放線菌噬菌體

放線菌噬菌體,1947年發現的一種菌體,體積小,結構簡單,是侵染放線菌的細菌噬菌體。

放線菌噬菌體
actinophage

釋義

侵染放線菌的細菌噬菌體。1947年在瓦克斯曼(S.A.Waksman)的研究室中曾發現該噬菌體寄附於灰色放線菌上。噬菌體是專門侵染細菌和放線菌的一類病毒。它體積小,結構簡單,除六角形頭部含有DNA外,周身披有一個起保護作用的外殼和一個蝌蚪狀的尾巴。侵染細菌時,先從自身尾部分泌出一種溶菌酶,將菌體某處的細胞壁溶解,然後再把頭部的DNA經由這個缺口送入細菌體內。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有兩種類型。一種叫烈性感染,即侵入菌體內的噬菌體DNA立即進行自我複製,產生新的DNA和蛋白質外殼,然後分泌溶菌酶使菌體細胞壁裂解,釋放出新的噬菌體;另一種類型叫溫和感染,即噬菌體DNA進入菌體細胞後,並不立即進行自我複製,而是插入到被感染菌體細胞的染色體內,潛伏下來。當細菌染色體進行自我複製時,它也跟著複製,並隨染色體一同悄悄地進入子細胞內。可是一遇到紫外光照射等外來刺激,溫和噬菌體的DNA就會立即脫離細菌染色體,迅速複製,進而使菌體裂解,釋放出新的噬菌體。生物學工作者用溫和噬菌體去感染有鞭毛的沙門氏桿菌,並通過紫外光照射促使侵入菌體內的噬菌體DNA迅速複製,釋放出成熟的噬菌體,然後再用它們去感染無鞭毛的沙門氏菌,結果使無鞭毛細菌長出了鞭毛。其原因在於,當溫和噬菌體侵染有鞭毛的沙門氏菌,進行自我複製時,陰差陽錯地誤把菌體細胞中決定鞭毛性狀的DNA片斷,也裹進了自己的蛋白質外殼內,而當它們再去感染無鞭毛的沙門氏菌時,就把這種決定鞭毛性狀的DNA片斷帶進了無鞭毛的沙門氏菌中,以至出現了使無鞭毛的菌長出鞭毛的怪事。這種現象叫“轉導現象”。這一實驗不僅再次證明,生物細胞中的DNA可以從一個細胞轉移到另一個細胞,而且表明,在實現這種轉移的過程中,噬菌體是一種理想的運載工具。

相關詞條

放射蟲類

放射帶

放射冠

放射免疫分析

放射腔

放射線損害

放能反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