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歌行[唐代王昌齡詩作]

《放歌行》為古樂府使用的舊題,常用來表現自嘆失意或激勵奮發的內容。人們所熟知的版本為陳師道的《放歌行》(其一)以及《放歌行》(其二)。唐朝詩人王昌齡也寫過一首五古詩《放歌行》。

作品全文

南渡洛陽津,西望十二樓。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諸侯。

清樂動千門,皇風被九州。

慶雲從東來,泱漭抱日流。

昇平貴論道,文墨將何求。

有詔征草澤,微誠將獻謀。

冠冕如星羅,拜揖曹與周。

望塵非吾事,入賦且遲留。

幸蒙國士識,因脫負薪裘。

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甫愁。

但營數斗祿,奉養每豐羞。

若得金膏逐,飛雲亦何儔。

注釋

洛陽津:洛陽的渡口。

十二樓:傳說的神仙居處。泛指高層樓閣。晉葛洪《抱朴子·祛惑》:“又見崑崙山上一面輒有四百四十門,門廣四里,內有五城十二樓。”《史記·封禪書》:“方士有言‘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於執期,命曰迎年’。上許作之如方,命曰明年。”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會、祭祀、慶賞、選士、養老、教學等大典,都在此舉行。周朝的祖廟。

月朔:每月的朔日。指舊曆初一。

朝:上朝覲見。

諸侯:諸路侯爵。後來的地方列強。

清樂:清商樂。樂府樂曲。管弦樂區別於周朝以前的大型禮樂。

千門:千家。眾多宮門。亦借指眾多宮殿。

皇風:皇家的風化。

被:覆蓋。披。

九州:古代分中國為九州。說法不一。《書·禹貢》作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喻全國。

慶云:五色雲。古人以為喜慶、吉祥之氣。

泱漭:廣大貌。瀰漫貌。水勢或雲勢浩瀚貌。

抱日流:抱著太陽流動。

昇平:太平。

貴:重視。

論道:講究道理。謀慮治國的政令。議論、闡明道理。講論道教理論。

文墨:文書辭章。亦指寫文章,從事文字工作。

何求:有什麼需求。

有詔:有皇帝的詔書。

征:徵用。一說‘徵’。

草澤:低洼積水野草叢生的地帶。亦指荒郊。在野之士;平民。

微誠:微小的誠意。自謙語。

謀猷yóu:計謀;謀略。

冠冕:冠,官員所帶的帽子。冕,皇帝的皇冕帽子。

星羅:星星般羅列。星羅棋布。

拜揖:打躬作揖。

曹與周:曹操和周瑜?

望塵:猶言望塵而拜。李雲逸註:“望塵,謂趨附權貴,候望其車馬之塵。”

吾:我。

入賦:繳入稅賦。

遲留:停留;遲到逗留。不能按時。

幸蒙:有幸承蒙。猶言承蒙。常用為客套語。

國士:一國中才能最優秀的人物。

識:賞識。

因脫:因此脫掉。

負薪裘:背負柴薪的皮衣。

今者:今天的人。

放歌行:放聲高唱著行路。

梁甫:《梁父吟》或《梁甫吟》的省稱。樂府楚調曲名。梁甫,即梁父,山名,在泰山下。《梁甫吟》,蓋言人死葬此山,亦為葬歌。今傳諸葛亮所作《梁甫吟》辭,乃述春秋齊相晏嬰二桃殺三士事;李白所作辭,則抒寫其抱負不能實現的悲憤。

但營:只要經營。

數斗祿:數斗米的俸祿。

奉養:侍奉;贍養。

豐羞:豐盛的美味食品。豐富的飯食。

金膏:道教傳說中的仙藥。

儔chóu:伴侶。同輩。同類。

作者簡介

王昌齡 (698— 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後又擔任博學宏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