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示蹤法

放射性示蹤法

放射性示蹤法(radioactive tracer method)將放射性核素用作示蹤物來辨別其它物質的運動情況和變化規律,這一方法稱為放射性示蹤法。這种放射性示蹤物稱為示蹤原子或標記原子。

放射性示蹤法(radioactive tracer method) 由於放射性核素不斷發出輻射,無論它運動到哪裡,都很容易用探測器探知它的下落,因此可以用作示蹤物來辨別其他物質的運動情況和變化規律。這種放射性示蹤物稱為示蹤原子或標記原子

套用

放射性示蹤技術,在工農業生產、醫療衛生等方面都有廣泛的套用。在農業上,可以用放射性示蹤研究作物對肥料的吸收情況:把放射性顆粒狀磷肥放到作物根旁土壤中,15分鐘~20分鐘,葉片上就有放射性磷出現,觀察放射性增加的速度,就能估計作物吸收磷肥的速度。在醫學和生命科學的研究方面,把用放射性核素標記的物質A引入動物體,經過一段時間,從排出物或組織中分離出另一化合物B,含有相當數量的上述標記核素,即可確定A在動物體內可以轉變為B.例如,將14C標記的糖餵給大鼠,發現從其脂肪中分離出來的脂肪酸有很強的放射性,就證明了糖在動物體內可以變成脂肪這一很重要的代謝規律。也可以用放射性標記某種物質,追蹤這種物質在動物體內轉移和移動的速度,研究其吸收、攝取、濃集、分布、分泌、排泄以及藥物作用原理等問題。

原理

放射性示蹤的套用,隱含著兩個假定:一是放射性核素和它的穩定同位素化學性質相同;二是研究對象的化學特性不受放射性衰變的影響。第一個假定僅當同位素的質量效應很重要時才是不正確的,這種情況只在氕-氘-氚互相取代時才會發生。第二個假定,只要示蹤物的濃度很小就是正確的。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