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大宛之戰

漢攻大宛之戰為漢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發生的一起西漢與大宛之間的戰爭,該戰先後持續了4年。

簡介

攻大宛之戰攻大宛之戰

攻大宛之戰
日期: 前104年至前101年 地點: 西域大宛
結果: 漢軍勝,獲汗血馬
參戰方:
漢朝 大宛
指揮官:
貳師將軍李廣利
上官桀 大宛王毋寡
郁成王
兵力: 168,000人 60,000人
傷亡:僅餘10,000人 獻3,000匹汗血馬

漢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漢貳師將軍李廣利再次進擊大宛國(都貴山城,今烏茲別克共和國卡散賽)的一次大規模遠程進攻戰。

太初元年八月,漢武帝劉徹因遣使求購西域大宛國汗血馬遭到拒絕,且使者被殺,財物被搶,命貳師將軍李廣利率軍進擊大宛(參見李廣利擊大宛之戰)。由於路遠飢疲,次年秋,李廣利無功還師,留屯敦煌郡(郡治敦煌,今甘肅敦煌市西)。武帝深感有損國威,擔心西域各國依附匈奴,決計再度出兵。太初三年,武帝徵發步、騎兵6萬,並隨軍組織了一支計有牛10萬頭、馬3萬匹,驢、駱駝數以萬計,糧草、弓弩不計其數的龐大輜重隊伍,致敦煌,命李廣利再次率軍出征。同時,以戍卒18萬屯駐酒泉至敦煌作為後援。李廣利分兵從南、北兩條通路進軍,西域各國皆被震懾,漢軍所到之處,紛紛出城相迎,提供糧草。唯有輪台(今新疆輪台東南)閉門拒守,漢大軍屠城而過。自此而西,兩路漢軍平行至大宛,兵力3萬。沿途宛軍迎擊,均被漢軍擊敗,各退保其城。漢軍進抵宛都貴山城,大宛軍出城迎戰,被漢軍擊敗,退入城中拒守。李廣利命士卒絕其水源,將城池團團包圍,猛攻40餘日,破外城,俘虜大宛戰將煎靡。宛人惶恐,退保中城。大宛貴族為求保全,密謀殺死國王毋寡,獻馬求和。李廣利另立大宛王,締結聯盟,擇取良馬,勝利還師。此後,西域各國與漢交往日益增多。

起因

大宛盛產寶馬,因汗出如血,故稱為“汗血馬”。在張騫出使西域時,在大宛國發現這種寶馬,因此引來漢朝覬覦。西元前104年,漢武帝劉徹為了得到汗血馬於是命車令為使,帶黃金二十萬兩及一匹黃金鑄成的金馬去貳師城(今土庫曼斯坦阿斯哈巴特城)求換汗血馬。大宛王毋寡拒絕,“漢使怒,妄言,樵金馬而去”,大宛王見漢使無禮,命東部屬邑的郁成王攔住漢朝使節出入,並殺死使團,奪走金銀財寶。漢武帝得知後大怒,遂下令攻打大宛。由於漢帝國先於七百騎兵攻樓蘭,並虜其王。因此對大宛的兵力輕視已待之。

第一次戰爭

當時漢武帝正寵愛李夫人,欲使李夫人之弟李廣利封侯,由於漢高祖規定沒戰功者不得封侯,於是武帝遂任李廣利為貳師將軍,趙始為軍正、李哆為校尉率屬國騎兵六千及郡國惡少年數萬往討。期至貳師城取善馬,故號“貳師將軍”。當年正是太初元年。西域路遠,沿途的小國又閉門拒供水糧,至郁成城(今奧希),敗於郁成,退至敦煌,減員十之八九。武帝聞之震怒,下令退入玉門關者立斬。李廣利只好在敦煌過冬。

第二次戰爭

一年後,漢武帝再調集全國囚徒、商人、贅婿等不計負私從者六萬多人、馬三萬匹,牛十萬頭,五十幾個校尉挾厚備再討,並派遣水利工匠隨師,準備將大宛城外的河川改道,使大宛無水可用。更發戌甲卒十八萬。前102年,李廣利率大軍浩浩蕩蕩的西征。這一次西域小國畏懼,壼漿簞食以迎,只有輪台閉拒,李廣利怒,下令攻打,陷城後屠城。漢軍先到宛城者三萬人,宛兵迎擊遭漢軍射敗。之後大宛即躲入城內自保其城。李廣利並繞過郁成城,直接圍攻大宛貴山城四十餘日,俘虜了大宛勇將煎靡,並殺死大宛兵將無數,切斷大宛水源。大宛貴族最後被迫殺死毋寡求和,漢軍選良馬數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馬三千匹,指定與漢親善的昧蔡為王。之後貳師將軍李廣利令上官桀再率大軍攻郁成城,郁成王逃至康居,康居王怕連累自己,於是將郁成王抓起來獻給上官桀,押送的騎兵趙弟為防郁成王逃走,中途就砍下他的腦袋。

影響

漢軍雖然此役並未遇到重大攻擊,但由於將領不體恤士卒,大軍到玉門關時僅餘萬餘人。而汗血馬經長途跋涉,到達玉門關時也僅餘一千多匹。漢武帝知勝利大喜,封廣利為海西侯、趙始為軍正大夫、上官桀為少府,軍官各有封賞,士卒賜直四萬金。充軍罪犯免罪。一年多後,大宛貴族認為昧蔡過於巴結漢朝,遂發動政變殺死昧蔡,另立毋寡之弟蟬封為國王,漢朝在無奈之下也就只好承認。並派使者至大宛安撫蟬封,同意蟬封每年進貢2匹汗血馬。

秦漢戰爭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