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塘山

擴塘山

擴塘山為近岸島嶼,扼浦壩港口,往健跳港南17公里,距三門鹽場最近點 僅0.5公里,與大陸僅隔一牛頭門水道

擴塘山為近岸島嶼,扼浦壩港口,往健跳港南17公里,距三門鹽場最近點 僅0.5公里,與大陸僅隔一牛頭門水道。面積5 km2,最高點彰化灣山海拔206 米,屬沿赤鄉管轄,居民數百人。島別名白岱山、白汰山。曾稱“綠殼塘山”, 因為過去該島常為盜寇嘯聚之地,而清末的閩人海盜船有把船殼漆為綠色者,故 台州人遂稱海盜為“綠殼”。後又演作“殼塘山”。島上山巒重疊,海拔在100 米以上的山峰有5座。天然岩洞多達數十個,據稱有暗洞三十六,明洞七十二。 林深草茂,淡水資源豐富。是一個景觀優美而極有旅遊價值的島嶼,但因其寂然 無聞,故遊人罕至。赴島旅遊,交通十分方便,從方山碼頭乘渡船,數分鐘即可 抵達。
擴塘山以植被、礁岩和洞穴風光為勝,具自然野性之美。島上植被類型多樣, 物種豐富,為三門灣諸島中只最好者。尤以里灣村附近綠樹蔭蔭,不乏合抱粗的 大樹,森森林木給人以一種隔絕塵寰的安謐感受。全島海岸線長13公里,沿線 的海蝕礁岩形態色澤各異,美不勝收。其中,東南和南側連綿五、六公里的大觀, 構成“十里畫廊”,礁石叢生,直出橫斜而錯落有致,流紋斑駁而層理分明。有 處壁立的岸礁,呈淺紅色,人稱“紅岩”,經常棲息著成千隻海燕、鸕鶿等海鳥。 最奇特的礁石要數位於西側的烏皮礁,面積約數十平方米,高與海堤相當,烏黑 如煤堆,俗稱“浮礁”,為他處所無。
山岩坡面亦洋洋可觀,其象形之類如海牛傍岸、水鼠盼月、青龍出海、十八 羅漢陣、天鼓峰、石林和半山長城等,兼之幽幽洞穴,可謂秀色滿島,遍處有景。 島民多從事海水養殖或近海捕撈,養殖的甲殼類皆以鮮美為稱。遊人參觀養殖塘, 於感受海上田園生活之餘,品嘗各種海鮮,樂也融融。該島東側海域稱貓頭洋, 東南側為東磯列島,登高觀海景,遠近島嶼列峙,漁舟點點,別有一番海天壯景。
附:牛頭門
牛頭門在擴塘山北2.5公里處,為大陸海岸伸向海灣的一條岬角,俗稱牛頭門"龍嘴頭"。 越過鯽魚背似的龍嘴山崗,東端有一可容百餘人的石平台,好象龍的上顎。登高遠眺,西南近側即為浙江省最大的鹽場--三門鹽場,鹽田漠漠,阡陌縱橫萬畝。 東望攬勝為美麗的三門灣海域,由近岸大小島礁組成的海上"千島湖"風光,景觀隨朝日斜暉和潮漲潮落而變幻。其不遠處海岸有片小沙灘, 竟掩藏著一段中外友好的史話。明弘治元年(1488),朝鮮國官員崔博從濟州島搭船回家奔喪, 陡遇冷空氣南下,在海上歷經生死漂泊,就在這片沙灘上登入,獲桃渚軍民救護,然後轉道大陸回國。
龍嘴頭海蝕地貌奇特壯觀,南側懸壁陡峭,層理怪異,分布有五六個天然洞穴。攀援而下,礁岩平臥。有一個號稱"龍洞"的海蝕洞穴,高6米,寬約3米,深達50餘米。 洞內灰白色的岩壁上,隱隱浮現的黑色岩脈,矯若"九龍"游壁。落潮時,遊人可涉水而進,而漲潮則須駕船進洞。懸壁上的洞穴又是鳥的天堂,常有海鳥在此築巢育雛。 整個景點堪稱動與靜的相偕,遠景與近景具佳,自然和人文皆美,是一個很好的海岸旅遊去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