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顯性

擬顯性

擬顯性是指雜合子的一條同源染色體上的顯性等位基因缺失,導致另一條同源染色體上的隱性等位基因得以表達的現象。

擬顯性擬顯性
基因亦稱遺傳因子是決定遺傳性狀的因子。基因是通過自我增殖及通過細胞世代、個體世代、一代接一代地正確地從親代傳給子代,這樣就把性狀表達所必須的遺傳信息一代一代傳下去。各個基因雖然是相互獨立單位,但是它在物理上並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在染色體上各自占有固定的位置,以線性順序排列的方式形成連鎖群。基因是穩定的,但可因突變而發生變化,一旦發生突變,在以後的世代中變異的基因就可傳遞下去。基因的本質是DNA。基因是一個化學實體,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分子中的一定的核苷酸順序。基因是遺傳信息傳遞、表達、性狀分化發育的依據。一切環境因子都通過基因來影響生物的遺傳性。基因是可分的,也是可移動的遺傳因子,它不是固定不變在染色體上的靜止結構,基因本身在結構和功能上也存在著差異。

介紹

擬顯性擬顯性
基因與染色體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各種基因呈直線排列在各染色體上。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叫基因座(locus)。位於同一條染色體上的各種基因相互連鎖(linkage)而構成一個連鎖群(linkagegroup)。人類有24種染色體(22條常染色體加X、Y染色體),故有24個連鎖群。一般,在同一染色體上的所有基因隨此染色體聯合傳遞給子代。但同一連鎖群的各對等位基因之間,在減數分裂時,有時可以發生交換(crossing-over),形成新的連鎖關係(重組)。兩對基因之間距離越遠,發生交換會愈大,重組率愈高。這意味著在同一染色體上的連鎖的基因大多數是聯合傳遞的,少數可經交換而重組,而產生新的連鎖關係。

結構基因、調節基因、操縱基因這三者是對基因的功能所作的區分,是以直線形式排列在染色體上。結構基因:是決定合成某一種蛋白質分子結構相應的一段DNA。結構基因的功能是把攜帶的遺傳信息轉錄給mRNA(信使核糖核酸),再以mRNA為模板合成具有特定胺基酸序列的蛋白質。

調節基因:是調節蛋白質合成的基因。它能使結構基因在需要某種酶時就合成某種酶,不需要時,則停止合成,它對不同染色體上的結構基因有調節作用。

操作基因:位於結構基因的一端,是操縱結構基因的基因。當操作基因“開動”時,處於同一染色體上的,由它所控制的結構基因就開始轉錄、翻譯和合成蛋白質。當“關閉”時,結構基因就停止轉錄與、翻譯。操作基因與一系列受它操縱的結構基因合起來就形成一個操縱子。

結論

擬顯性擬顯性
等位基因與復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占有相同座位的一對基因,它控制一對相對性狀。例如,人類RH血型基因的座位是在1號染色體短臂的3區5帶,位於兩條1號染色體相同座位的Rh的RH就是一對等位基因。

在一個群體內,同源染色體的某個相同座位上的等位基因超過2個以上時,就稱作復等位基因。例如,人類ABO血型基因座位是在9號染色體長臂的末端,在這個座位上的等位基因,就人類來說,有A、B、O三個基因,因此人類的ABO血型是由3個復等位基因決定的。但就一個具體人類來說,決定ABO血型的一對等位基因,是A、B、O三個基因中的兩個,即AA、BB、OO、AO、BO、AB。

性基因與顯性性狀在雜合體中,能夠顯示出性狀的基因稱為顯性基因。由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稱作顯性性狀。在遺傳學上用大寫英文字母表示顯性基因,例如以大寫字母B表示決定短指的基因,小寫字母b表示等位的正常指基因,由於B對b是顯性,因此雜合體Bb個體表現短指。所以雜合體與顯性純合體的表現型,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相同的;但是,不同的顯性基因可有不同的表現,如顯性雜合體Bb表現短指,而顯性純合體可致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