摳衣

摳衣,典故名,典出《禮記註疏》卷二〈曲禮〉。摳衣,就是提起衣服前襟,這是古人迎趨時的動作,表示恭敬。

基本信息

【詞目】摳衣

【拼音】kōu yī

【注音】ㄎㄡ ㄧ

【解釋】提起衣服前襟。古人迎趨時的動作,表示恭敬。

詳細釋義

典源

《禮記註疏》卷二〈曲禮〉
從於先生,不越路而與人言。遭先生於道,趨而進,正立拱手。先生與之言則對,不與之言則趨而退。從長者而上丘陵,則必鄉長者所視。登城不指,城上不呼。將適舍,求毋固。將上堂,聲必揚。戶外有二屨,言聞則入,言不聞則不入。將入戶,視必下。入戶奉扃,視瞻毋回。戶開亦開,戶闔亦闔。有後入者,闔而勿遂。毋踐屨,毋踖席。摳衣趨隅,必慎唯諾。

《管子·弟子職》:“已食者作, 摳衣而降,旋而鄉席,各徹其餽,如於賓客。”

釋義

唐·孔穎達疏:“摳衣趨隅者,摳,提也。衣,裳也。趨,猶向也。隅,猶角也。既不踖席,當兩手提裳之前,徐徐向席之下角,從下而升,當己位而就坐也。”提起衣服前襟。古人迎趨時的動作,表示恭敬。

運用示例

唐 李邕 《大照禪師塔銘》:“負笈梁許, 摳衣班馬 。”

宋 王安石 《奉酬永叔見贈》詩:“ 摳衣最出諸生後,倒屣嘗傾廣座中。”

明 趙震元《為袁石寓(袁可立子)復開封太府》:“謹附 以鳴忱,行 摳衣而展拜。”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五:“其 摳衣入室之徒皆足以掌贊善而秉方冊, 及( 獨孤及 )之為文可徵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