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白葉

揉白葉

水紅木viburn Var. 葉(揉白葉):苦,涼。

物種信息

水紅木水紅木
viburnum cylindricum Buch.-Ham. ex D. Don 水紅木
揉白葉
【別名】粉桐葉、羊脆骨、睡眠果、狗肋巴

分類系統位置

生物 Vitae [三域系統]
真核域 Eukarya [三域系統]
植物界 Plantae [三域系統]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傳統系統]
木蘭綱 Magnoliopsida [Cronquist系統]
菊亞綱 Asteridae [Cronquist系統]
川續斷目 Dipsacales [Cronquist系統]
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Cronquist系統]
莢�族 Trib. Viburneae [FRPS系統的忍冬科Caprifoliaceae]
莢�屬 Viburnum [FRPS系統的忍冬科Caprifoliaceae]
大葉組 Viburnum Sect. Megalotinus [FRPS系統的忍冬科Caprifoliaceae]
水紅木 Viburnum cylindricum [FRPS系統的忍冬科Caprifoliaceae]

生長習性

生於陽坡疏林或灌叢中,海拔500-3300米。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8 (-15) 米;枝帶紅色或灰褐色,散生小皮孔,小枝無毛或初時被簇狀短毛。冬芽有1對鱗片。葉革質,橢圓形至矩圓形或卵狀矩圓形,長8-16 (-24) 厘米,頂端漸尖或急漸尖,基部漸狹至圓形,全緣或中上部疏生少數鈍或尖的不整齊淺齒,通常無毛,下面散生帶紅色或黃色微小腺點(有時扁化而類似鱗片),近基部兩側各有1至數個腺體,側脈3-5 (-18) 對,弧形;葉柄長1-3.5 (-5) 厘米,無毛或被簇狀短毛。聚傘花序傘形式,頂圓形,直徑4-10 (-18) 厘米,無毛或散生簇狀微毛,連同萼和花冠有時被微細鱗腺,總花梗長1-6厘米,第一級輻射枝通常7條,苞片和小苞片早落,花通常生於第三級輻射枝上;萼筒卵圓形或倒圓錐形,長約1.5毫米,有微小腺點,萼齒極小而不顯著;花冠白色或有紅暈,鍾狀,長4-6毫米,有微細鱗腺,裂片圓卵形,直立,長約1毫米;雄蕊高出花冠約3毫米,花葯紫色,矩圓形,長1-1.8毫米。果實先紅色後變藍黑色,卵圓形,長約5毫米;核卵圓形,扁,長約4毫米;直徑3.5-4毫米,有1條淺腹溝和2條淺背溝。花期6-10月,果熟期10-12月。

植物價值

葉、樹皮、花和根供藥用。
樹皮和果實可提制栲膠。
種子含油35%,可制肥皂;雲南民間用以點燈。

相關信息

Var. crassifolium (Rehd.) Schneid. (V. crassifolium Rehd.) 的葉較小,質地較厚,上面通常暗綠色而無光澤,花序較小而有較密的毛被。但所有這些特徵都同本種之間存在著過渡現象,在鑑定中往往很難掌握。故筆者同意 H. Handel-Mazzetti (Symb. Sin. 7: 1036. 1936)的意見,將上述變種歸併於本種內作為異名。

中藥

根(揉白葉根):苦,涼。祛風活絡。用於跌打損傷,風濕筋骨痛。
葉(揉白葉):苦,涼。清熱解毒。用於泄瀉,口腔破潰,淋證;外用於燒、燙傷,瘡瘍腫毒,皮膚瘙癢。
花(揉白葉花):苦,涼。潤肺止咳。用於風熱咳喘。
來源: 《中國中藥資源志要》,中國藥材公司,科學出版社,1994
【功能與主治】
葉:清熱解毒。用於痢疾,急性胃腸炎,口腔炎,尿路感染;外用治燒燙傷,瘡瘍腫毒,皮膚瘙癢。
根:祛風活絡。用於跌打損傷,風濕筋骨疼痛。
花:潤肺止咳。用於肺燥咳嗽。
【用法與用量】葉、根、花3~5錢,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適量,鮮葉絞汁搽患處,或煎水洗患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