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

常用漢字,拼音:yǎn。編碼信息:五筆86&98:RDJN,倉頡:QKLU,鄭碼:DGKZ,四角號碼:54016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63A9。原意指遮蔽、遮蓋,也有關、閉之意,或指乘人不備而襲擊或捉拿。當某天體在另一較小天體前經過時,後一天體暫時變暗或完全不可見的現象。

基本信息

漢字釋義

基本信息

拼音:yǎn,注音:ㄧㄢˇ,
簡體部首:扌,部外筆畫:8,總筆畫:11

。

繁體部首:手,部外筆畫:8,總筆畫:11
五筆86&98:RDJN,倉頡:QKLU,鄭碼:DGKZ,
四角號碼:54016 UniCode:CJK統一漢字U+63A9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扌奄
漢字部件分解:扌大電
筆順編號:12113425115
筆順讀寫:橫豎橫橫撇捺豎折橫橫折

基本字義

1.遮蔽,遮蓋:~護。~體。~飾。~映。~蓋。~蔽。~埋。~人耳目。瑕不~瑜。藏瑕~疵。
2.關,合:~閉。~門。~卷。
3.門、窗、箱櫃等關合時夾住了東西:~了手。
4.乘人不備而襲擊或捉拿:~殺。~擊。~襲。

漢英互譯


attackbysurprise close cover hide
English
tocover(withthehand);shut,conceal;ambush
English
tocover(withthehand);shut,conceal;ambush

詳細字義

〈動〉
(1)(形聲。字從手,從奄,奄亦聲。“奄”意為“被覆”、“遮蓋”。“奄”與“手”聯合起來表示“用手遮擋”或“用手牽拉遮蓋物以遮擋”。本義:遮蔽)
(2)同本義[cover;screen]
掩,斂也。小上曰掩。——《說文》
掩練帛,廣終幅。——《儀禮·士喪禮》。註:“裹首也。”
掩薄草渚。——《史記·司馬相如傳》
空正掩日。——《周髀算經》
掩口胡盧而笑。——《聊齋志異·促織》
掩其上哉。——清·方域《壯梅堂文集》
手巾掩口。——《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勢拔五嶽掩赤誠。——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3)又如:掩壙(將棺木放入墓穴內,加土掩埋);掩心(護胸的鎧甲);掩土(蓋土埋葬);掩面(蓋在屍體面部的白色的布或絹);掩著(掩蓋剽竊他人文章的痕跡)
(4)藏[hide]
掩賊為臧。——《左傳·文公十八年》。註:“匿也。”
處必掩身。——《禮記·月令》
(5)又如:掩掩縮縮(躲躲藏藏);掩斂(遮藏躲閃);掩敗(掩飾失敗);掩秘(隱瞞,秘而不宣)
(6)止[stop]
掩,止也。——《方言》十三
掩以絕滅。——王褒《洞簫賦》。註:“止息貌。”
掩細柳而撫劍。——潘岳《西征賦》。註:“止也。”
(7)乘其不備[attackbysurprise]。如:掩取(乘其不意而奪取或捕捉);掩捕(乘其不備而逮捕)
(8)襲擊[attack]。如:掩攻(襲擊,乘人不備而加以攻擊);掩擊(襲擊;衝殺)
(9)關閉;合上[shut;close]
為掩戶。——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又如:掩亞(關閉);掩關(關閉;關門)
(11)意外地被夾住[getsqueezed]。如:小心門掩了你的手
(12)抹殺
一眚掩大德。——《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常用詞組

掩蔽yǎnbì
[screen;shelter;cover]遮掩;遮蔽;蒙蔽
掩蔽目標
掩閉yǎnbì
(1)[close]∶關閉
所有的門都掩閉著
(2)[conceal]∶隱瞞,包庇
掩藏yǎncáng
[hide;conceal]隱藏
掩耳盜鈴yǎn’ěr-dàolíng
[plugone'searswhilestealingabell;deceiveoneselfasanostrichthatburiesitsheadinthesand]把耳朵捂住去偷鈴鐺。比喻欺騙不了別人,只能欺騙自己
今若宿驛,正猶掩耳盜鈴也。——明·趙弼《鍾離叟嫗傳》
掩覆yǎnfù
(1)[cover]∶遮蓋
烏雲掩覆了山巔
(2)[hide]∶躲藏
掩蓋yǎngài
(1)[cover;conceal]
(2)遮蓋
大雪掩蓋著田野
掩飾該受責備的或違法的事
掩蓋醜事
掩壕yǎnháo
[coveredtrench]一種軍事設施。在掩體的近旁或塹壕、交通壕的一側構築的能防槍彈、破片的窄而輕的深壕。分露天掩蓋壕和掩壕兩種
掩護yǎnhù
(1)[screen;shield;cover]
(2)對敵採取警戒、牽制、壓制等手段,保障部隊或人員行動的安全
掩護主力部隊撤退
(3)用人體或其他掩護體擋住
用身體掩護同伴
掩襟,掩襟兒yǎnjīn,yǎnjīnr
[lowerhemofgarment]底襟
掩卷yǎnjuàn
[closeabook]合上書本
掩卷而泣
掩埋yǎnmái
用泥土等蓋在上面;埋葬
掩泣yǎnqì
[weepwithhandcoveringtheface]掩面而哭
重聞皆掩泣。——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掩人耳目yǎnrén’ěrmù
[deceivethepublic;hoodwinkpeople]掩:遮蓋。堵住人的耳朵,遮住人的眼睛。比喻以假象來蒙蔽別人
那兩個和尚,卻不都燒死?又好掩人耳目。——《西遊記》
掩殺yǎnshā
[pouncetheenemy;launchasurpriseattack]乘人不備而進攻;衝殺
十個頭領引了大小軍士,掩殺起來。——《水滸傳》
掩飾yǎnshì
[leaveinthedark;coverup;glossover;conceal]掩蓋文飾
用他那老一套的傲慢的神情掩飾他的窘態
掩體yǎntǐ
一種軍事設施。供戰鬥人員、武器、車輛射擊和隱蔽用的露天工事。如單人掩體、機槍掩體等
掩襲yǎnxí
[launchasurpriseattack;pouncetheenemy]突然襲擊
恐楊秀清乘機掩襲,故不敢遠離。——《洪秀全演義》
掩星 yǎnxīng
[occultation]指一個天體掩蔽另一個天體的全部
掩鏇yǎnxuán
[pillboxofgastropod]生物學名詞略稱,螺殼類的掩體和鏇紋
掩鏇尚多。——[英]赫胥黎著、嚴復譯《天演論》
掩抑yǎnyì
[cover]低沉抑鬱
弦弦掩抑。——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掩隱yǎnyǐn
[hidefromview]遮蔽
掩映yǎnyìng
[setoffoneanother]彼此遮掩,互相襯托
雲霞掩映。——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圖畫》
依稀掩映。——清·林覺民《與妻書》
天文學用詞,指一個天體在另一個天體前面經過的事件。太陽暫時被月球遮擋時的日食就是掩的實例。

方言集匯

粵語:am2jim2
客家話:[客語拼音字彙]yam3[海陸豐腔]ram3am1[梅縣腔]jam3jim5[陸豐腔]jam3[東莞腔]jam3[寶安腔]jam3[客英字典]jam3[台灣四縣腔]jam3am1

古典釋義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掩·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8
《唐韻》《集韻》《韻會》衣檢切《正韻》於檢切, 淹上聲。《說文》斂也。小上曰掩。《增韻》遮也。《禮·月令》仲夏,君子齊戒,處必掩身。《注》掩,猶隱翳也。《又》孟冬是察阿黨,則罪無有掩蔽。
又乗其不備而覆之曰掩。《禮·曲禮》大夫不掩羣。《疏》禽獸羣聚,則多不可掩取之。《前漢·貨殖傳》掘冢搏掩。《注》博擊掩襲,取人物也。一說博,六博也。掩,意錢之屬。 一曰撫也。《爾雅·釋訓》矜憐撫掩之也。《郭璞注》撫掩猶撫拍,謂慰恤也。
又閉也。《韓愈詩》獨宿門不掩。
又《揚子·方言》止也。
又同也。江淮南楚之閒曰掩。《韻會》或作揜。
又《集韻》烏感切,庵上聲。覆取也。與揜同。
又於贍切,淹去聲。繅絲以手振出緒也。或作 。通作淹。
又乙業切,音浥。打也。
掩本字。字頭從 作。
考證:〔《爾雅·釋訓》《郭璞注》撫掩猶撫揗,謂慰恤也。〕 謹照原文撫揗改撫拍。

說文解字

1.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掩
斂也。小上曰掩。從手奄聲。衣檢切
2.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斂也小上曰掩釋器。圜弇上謂之鼒。弇上當作掩上。從手。奄聲。衣檢切。八部。
天體力學
▪經典力學 ▪天體力學 ▪天文動力學 ▪攝動 ▪攝動理論
▪普遍攝動 ▪特殊攝動 ▪攝動體 ▪受攝體 ▪攝動函式
▪力函式 ▪長期攝動 ▪周期攝動 ▪長周期攝動 ▪短周期攝動
▪二體問題 ▪三體問題 ▪限制性三體問題 ▪圓型限制性三體問題 ▪橢圓型限制性三體問題
▪希爾問題 ▪多體問題 ▪經典積分 ▪雅可比積分 ▪孤立積分
▪零速度面 ▪二體碰撞 ▪三體碰撞 ▪中心構形 ▪正規化變換
▪截面法 ▪埃農-海利斯模型 ▪n體模擬 ▪秤動點 ▪拉格朗日點
▪等邊三角形點 ▪共線點 ▪內拉格朗日點 ▪外拉格朗日點 ▪希爾穩定性

拼音是yan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