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

yān,形聲。字從水,從垔(yīn),垔亦聲。本義指淹沒。(形聲。字從水,從垔(yīn),垔亦聲。“垔”本指“西部黃土高原”,轉指“江河源頭”,引申指“地勢高的,同本義[beneglected;all into oblivion;bury]。始喪亂後,典章湮散。——《新唐書·魏徵傳》。

基本信息

讀音釋義

作為動詞

yān

<動>

(形聲。字從水,從垔(yīn),垔亦聲。“垔”本指“西部黃土高原”,轉指“江河源頭”,引申指“地勢高的水源”。“水”與“垔”聯合起來表示“水從高處漫溢,四散而下”。本義:淹沒 [submerge]。轉義:水從高處漫溢之前被堵住缺口)

同本義 [be neglected;fall into oblivion;bury]

始喪亂後,典章湮散。——《新唐書·魏徵傳》

又如:湮沒不彰(埋沒不顯著);湮佚(埋設,散失);湮沉(湮沈;湮泯;湮昧;湮埋。埋沒)

淹沒 [submerge]。如:湮枯(湮沒幹涸);湮墜(湮沒失落);湮廢(湮沒廢棄);湮隳(湮沒毀壞)

淤塞;填塞;堵塞 [clog up;fill]

郁湮不育。——《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注:“湮,塞也。”

昔老禹之湮洪水,決江河。——《莊子》

又如:湮塞(堵塞)

液體著物向四處散開。後作“洇(yīn)” [soak]

絹布上寫字,用薑汁磨及粉,則不湮開。——《物類相感志》

作為名詞

Yān

<名>

水名 [Yan River]。伊水支流。在今河南省登封縣西

另見 yīn

湮滅

yānmiè

[bury in oblivion;annihilate] 埋沒;磨滅

湮滅而不稱者,不可勝數。——司馬相如《封禪文》

湮沒

yānmò

[fall into oblivion;be neglected]∶埋沒

死而湮沒。——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湮沒於荒煙。——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湮沒無聞

[annihilate]∶清除,化為烏有

基本粒子和它的反粒子相遇時湮沒

yīn

液體接觸紙、布等向四外散開。後作“洇”。

拼音是yan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