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鵠

基本信息

拼音:kòng hú
注音:ㄎㄨㄙˋ ㄏㄨˊ

釋義

1. 相傳 周靈王 太子 王子喬 喜吹笙,學鳳鳴,道士 浮丘公 接他上 嵩山 。三十年後,有人找到他,他說:叫我家裡人在七月七日那天在 緱氏山 等我。到時候, 王子喬 騎著白鶴在山頂上向大家招手。見 漢 劉向 《列仙傳·王子喬》。後因以“控鶴”指得道成仙。 晉 孫綽 《游天台賦》:“ 王喬 控鶴以沖天,應真飛錫以躡虛。” 南朝 齊 孔稚珪 《褚先生伯玉碑》:“是以 子晉 笙歌,馭鳳於天海; 王喬 雲舉,控鶴於玄都。”亦作“ 控鵠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洛水》:“﹝ 休水 ﹞發側 緱氏原 ,《開山圖》謂之 緱氏山 也,亦云仙者升焉。言 王子晉 控鵠斯阜, 靈王 望而不得近,舉手謝而去。”
2. 宿衛近侍之官。 唐武后 嘗置控鶴府,後改稱奉宸府,尋廢。 昭宗 時復置控鶴排馬官。其後歷代禁軍亦有以控鶴為名者, 五代 有控鶴軍; 宋 有控鶴監,亦設有控鶴軍。參閱《新唐書·則天皇后紀》、《新唐書·兵志》、《新五代史·唐明宗紀》、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四》、《元史·世祖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