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心

挑心

挑心是明中葉婦女的一種髮式。最常見的是佛像挑心。

簡介

佛像挑心佛像挑心

挑心是明中葉的一種婦女髮式。 明 范濂 《雲間據目抄》卷三:“婦人頭髻在 隆慶 初年皆尚圓褊,頂用寶花,謂之挑心。” 明代女子的盛裝,是用各種首飾把滿頭裝飾得幾乎不露發,各式簪釵的命名也因此多著眼於它的插戴位置。挑心的得名即因它是自下而上用著挑的方式簪戴於髮髻之外一頂髻的正面之當心。

起源

最常見的是佛像挑心,它的起源也許還可以追溯到北宋。《錢氏私志》言宋仁宗慶壽公主所藏小金合中有玉佛兒十數枚,大者如錢,小者如指面,道是“仁皇每日頭上戴一枚,大者幞頭帽子裡戴,小者冠子裡戴,嘗言:我無德,每日人呼萬歲,教佛當之”。當然作為女子首飾的佛像挑心,它的大為流行要到明代。朝鮮人崔溥作《漂海錄》說他在江南一帶看到人“或戴觀音冠飾,以金玉照耀眼目”,便是此類,——這是弘治年間事。定陵出土有金鑲寶玉佛挑心,銀鎏金鑲寶玉魚籃觀音挑心,造型都很相似。

特點

挑心的裝飾主題又有各式仙人,如南極老人,張天師,劉海,又如這裡的西王母。挑心用細金絲在各式的框線里平填作一個個規整勻實的小卷草以組成基礎紋樣,然後用它做成仿佛輕軟貼體之絲羅的衫和裙,又王母腳下的蓮花座及火焰背光的底襯和寶石托。蓮瓣與火焰上嵌寶,窄金片用錘的辦法做成繞身飄拂的披帛。挑心背後再焊一支扁平的簪腳。通長十四厘米,重三十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