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辰門[西寧]

拱辰門[西寧]
拱辰門[西寧]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西寧拱辰門位於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北大街最北端,是原西寧衛城的北門。西寧衛北門城樓屹立500多年後,在20世紀50年代,因城市建設需要被拆除。2007年,為延續西寧歷史文脈,西寧城中區政府又投資900多萬元,以歷史資料為依據,按原貌修復了西寧北門城樓。

基本信息

簡介

西寧拱辰門西寧拱辰門
拱辰門,現與門前的拱辰井及舊城並列為中華民國一級古蹟。城門位在勝利路、埤頭仔街及城內舊城巷交會處。

西寧雖然歷史悠久,但從公元758年到公元1227年,西寧為吐蕃、唃嘶囉、西夏、金所爭奪,權力更迭像走馬燈般,統治者無暇修築城垣。元朝時,西寧相對穩定,西寧也沒有築城的內外部因素。至1370年,明中央政權進入青海,西寧周邊地區並不太平,為保障河湟及青海牧區的安定,明洪武六年(1373)正月,明朝改西寧州為西寧衛。洪武十九年(1386年),長興候耿秉文率領軍士割原西寧州城之半築城,城呈方形,城牆高為五丈(16米),厚亦五丈(16米),城四面各開東、南、西、北四個門,並建四門樓。四門樓高聳繪彩,檐下懸掛匾額,蔚為壯觀。其中,北門原址在今北大街最北端,因當時北門與湟水河相望,北門坡下又有北門泉,又俗稱“水門”,故城樓匾題“拱辰”。西寧衛北門城樓屹立500多年後,在20世紀50年代,因城市建設需要被拆除。2007年,為延續西寧歷史文脈,西寧城中區政府又投資900多萬元,以歷史資料為依據,按原貌修復了西寧北門城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