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曲貢遺址

拉薩曲貢遺址

拉薩曲貢遺址,是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在裡面發掘出許多石刀、石斧、石缽、石鏟、石磨等。

概述

拉薩曲貢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
發掘地點:西藏拉薩城北拉薩河谷邊緣
發掘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區文物管理委員會

簡介

曲貢遺址總面積5000平方米,發掘出了一些墓葬和灰坑,墓葬有石棺,葬式為屈肢葬。出土了1萬多件文化遺物和大量獸骨,以打制石器數量最多,也有少量精美的磨製石器和玉器,以及極少的細石器。磨製石器有石刀、石斧、石缽、石鏟、石磨等;骨器也有很多,以骨錐骨針骨簇為主,有一枚骨針,針尖開小孔為針鼻,類似近代縫紉機針。裝飾品主要有骨笄、陶耳附、陶環等,多是用於頭部的飾物。出土了大量陶片,陶器均為手制。陶色以灰色為主,其次為表面磨光的黑或紅褐色陶。紋飾非常豐富,以刻劃紋為主,也有錐刺紋、鋸齒紋、弦紋等。曲貢遺址下層中還出土了一枚銅鏃,銅鏃呈扁平形,經鑑定原料為冶煉所得,表明當時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經開始跨入青銅時代,距今約為4000-5000年。

意義

通過曲貢考古發掘,證明拉薩周圍至少早在四千多年之前,已經有人類居住,而且他們正在從事農耕、畜牧狩獵、採集活動。通過那些網墜、魚骨的遺存,表明當時拉薩河魚類資源豐富,當地人早有食魚的習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