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連

拈連

拈連(niān lián),指甲乙兩個事物連在一起敘述時,把本來只適用於甲事物的詞語拈來用到乙事物上,這種修辭手法就叫拈連,又叫“順拈”。運用拈連,可以使上下文聯繫緊密自然,表達生動深刻。拈連就是兩個事物連著說時,把適用於前一事物的詞語順勢拈過來,適用於本來不適用於該詞語的後一事物。把縫軍衣的“縫”巧妙地拈連於下句,變異運用,組成“情意縫在我心裡”,深刻表現了戰士們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深厚革命情誼。

基本信息

細說修辭格

拈連就是兩個事物連著說時,把適用於前一事物的詞語順勢拈過來,適用於本來不適用於該詞語的後一事物。前一事物稱為本體,後一事物稱拈體,把兩個事物拈連起來的詞語稱為拈詞。拈詞和本體的組合是合乎常規的,而拈詞和拈體的組合關係是超越常規的,即一種變體。

拈連的種類

拈連可分為全式拈連和略式拈連兩類。

1.全式拈連

甲乙兩事物都出現,拈連詞語不可少。它像鎖鏈一樣,使前後拈連在一起。例如:

①好哇,大風,你就使勁地刮吧。你現在颳得越大,秋後的雨水就越充足。刮吧,使勁地刮吧,刮來個豐收的好年景,刮來個富強的好日子。

②鐵窗和鐐銬,堅壁和重門,

鎖得自己的身,

鎖不住革命的精神!

……

黃飯和臭菜,蚊蠅和虱蚤,

瘦得了我的肉,

瘦不了我的骨。(《堅強的戰士》)

例:

①中的“刮”,本來是用於甲事物“大風”的,這裡順勢“拈”來“連”在乙事物“豐收的好年景”和“富強的好日子”上,使不搭配的動賓結構,在超語言常規的用法下,巧妙自然地拈連起來,生動別致地表現了美好的願望。

②把適用於“身”的“鎖”巧妙地用到“精神”上,把適用於“肉”的“瘦”巧妙地用到“骨” 上,突出強調了革命戰士高尚情操、寧死不屈的無畏精神。

根據表達需要,有時把甲乙兩事物顛倒次序,即乙事物在前,甲事物在後。例如:

③一雙繭手力萬鈞,

掰開大山奪烏金。

壯志在胸鎬在手,

幹勁萬噸煤萬噸。(李隆漢《采工》)

④大紅花我心裡早戴上嘍,評功的時候我就說過:年輕人戴上青枝綠葉大紅花分外的好看……(《不是蟬》)

2.略式拈連

甲事物省略,或甲事物中的拈連詞語省略,乙事物必須出現,藉助上下文,省略的內容還是清楚的。

例如:

⑤冬—冬—冬冬冬。聲音單調嗎?一點也不覺得。因為每一聲冬冬都敲出對舊事物的詛咒,敲出對新生的人民共和國美好的祝願。(蕭乾《鼓聲》)

⑥我只是佇立凝望,覺得這一條紫藤蘿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流過。(宗璞《紫藤蘿瀑布》)

例⑤省略了甲事物“敲出冬冬聲”。例⑥省略了甲事物中的拈連詞語“流過”。

運用拈連要注意的問題

1.拈連要貼切自然。不能單純注意字面上的聯繫,主要應從內容方面考慮,才能“拈”得自然,“連”得貼切。例如:

①夜裡天冷北風急,

班長下崗月兒西;

手拿針線燈下坐,

為我熬夜縫軍衣;

線兒縫在軍衣上,

情意縫在我心裡。

把縫軍衣的“縫”巧妙地拈連於下句,變異運用,組成“情意縫在我心裡”,深刻表現了戰士們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深厚革命情誼。

2.拈連要注意甲乙兩事物在語義上必須有內在聯繫。甲事物是乙事物的根據或條件,乙事物只有聯繫甲事物才能得到確切深刻的理解。例如:

②在高原的土地上種下一株株的樹秧,也就是種下了一個美好的希望。(《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詩選·植樹歌》)

“種下了一個美好的希望”這種動賓搭配是臨時的變異用法,離開了“種下一株株的樹秧”就推動了依據,不好理解。種樹是造福後代,所以說“種下了一個美好的希望”。

【參考資料】

《現代漢語》(增訂二版)下冊,黃伯榮、廖序東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1月第1版。

移就區別

1.”拈連“是指利用上下文的聯繫,巧妙地把適用於甲事物的詞用於乙事物,這種修辭方法叫拈連。例如:

他飄飄然地飛了大半天,飄進土谷祠,照例應該躺下便打鼾。(魯迅《阿Q正傳》)

”飛“和”飄“都不是形容人的詞語,在這裡巧妙地用於描寫阿Q,表現了阿Q在調戲小尼姑之後得意的心情。

2.”移就“就是:遇有兩個印象連在一起時,作者就把原屬甲印象的性狀移屬於乙印象的,名叫移就。我們常見的,大概是把人類的性狀移屬於非人的或無知的事物。”

例如:她們被幽閉在宮闈里, 戴個花冠,穿著美麗的服裝,可是陪伴著她們的只是七弦琴和寂寞的梧桐樹。”(周而復《上海的早晨》)

”寂寞的梧桐樹“寂寞原本形容“她們”被移用來描寫梧桐。

相同點:都是將用於甲事物的詞用在本不適用的乙事物身上。

不同點:

①拈連的甲事物要在前面出現,而移就則不需要出現甲事物。

②拈連所用的詞一般是動詞,做謂語,而移就所用的詞一般是形容詞,做定語。

③作用不一樣:前者的作用是形象生動,後者的作用是簡練而深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