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盒

抬盒

抬盒,是舊時喜慶時常用的一種裝禮品的木盒子,因其是由二人抬著,故稱其為抬盒。現在,在湖北省荊門市農村還有結婚過禮用抬盒的,主要是女方送禮“陪奩”到男家。

簡介

抬盒,是舊時喜慶時常用的一種裝禮品的木盒子,因其是由二人抬著,故稱其為抬盒。

製作

抬盒一般為木
人與抬盒
質深棕紅漆塗飾的盒形抬件,分四五層,高1米左右,底部是個帶框的大盤子,長0.7米,寬0.6米,四周有18厘米高的圍欄。抬盒的圍欄及橫樑都雕有各式各樣的圖案,主要以龍鳳呈祥,榴開百子,琴棋書畫等吉祥團花為主,雕刻手法以透雕、浮雕為主,雕工精細,橫樑左右兩側有孔,抬扛穿過,供兩人抬用。盛行於清朝末年民國初年,當大戶人家嫁女時,新娘出嫁的前一天,新郎家通常將糖果、布料、豬肉、雞鴨等禮品精心裝入抬盒內,上撒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吉祥物,抬盒上扎貼金紙喜字,僱人抬著隨媒人送到新娘家,新娘出嫁時,娘家則將準備各式各樣的穿戴、鋪墊、金銀首飾、箱籠被蓋等妝奩,分門分項裝入抬盒內,趕在送、迎親隊伍之前送到新郎家,過禮時,抬盒越多、越顯富有,“抬扛”隊伍在鼓樂鞭炮聲中前進,煞是氣派。

現代用途

現在,在湖北荊門市農村還有結婚過禮用抬盒的,主要是女方送禮“陪奩”到男家。有的是在結婚前一天或前幾天過禮,也有的在迎親之日與花轎同行。過禮時一般是搬嫁妝,其他“陪奩”如被褥、蚊帳、枕頭、器皿和親友贈的“添箱”物資。隨著迎親隊伍送去。“陪奩”中新制有床榻、立櫃、寫字檯、梳妝檯、洗臉台,有的是全堂行架,有的是半堂行架。還有座鐘、盆景、花瓶、帽筒、全席碗盞、火盆、腳盆、尿罐等用品。男方在迎親時也不能白手去抬,有的抬豬一隻或半邊,羊一隻,鵝一個,酒一壇,糖食糕點,果品及為新娘新制之四季需穿的棉、夾、單成套衣服和戴的簪環首飾等等。也有“送祝米”用抬盒的。就是娘家邀約親朋到女婿家送祝米,禮物多為豬蹄、雞蛋、糯米、麵條、布料之類;也有送衣帽、鞋襪、首飾物件的。這些物品都用抬盒抬著。“抬盒”都成雙數,有十二抬、十六台、二十四抬,富豪之家還有三十二抬的。小戶人家也有的不用抬盒,直接用肩抬槓挑。
抬盒子”在有些地方是很重的風俗禮節。現在有的地方婚喪嫁娶還時興抬盒子。盒子小到“九龍九鳳”,大到金銀珠寶。九龍九鳳就是九條鯉魚,九隻公雞,這是貧窮人家的盒子。富人有山八珍,地八珍、海八珍。再上等的禮盒是珠寶玉器、珍奇古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