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衝

折衝

[subdue] 克敵制勝 折衝於談笑間 從原意上講,折衝是指:使敵方的戰車折返,意謂抵禦、擊退敵人。不出尊俎之間,而折衝於千里之外,晏子之謂也。清 崇彝《道鹹以來朝野雜記》:耆相國在粵東,與英人所訂條約,皆非當面折衝。葉聖陶《北上日記·二月六日》:校中正謀與港政府折衝,未知結果如何。《三國志·卷十七·魏書·樂進傳》“建安十一年,太祖(曹操)表漢帝(獻帝),稱進(樂進)及于禁、張遼……於是禁為虎威;進,折衝;遼,蕩寇將軍。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折衝折衝

zhéchōng

[subdue] 克敵制勝

折衝於談笑間

從原意上講,折衝是指:使敵方的戰車折返,意謂抵禦、擊退敵人。

(1) 使敵人的戰車後撤。即制敵取勝。沖,衝車。戰車的一種。

夫脩之於廟堂之上,而折衝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子罕之謂乎?《呂氏春秋·召類》高誘

註:“沖,車。所以衝突敵之軍,能陷破之也……使欲攻己者折還其衝車於千里之外,不敢來也。”

或離披以折衝,或奮振以前卻。唐 李邕《鬥鴨賦》

武有折衝之威,文懷經國之慮。明 陸采《懷香記·受詔安邊》

兵法有科,則多折衝之才矣。梁啓超《變法通議·論科舉》

(2) 交涉;談判。

《晏子春秋·雜上十八》:“仲尼聞之曰:‘善哉!不出尊俎之間,而折衝於千里之外,晏子之謂也。’”

宋 蘇洵《送石昌言為北使行》:丈夫生不為將,得為使,折衝口舌之間,足矣。

清 崇彝《道鹹以來朝野雜記》:耆相國在粵東,與英人所訂條約,皆非當面折衝。

葉聖陶《北上日記·二月六日》:校中正謀與港政府折衝,未知結果如何。

(3) 武官名。

三國時有折衝將軍,魏所設雜號將軍之一,第五品。吳亦置,蜀無。《三國志·卷十七·魏書·樂進傳》“建安十一年,太祖(曹操)表漢帝(獻帝),稱進(樂進)及于禁、張遼……於是禁為虎威;進,折衝;遼,蕩寇將軍。”。《三國志·卷五十五·吳書·甘寧傳》“後從攻皖,為升城督。……計功,呂蒙為最,寧次之,拜折衝將軍。”

北魏 有折衝將軍。見《宋書·柳元景傳》。

隋 禁衛軍有折衝、果毅、武勇、雄武等郎將官。

唐 有折衝都尉,全國各州有折衝府。見《通典·職官十一》。

政治折衝指政治過程中不同權力精英、不同政策、不同理論的妥協、鬥爭、較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