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衝禦侮

折衝禦侮,拼為zhé chōng yù wǔ,指抗擊敵人。出自《詩•大雅•綿》。

基本信息

折衝禦侮
【拼音】:zhé chōng yù wǔ
【解釋】:沖:戰車的一種。折衝:摧毀敵軍。指抗擊敵人。
【出處】:語本《詩·大雅·綿》:“予曰有禦侮”毛傳:“武臣折衝曰禦侮。”
【事例】:參贊大臣,徒取充位如此,有如敵騎長驅,尚能~耶? ★宋·胡詮《戊午上高宗封事》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例句】:戰士們鬥志昂揚,英勇作戰,折衝禦侮,勝利在望。
【近義成語】:馳騁疆場
詳細釋義
折衝:  打退敵人的戰車,指抵禦敵人 。  起源於折衝騎,其最早出現在中的春秋時代,是一種戰車,它的名字的來歷就是因為它能遏止別人的衝鋒,好象把刀折斷了一樣,起名折衝,後來因為這種戰車車身過大,不利於逐漸來臨的戰國時期的大型戰爭,漸漸的淘汰。在漢朝時期,折衝騎兵是外交官的護衛兵,後來有人稱這種外交為折衝外交,漸漸的成為一種官位,在三國時期,夏侯惇,甘寧都曾被封為折衝將軍。在這裡起名折衝的意思,就是從起戰術戰法上命名的,多少和三國時期的突騎兵有所不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