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妹之家

打工妹之家

打工妹之家是中國第一家為農村走進城市尋找工作的“打工妹”服務的組織,於1996年4月7日在北京成立,讓遠離家鄉的打工姐妹在城市裡擁有了一塊屬於自己的天地。

基本信息

簡介

打工妹之家打工妹之家

打工妹之家隸屬於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是中國第一家為農村走進城市尋找工作的“打工妹”服務的組織,於1996年4月7日在北京成立,讓遠離家鄉的打工姐妹在城市裡擁有了一塊屬於自己的天地。

打工妹之家是打工妹管理打工妹,打工妹服務打工妹。打工妹之家多數工作人員都為打工妹出身。 作為城市中新的弱勢群體,打工妹關注自已的前途,卻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社會資源;她們關注自己的生存,卻缺乏必要社會保障,她們關注自己的未來,卻不知明天的出路在哪裡?為此,“打工妹之家”把維護打工妹群體的合法權益,改善打工妹群體的生存質量,增強打工妹群體的發展能力,作為工作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開展了多種活動。

自2002年起,“打工妹之家”與新創刊的《打工妹》雜誌聯動,推進服務打工者的制度創新。 作為中國最早服務打工妹的NGO組織,打工妹之家始終將人的發展放在第一位,並在努力嘗試建立農村婦女參與城市化發展的組織模式。

法律維權

於2002年4月成立了打工妹維權小組,設有專職維權幹事,擁有二十多名志願律師以及來自高校法律系的眾多大學生志願者,為外來農村務工女性提供法律援助和司法救濟。

打工妹緊急救助基金

為了給遇到突發疾發、工作傷害、人身安全遭到侵害,如遭到強暴或毆打、被無故解僱等緊急情況的打工妹提供緊急救助或臨時庇護,我們於1999年12月設立”打工妹緊急救助基金”,向社會公開募款,為打工妹提供緊急救助,已有26位打工妹受益。

家政服務員支持網路項目

打工妹之家打工妹之家

在京的打工妹大多從事於服務行業,尤以在個別家庭中從事家政服務工作居多。她們多數來自更為貧困的西部地區,普遍年齡偏小、文化水平偏低,欠缺自我保護能力。為此我們於2003年8月啟動了家政服務員支持網路項目,通過走訪家政服務員的輸入輸出地,開展對家政服務員的問卷調查,了解家政服務員的需求,將輸出農村年輕女性的當地中介組織(多為當地婦聯組織)和在北京的輸入中介組織(家政服務公司)聯繫起來,建立網路,對她們進行上崗前的法律維權、公民權利和行業技能培訓,希望促使她們組成自我維權的組織。

打工妹之家社區服務站

2005年3月在朝陽區太陽宮開設了“打工妹之家社區服務站”,打工妹之家的服務第一次進入了外來人口聚集的社區。此後深入近10所打工子弟學校所在社區舉辦法律宣傳、兩性關係、生育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講座與交流,提高打工者及其子女的文化素質和修養。

流動兒童綜合教育項目

2006年9月開始關注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並開展一系列針對流動兒童、教師及家長的服務。協助學校建立圖書閱覽室;組建打工子弟文藝表演隊;為孩子進行課來輔導及興趣課的指導,為孩子們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幫助孩子對立自信和良好的學習態度。為家長們提供親子教育、婦女健康、法律知識等講座。為老師提供參與式教學法、社會性別、電腦等培訓。了解北京流動兒童教育狀況,對有關的政策法規進行調查研究,向有關政府部門提出解決建議,改善流動兒童愛教育狀況。

研討與調研

為加強與國內外勞工組織的聯繫經驗分享,打工妹之家先後選送會員骨幹訪問香港、深圳、美國等地的勞工組織,接待了來自深圳、廈門及多家海外勞工組織的參觀訪問。於1999年、2001年舉辦了兩屆全國性的打工妹權益研討會,出版“打工妹權益問題研討會論文集”和”戶籍制度與女性流動”兩本專書。

心理輔導

打工妹之家通過接聽維權熱線,接待來訪面詢的方式,為打工妹解惑答疑,並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提升她們的自信心,加強她們的公民權利和社會性別意識,維護農村流動女性的合法權益,拓展農村流動女性的發展空間。

文化講座

深入社區定期舉辦法律知識、兩性關係、生育健康、心理健康和有關社會、政經、經濟等方面的講座,提高打工妹的文化素養,開拓她們的視野。

聯誼活動

舉辦大型聯歡和戶外郊遊活動,豐富打工妹的業餘文化生活,促進她們學會依法保護自己,學會自我維權,提升流動女性的自我發展能力。

NGO組織之義工志願者

NGO,是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英文縮寫。它是指是一個不屬於政府、不由國家建立的 組織。雖然從定義上包含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但該名詞一般僅限於非商業化、合法的、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相關的倡導群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