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賴

手賴

手賴又稱手機依賴(mobile phone dependence, MPD)症也稱手機成癮,目前全世界都沒有統一的定義和診斷標準。雖非正式醫療診斷,但已被認為沒和賭癮、毒癮、酒癮或飲食疾患類似,屬於“衝動控制失序”的範疇。臨床上一般參照成癮行為的概念,指個體因為反覆過度使用手機導致的一種精神行為障礙,表現為認知、行為和生理症狀群,導致其生理、心理、社會功能明顯受損。最明顯的特徵是明知道這種行為所帶來的嚴重後果但難以自拔,減少或停止使用手機時出現戒斷反應。

概述

手賴手賴
近幾年,智慧型手機就如恐怖片裡大潮來襲的殭屍一樣,侵占了大部分人們的生活。這與智慧型手機的外觀越做越靚麗,同時又擁有出色的玩機體驗有關,再加上便捷實用這一特性,使得人們在日常中對它更加愛不釋手,無論是起床、吃飯、上廁所、走路,幾乎無時無刻都在享受智慧型手機帶來的移動互聯體驗。

隨著智慧型機的普及,廣大用戶已經將手機作為生活的硬性需求,它能隨時隨地為用戶提供便利,可是人們又越來越依賴智慧型手機,這種依賴在一些專家看來,對自身的身心健康與實際社交行為會產生了一些不利影響。而在這種趨勢下,幾年前就衍出了一個名詞——“手機依賴綜合症”。

北京安定醫院精神科鄭毅主任認為手機依賴綜合症主要表現為對手機過分依賴。手機使用多不一定就是手機依賴,關鍵是要看是不是在健康地使用手機。手機作為現代通訊工具有它的好處,也有一個依賴成癮的問題。他認為手機綜合症的表現有:一是對手機的濫用,不該用的時候也頻繁使用;二是手機過多地影響生活、工作和學習;三是停機或手機不在身邊時,身體會出現一系列的不適反應,包括生理和心理反應。

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主任醫師師建國教授從2006年以來就一直持續進行有機依賴綜合症的研究和治療。他表示,手機依賴綜合症,又稱手機癮,是指一些人因為使用手機行為失控,導致其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明顯受損的痴迷狀態。

現狀調查

手賴手賴
2016年3月28日,360手機用戶調研中心發布《智慧型手機依賴度調查報告》,顯示有高達12.4%的人士每天使用手機時間超過6小時,依賴症進入“晚期”,同時,有近一半的人過了半夜12點還放不下手機。

360手機根據大量用戶問卷調查等多種渠道調研發現,人們對於智慧型手機的依賴程度極其高。例如極端用戶每天要解鎖850次手機螢幕。90後重度手機依賴者超越80後,甚至未成年的00後也開始出現“手賴”大軍。

頻次

平均每天要解鎖螢幕122次

解鎖螢幕指的是輸入密碼進到手機桌面的狀態,不包含只是點亮螢幕看看時間。數據顯示,這個動作平均每天人們就要做122次。對於一般人來說,很難察覺已經解鎖過多少次手機。而根據調查,有重度用戶每天解鎖螢幕高達850次,平均每小時35次。

目前,將近45.7%的90後人群在凌晨1點之後依然無法割捨手機,比例在社會主流人群中為最高,在而立和不惑之間徘徊的80後人群以38.4%的比例依然高居第二位,而正在崛起的00後緊跟其後,占比35.5%,已開始注重養生的70後和60後人群則跌落至18.3%和7.4%。

時間

21時至22時是玩手機的高峰期

從解鎖螢幕的時間曲線來看,分別有75%和71%的被調查者喜歡在早、晚通勤時間使用手機,形成兩個小高峰,曲線在21時至22時之間達到峰值,有83.2%的用戶在這一時間段使用手機,另外12時至13時之間、23時至24時之間同樣是用戶使用手機的高峰期。聊微信、下班路上看視頻、吃晚飯時刷微博,已成為普遍行為。

單日手機使用時長方面。有12.4%的人每天使用手機時間超過6小時,屬於重度依賴手機人士。而降低標準的中度使用者(每天使用2至5小時),占比達到57.1%。

現代人愛熬夜,不過半夜12點就睡不著,這種情形在智慧型手機普及之後更甚。從數據報告來看,有48.3%用戶超過零點還在用手機,而有8.3%的人超過凌晨1點還在玩手機。其中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數據頗意外,熬夜指數明顯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分別有52.7%、56.3%、54.1%和59.6%的人過了半夜12點還在玩手機。

趣事

近14%女性每天自拍十多次

根據調查走訪360手機用戶,同時也得出了一個有趣的結果,處女座巨蟹座射手座成為手機依賴症患者的重災區,其中追求完美極致、喜歡安靜獨處的處女座遙遙領跑其他所有星座,比例高達37.2%,而缺乏安全感的巨蟹座和熱愛冒險、遊戲的射手座則緊隨其後,占比分別為34.3%和32.6%。

此外,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統計顯示了人們用手機的自拍次數,從裡面可以看出有相當一部分人已把自拍當做生活的一部分。不意外,女性自拍次數明顯超過男性,有13.7%的女性每天自拍10至20次,7.6%的女性超過20次;男性雖然數據低一點,仍然有2.1%的人每天自拍次數超過20次。

原因

我們為什麼依賴上了手機?

亞洲積極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汪冰分析稱,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手機依賴的本質是對信息的依賴,通過看手機提高提高安全感。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祝卓宏還指出,大多數手機依賴者是由於形成了習慣化的行為,掏手機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

有的人是因工作所限,需要隨時接電話,否則就有被職場“邊緣化”的危險。不管是有意還是無心,如果你正在被手機束縛,不妨找幾個理由放下它。

相關危害

心理和生理均受影響

手賴手賴
電子書、刷微博、玩遊戲、購物……智慧型手機層出不窮的新功能,讓人們和它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但同時也埋下隱患――一不小心就會被手機奴役,患上“手機依賴症”。

“‘手機依賴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多見於比較孤僻、自卑、相對缺乏自信的人。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這種心理不適應狀況出現增多趨勢,特別易發於白領人群。”陳祖輝表示,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頻繁使用手機,無意識中手機成為其生活的一部分,在來電數量突然減少或手機丟失的情況下,通常會出現相關症狀。“一旦沒有人發簡訊或者打電話來,心裡就會感覺很失落,產生自我挫敗感。”

據陳祖輝介紹,智慧型手機的功能異常豐富,原本應該是睡覺的時間,但很多人可能玩興正濃,還在不停地刷微博、聊天,打亂了正常的生活規律,導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有研究顯示在床上使用1個多小時手機等會發光的電子產品,會阻礙人體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將受到影響,並使睡眠處於淺狀態。人體生物鐘長期被打亂,則會影響新陳代謝、情緒、免疫力,導致疾病多發。

此外,人們在玩手機的過程中往往忽略了身體的疲勞感,事實上,長時間盯著手機螢幕會造成眼疲勞;長時間低頭使用手機會造成頸部、手臂肌肉疲勞;而長時間過度使用觸屏手機,會導致手部關節、肌腱損傷性症狀群,包括手指、手腕關節疼痛無力,動作不靈活等,形成所謂的“觸屏手”。

英國特需理療師協會日前專門發布報告稱,智慧型手機在不知不覺中延長了使用者的工作時間,“無意識加班”時間平均達到2小時18分鐘。該協會警告,智慧型手機等設備正將使用者變成“螢幕奴隸”。逾時工作的不良後果,除更易導致頸椎和背部疾病外,還在無形中增加了工作壓力,由此導致更多的生理和心理隱患。

對此,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潘集陽深表認同,他指出,如果一味依賴手機,被其奴役的話,會給心理和社交帶來嚴重影響。“朋友們在一起,全都低頭不語,手機成精神寄託。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就這樣疏遠了。”

據介紹,手機會讓人陷入一種持續的“多任務”狀態,長此以往甚至會讓人們患上類似“注意力障礙”的心理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人的注意力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思維不斷被打斷,這大大削減了思考的能力,讓思維變得更難以深入。此外,過度關注手機還會讓人處於應激狀態。外間的一切變化,隨時可以接收得到,讓人難以安定。“即使是在休假的時間裡,也與手機形影相伴,讓自己的行蹤時刻掌握在每一個想與你聯絡的人手裡。其實這樣做並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潘集陽表示。

專家支招

如果發現自己有對手機依賴的傾向,可以嘗試以下辦法來解決這一問題。

(1)讓家人、朋友監督自己,少發簡訊或刪掉多餘的手機應用程式。

(2)對手機很依賴說明你感覺無聊,沒什麼可以乾的所以才玩手機。學會轉移注意力,多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群體活動,比如做運動、健身、郊遊等。通過自我約束逐漸減少不必要使用手機的次數,儘量將生活的重心從手機上轉移出去。

(3)如果對手機上網上癮,可以嘗試斷網呀。

(4)試著不帶充電器,逼著自己減少手機上網(這個很耗電)的時間,這個辦法很有效。

(5)換一個非智慧型手機,功能單一、無複雜操作……對手機依賴的毛病或許慢慢就沒有了。

自測

你有手機依賴症嗎?

手賴手賴
看看下列問題,如果你有一半以上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很可能已經患上了“手機依賴症”,一定要做一些調整啦!

1、你是否總是把手機放在身上,如果沒帶就會感到心煩意亂,無法做其他事情?

2、當一段時間手機鈴聲不響,你會不會感到不適應,並下意識地看一下手機是否有未接電話?

3、你會不會總有“我的手機響了”的幻覺,甚至經常把別人的手機鈴聲當作自己的手機在響?

4、接聽電話時你是不是常覺得耳旁有手機的輻射波環繞?

5、你是否經常下意識地找手機,不時拿出手機看看?

6、你是否經常害怕手機沒電?

7、你晚上睡覺也開著手機嗎?

8、當手機經常連不上線、收不到信號時,你會不會產生焦慮感,而且脾氣也變得暴躁起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