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新剛

戴新剛

教授,理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博士後 , 大氣數值模擬與西部氣象災害實驗室主任,中國氣象學會氣候專業委員會成員,主要從事氣候動力學、氣候數值模擬、氣候變化影響評估和相關政策制定體系、數位訊號處理和小波譜模式設計等研究,發表論文 30 余篇,曾獲蘭州大學匯凱教育獎、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中國博士後基金及王寬誠博士後優秀工作獎勵基金等資助。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戴新剛 戴新剛

1982 畢業於南京氣象學院氣象系1982-1986 在新疆氣象局氣象台任天氣預報員

1986-1989 在蘭州大學大氣科學系獲理學碩士學位留校任教

1993-1994 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出國前法語強化培訓

1994-1996 在比利時新魯汶大學天文和地球物理所訪問工作

1990-2001 中科院大氣所國家重點實驗室 LASG 客座研究人員

2003 在蘭州大學大氣科學系獲理學博士學位

2003-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博士後

研究方向

⒈ 中國旱澇問題

⒉ 小波譜模式的設計與套用

⒊ 氣候變化及其對農業、牧業、水資源、能源和經濟等的影響,

以及相關政策制定和評估系統研究

⒋ 未來天氣氣候預測體系的構造與風險管理

⒌ 全球變化

主要貢獻

研究項目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北方乾旱化與人類適應”,第四課題組研究骨幹

·歐盟 ADAM (Adaptation and Mitigation Strategies for Europe,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uropean climate policy)項目中方主要執行人

主要論文

[1] 葉篤正,嚴中偉, 戴新剛 ,錢維宏,葉謙 . 未來的天氣氣候預測體系 . 氣象 , 2006 , 32 ⑷:3-8

[2] Dai Xin-gang,Congbin Fu,Ping Wang. Interdecadal change of atmospheric stationary waves and North China drought,Chinese Physics,2005,14⑷: 850-858.

[3] Dai X G,Wang P,Zhang P Q,Chou J F. Rainfall spectrum change in North China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2004,14⑺: 598-604

[4] Dai X G,Wang P,Chou J F. Multisca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iny season rainfall and interdecadal decaying of summer monsoon in North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3,12,2730-2734

[5] Dai X G,Wang P,Chou J F. A quasi-geostrophic wavelet-spectrum model for barotropic atmosphere and its numerical solution,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2004,14⑽:73-79

[6] Dai X G,Chou J F. Wavelet analysis on the runoff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Huanghe River,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1996,46(1-4),193-197

[7] Dai X G,Chou G F. A quasi-geostrophic wavelet-spectrum model for barotropic atmosphere and its numerical solution,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2004,14⑽: 73-79

[8] 戴新剛,王國軍,汪萍 . 二維小波變換在青藏高原地形展開中的套用 . 計算物理,2003,20⑶: 245-254

[9] 戴新剛,王國軍,汪萍 . 小波抽樣與氣象要素場插值 計算物理,2003,20⑹: 529-536

[10] 戴新剛,醜紀范,吳國雄. 印度季風與東亞夏季環流的遙相關關係. 氣象學報,2002,60⑸: 544-552

[11] 戴新剛,汪萍 . 大氣渦動熱通量參數化研究 . 氣候與環境研究 , 2002 , 7⑷: 465-473

[12] 戴新剛 . 過去 200 ka 年北半球氧同位素海溫譜及其數值模擬 . 冰川凍土 , 2000,22 ⑷: 317-32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