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原禮

洪武十九年(1386),明太祖朱元璋病,詔戴思恭診治,藥到病除。 返鄉十天后,戴思恭病逝,享年八十二歲。 垂暮之年的戴思恭,對恩師朱丹溪仍然懷著深深的敬重。

戴原禮簡介

戴原禮(1324~1405)

1,生平

明代醫學家戴原禮。字原禮,名思恭號肅齋,諸暨馬劍鎮馬劍村人。生於元泰定元年(1324),卒於明永樂三年(1405)。他是朱丹溪的優秀弟子,是著名的宮廷醫家,也曾廣為民間百姓診治疾患。其父戴士堯為名醫,幼承父業,繼向朱震亨(丹溪)學習醫術二十餘年,潛心醫學理論,洞悉諸家奧旨。朱震亨弟子甚多,惟戴思恭得其真傳。治疾多獲神效,由是以醫術名世。洪武十九年(1386),明太祖朱元璋病,詔戴思恭診治,藥到病除。未幾,召為太醫院御醫,深得太祖器重。洪武三十—年(1398),太祖病重,因診治無效,即將醫官盡行治罪,獨召戴思恭至榻邊慰勉。燕王朱棣曾患瘕症,歷久不痊,召戴思恭施治,一劑而愈。建文帝登位,任太醫院使。永樂初;以年老求歸。永樂三年(1405)夏,再次奉召入京。冬,病卒,年82。成祖親撰祭文,派人致祭。
戴思恭醫學理論,多能闡《內經》之旨,開諸家之悟。翰林學士王汝玉認為,戴思恭之醫學“所得于丹溪者,觸而通之,類而比之,研精殫思,明體適用……後之人能知丹溪之學者,是公有以倡啟之也。”朱國楨稱其為“國朝之聖醫”,後人譽為“訂正丹溪金匱鉤元》、《證治要訣》、《證治類方》,《類證用藥》、《推求師意》等。《明史》有傳。
戴思恭出身於讀書人的家庭,他的祖上曾經有好幾代人做過醫生。戴思恭從小就深受家庭的薰陶,勤奮好學。元至正三年(1343),戴思恭和弟弟戴思溫跟隨父親,徒步走到烏傷(今浙江義烏),父子三人一同拜著名醫家朱震亨(丹溪)為師。當時,朱丹溪門下有眾多的弟子。而戴思恭穎悟絕倫,刻苦好學,最受朱丹溪的賞識,所以得到的醫學傳授也最為精深。後來,戴思恭學成回鄉,他高明的醫術聞名於江浙一帶地區。

2,深受器重的御醫生涯

明朝洪武年間(1368—1398),戴思恭被朝廷征為正八品御醫,授予了“迪功郎”的官職。由於他治病療效特別好,明太祖朱元璋非常看重他。
戴思恭曾為晉王治癒了肢癱的病症。但後來,朱元璋第三子晉恭王因舊病復發而死。朱元璋大怒,逮捕了王府的御醫,要將他們治罪殺死。戴思恭上前從容進言道:“我曾經為晉王治過病,並且對您說過,今日雖然病好了,但因為他的病已深入膏肓,如果再復發就性命難保,今天果然如所言了。”聽了戴思恭的這一席話,太祖朱元璋才免了各位御醫的死罪。
洪武三十一年(1398)5月,太祖朱元璋患病久治不愈,遷怒於御醫,下令逮捕醫官。朱元璋唯獨慰勉戴思恭說:“你是仁義人,不要怕。”仍重用他。不久,明太祖病逝。建文帝即位後,將諸多侍醫治罪,唯獨提升戴思恭為太醫院使。
到了永樂初年(1403),78歲的戴思恭因年老告辭回鄉。三年後,再次被徵召入朝,當時的皇帝為朱棣。早在洪武年間,朱棣尚為燕王時,因患症瘕之疾,燕王府良醫正(後升院判)韓彝久治不愈,太祖朱元璋就派戴思恭前往燕京(北京)診治。戴思恭先詢問了韓彝所用的藥方,又問燕王有什麼飲食嗜好,朱棣答:“生芹”。戴思恭說:明白了。他一劑藥下,即排出諸多寄生蟲,燕王的病就好了。因此,朱棣對戴思恭十分敬重。戴思恭再次入朝時已80高齡,朱棣對他特別關照,免去了他的跪拜之禮。這一年的年底,戴思恭又告老還鄉。返鄉十天后,戴思恭病逝,享年八十二歲。安葬在浦江之濱的獨秀山。
在戴思恭最後離開朝廷返回故里之時,朱棣曾頒布詔書“朕復招汝,汝即來也”,可見已為皇帝的朱棣對戴思恭的期待與敬重,仍然期待著讓戴思恭關注他的保健醫療。戴思恭死後,皇帝傳諭旨予以祭奠,說了許多稱讚之辭。

3,繼承發揚丹溪學說

戴思恭的著作有《證治要訣》十二卷;《證治要訣類方》四卷;《推求師意》二卷;以及校補《金匱鉤玄》三卷。
戴思恭得到了朱丹溪學術的真傳,在繼承中對丹溪未竟之論予以補充、發揮,不愧為丹溪高足。丹溪說,“氣有餘便是火”, 戴思恭則補充說:“氣屬陽,動作火”,並進一步解釋說:“捍衛沖和不息之謂氣,擾亂妄動變常之謂火”。丹溪說:“人身諸病,多生於郁”。戴思恭則根據臨床,對此加以引申,指出“傳化失常”是導致郁證的關鍵。戴思恭寫的《推求師意》一書,便是本著其師朱丹溪之道,予以研究闡發,發揮了老師的未竟之意。難能可貴的是,戴思恭身為朱丹溪弟子,對丹溪的心法領悟最深,但也善於靈活運用劉河間、張子和、李東垣之長,而不拘泥於一家之言。
垂暮之年的戴思恭,對恩師朱丹溪仍然懷著深深的敬重。公元1405年,82歲的戴思恭離開朝廷返回故鄉,十天后病逝。而就在這十天裡,他還抱病祭奠了先師朱丹溪的陵墓。
宋濂在《宋學士文集•翰苑續集》中撰文稱讚戴思恭醫術高妙,非一般醫生可及,可以看出戴思恭當時的醫名。明史中評價戴思恭“人謂無愧其師雲”,該是對朱丹溪這位優秀弟子的最高嘉許。
現在戴原禮故里諸暨市馬劍鎮馬劍村戴氏宗祠內設有戴原禮紀念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