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取法

截取法,就是截取事物最精彩、最動人、最能反映其性質的閃光的一段或瞬間。

釋義

1、截取法,就是按照系統的結構原則,深入地開掘特定時期的戰略“層次”,準確、細密地描述各個要素在某一戰略層上的具體“方位”,並在動態中考察各自的“效能”。

2、作文材料的截取法,指的是從一則相對獨立完整的總體或整合材料中選用某一方面材料的方法。

3、截取法,就是截取事物最精彩、最動人、最能反映其性質的閃光的一段或瞬間。

截取法三種情況

一、從較完整的形成過程的事物材料中,取其形成過程的某一階段的材料,即縱截法。
二、從事物總體或整體中並列存在著的許多個側面里選用其某一側面的材料,也即橫截法。
三、縱截法與橫截法的結合。
無論是文章局部性的輔助材料,還是全局性的核心材料,都可以用以上三種方法截取材料。但是,運用截取法選取材料,又不同於一般的選題。因為一般的選題,多在進入構思過程之前就已經確定了,而截取法,只是為了進入構思階段,並在提煉並確定主題之後,究竟選用什麼範圍的材料來反映哪個主題,只不過通過這種方法使題目進一步縮小罷了,而其原定的主題沒有改變。

會議新聞截取法

抓住會議或領導講話中有新聞價值的部分,截取一個橫斷面來報導,這種報導方法稱為“截取法”。
例如1991年10月21日,遼寧省委、省政府召開向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錢學森學習的座談會,22位在各個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知名專家、學者參加座淡。不少記者為了搶發新聞,一拿到領導同志在座談會上的講話稿後就開始編寫新聞,並在領導講話要點上加進會議議程,這就是大家早巳看厭了的公式化的會議訊息。而新華社遼寧分社記者董武真與眾不同,他非常敏銳地注意到前任省委書記郭峰發言的第一句開場白:“我首先檢討,我對科技重視不夠。”輪到現任省委書記全樹仁發言時,開始他照講稿念,後來當他脫稿發言時,也找出了自己及省里對科技重視不夠的差距,並談到今後應怎樣重視的具體措施。記者馬上意識到,黨中央號召學習錢學森,是向全黨全民重視科技的總動員,兩屆省委書記在學錢老座談會上誠懇主動檢討自己在科技工作方面的缺點,這是難得的科技新聞題材。於是,便選中了會上兩位省委書記自我檢討這一橫截面,寫成了《兩屆省委書記的憾事》一稿。此稿刊播後,省委書記全樹仁、老省委書記郭峰、科技副省長林聲和省科委主任紛紛打電話稱讚記者這篇稿子抓到了點子上。國務委員兼國家科委主任宋健讀到這篇新聞後,馬上提筆給作者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信中寫道:“拜讀大作,很高興。兩位省委書記的一番衷心講話表明遼寧大有希望。落實科技這個第一生產力的方針,關鍵在領導。各級領導同志也需要鼓勵。在這方面,新聞界的同志們能起到重要作用。”
由此可見,會議新聞如能選好角度,抓住要害,採取截面的方法來寫,是不難寫出好作品來的。

截取法寫作指導

【釋技】

橫著鋸斷一棵樹,察看年輪可以推出樹齡,從樹木年輪的變化中還可以了解到一個地方歷年及遠期氣候變化的情況和規律;截取生活中一個側面加以描繪,可以鮮活一個形象,聆聽一個時代的脈動,透視生活的本質意義。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和鄒韜奮的《我的母親》都採用截取法來選材。
朱自清截取的是父親在特定環境下最鮮明、最動人的瞬間“背影”來建構文章,尤其是把父親買橘子時的背影定格。這段文字乍看很平淡,但細細品味,卻情真意濃。因為背影刻下了父親飽經憂患、半生潦倒的印記,凝聚著深深的父愛。讓深沉的父愛在樸素的文字、舒緩的語調中自然流淌,寓深情於質樸的白描中,蘊藉雋永。開篇,思念中點背影;回憶,送別時寫背影;結尾,淚光中又見背影。全文以背影為明線,父子深情為暗線,影愈淡而情愈深,影愈遠而心愈近。餘音裊裊,情思綿綿
鄒韜奮截取母親一生中最典型的四個片斷來刻畫人物,表現主題。元宵夜的“巡閱”是我對母愛最原始的記憶。“我由現在追想當時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見著她的容態,還感覺到她的活潑的、歡悅的、柔和的、青春的美。”從幼兒的感覺中寫出母親可愛的形象,在記敘的基礎上穿插必要的議論,筆墨不多,但母親的形象栩栩如生。第二個片斷,“往往講到孤女患難,或義婦含冤的悽慘的情形,她兩人便都熱淚盈眶,淚珠盡往頰上涌流著。”這個細節真實而傳神,表現了母親感情豐富,對患難女性有著深切的同情心。第三個片斷中最感人的細節是:“我自己嗚咽著背,同時聽得見坐在旁邊縫紉著的母親也唏唏噓噓地淚如泉湧地哭著。”再現了一位希望兒子上進但又十分疼愛兒子的慈母形象。第四個片斷中:“我眼巴巴地望著她額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針不停地做著布鞋——做給我穿的。這時萬籟俱寂,只聽得嘀嗒的鐘聲和可以微聞得到的母親的呼吸。”這段文字從我的視覺、聽覺、感覺角度描寫母親的外貌、動作,以寂靜的環境襯托母親的勞苦,頗為真摯動人。
採用截取法,以新穎獨到的視角選材謀篇,敘事抒情,你截取的可以是一個精彩的故事,也可以是深埋在心底的一點回憶,一點情緒,一點印象,從一個點,一個畫面,一聲嘆息,一個瞬間之中捕捉到人物的神韻,社會生活的意義。以小見大,以少勝多,文短意長。當然,這個側面或片斷必須源於自己熟悉的生活,著眼從平凡的生活中截取典型的,新穎的,動人的素材,發掘生活素材內涵的本質意義,藉助“主旨”,連綴成篇。這樣才能“借一斑而略知全豹,以一目盡傳精神”。

【例文】

瞬間

腦海中,總有些事讓我們難以忘卻。沒有多少流暢華美的長調,大都是零碎不一的瞬間,也正是由它們,構成了我那璀璨多姿的記憶空間。
瀏覽著那綴滿無數瞬間的記憶壁,輕輕觸摸,畫面由模糊漸漸清晰。一個嬰兒咿呀學語,在小小的搖籃里伸胳膊抻腿,機靈的大眼睛打量著周圍,似乎對這個陌生的世界既好奇又害怕,卻又迫不及待地想領略一番,這是我在一段錄像中所見到的,那個孩子便是我,我明白:這是生命的序曲。
一個男孩,頑皮地搞著滑稽的惡作劇,卻被抓了個正著。稚氣的臉上寫著幾番俏皮,又隱隱透著幾絲倔強。這是我的孩童時代,天真爛漫,調皮勁十足。那時的我已略知世事,那漫長的人生帷幕漸漸拉開,一首輕快的原生態小調。
繼續漫步,來到無憂的時光——國小。歪著腦袋聽課,紅著脖子爭辯,可著勁兒玩耍,哼著歌兒作業,過著周而復始卻又並不枯燥的生活。那是一場足球比賽,我摔倒了,隊友將我拉起……記憶定格了,我又不禁回味起那時的點滴。友誼,是一杯淡而香的龍井,雖平凡卻又感動我心,那是一組諧和的重唱。
記憶越來越完整,不像來時的的斷斷續續,那一個個細節明了地告訴我,現在已到少年時代:課堂的踴躍積極,考場的凝神仔細,以及那或幽默,或嚴厲,或慈祥的老師,或開朗,或內向,或頑皮的同學,都一視同仁地囊括進了我的記憶。那,已不再是只知淘氣,也不再是無憂無慮,取代它的是漸次的成熟,還有淡淡的火藥味。這是激情昂揚的交響。
成長的瞬間構成如歌的人生,或許還會有青春動感的搖滾,寧靜溫馨的協奏,輕歌曼舞的老年迪斯科……時光的飛逝與空間的轉移不可逆轉,唯有記憶,長留心間。
【簡評】

本文採用截取法選材,按照時間順序,依次選擇了自己成長過程中四個年齡階段的某些生活片斷:嬰兒、孩提、國小、中學。以點寫面,以細節傳精氣神。著墨不多,但形象鮮明。
結構上,中間部分瞬間鏡頭閃現勾連,呈現橫斷面式的形態。首尾呼應,層次井然。
表達上的亮點在於作者用巧妙的比喻貫穿全文,形象地表現了不同年齡階段的生活特質:嬰兒時期,奏響的是“生命的序曲”;孩提時代,“一首輕快的原生態小調”;國小階段,“一組諧和的重唱”;中學時代,“激情昂揚的交響”。篇末點題,“成長的瞬間構成如歌的人生”,再以比喻加排比的整齊句式,生動暢想青年、中年、老年的生活,照應開篇,深情有力而又幹練地結束全文。

截取法簡介

1、截取法的概念:
寫文章時,從生活中截取一個橫斷面。
2、截取法的好處。
這樣開頭的好處是,一開始就使讀者接觸現實生活,把眼光和情感投到生活的激流中去,感到逼真。
3、截取法開頭的例文:
茅盾的《春蠶》開頭:
老通寶坐在“塘路”邊的一塊石頭上,長旱菸管斜擺在他身邊。“清明”節後的太陽已經很有力量,……

截取法教學設計——《背影》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學習用截取法,構建文章,明確文章的線索,體會父子情深,品味樸實、飽含深情的語言,從而提高學生品味語言的能力和從寫作中精選材料、謀篇布局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這是一篇敘事紀實散文。學習本文,閱讀方法上以朗讀訓練為重點;內容探究上,以學生自學為主,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寫作練習上,學習運用截取法來敘事抒情的訓練。引導學生用“整體感知、重點研讀、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模式來掌握內容,領悟內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味文中血濃於水的濃濃親情,從感情的聚焦點——背影中發掘深深的父愛,陶冶學生愛我親人、愛我生活的高尚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體會樸實、飽含深情的語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點——背影抒發的真摯親情。學習敘事中的選材方法——截取法。
2、難點:
明確“背影”是課文的明線,“父子深情”是課文的暗線,二者和諧統一,結構文章的特點;體會文章餘音裊裊、情思綿綿的意蘊。

【教學準備】

收集相關的資料如:歌曲《父親》、白帆的散文《父親的泥腳》等。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設定情境,導入新課
1、“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如果說母愛如涓涓溪流滋潤著我們的心田,那么父愛便是一首永遠不老的歌,時時震撼著我們的心靈!有一首歌名字叫《父親》,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共同沐浴這份深深父愛。
2、生活中“父親就是那登天的梯,父親就是那拉車的牛”!父愛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無私、深沉的愛!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便是一篇體現父子之情的典範作品。(板書課題:背影)請同學們把課文朗讀一遍。
二、指導學生談讀課文後的體會和感受,合作探究
1、文中共有幾次寫到“背影”?給你感觸最深的是哪一次?文章為何以“背影”為題?
 ⑴ 四次寫到“背影”:點題的背影、買橘子的背影、分別時的背影、想念中的背影。
 ⑵ 感觸最深的“背影”:買橘子的背影。
 ⑶ “背影”貫串全文始終。
2、有感情的朗讀買橘子的背影分析作者是怎樣細緻刻畫這一“背影”的?你認為用得最生動的動詞有哪些?
 ⑴ 感情基調:舒緩、深沉。
 ⑵ 買橘子時的背影的刻畫:外貌描寫、動作描寫。
 ⑶ 幾個生動的詞語運用:蹣跚、探、攀、縮、傾。
小結:父親年紀大了。但為了給兒子買幾個橘子,不顧掉下月台的危險,艱難的“攀”著、“縮”著,“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份濃濃的愛子之情,又怎能不令人感動得淚流滿面呢?
3、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本段,熟讀成誦。再次體會父親的愛子深情。
三、品味語言,感悟主旨
1、文中父親的話語不多,請找出最讓你動情的父親的話語,談談你的體會。
 ⑴ “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體會:擔心兒子過分悲痛,寬慰兒子。
 ⑵ “不要緊,他們去不好!”體會:放心不下,愛子情切。
 ⑶ “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體會:擔心兒子旅程口渴,眷眷深情溢於言中。
 ⑷ “我走了,到那邊來信!”體會:l臨別囑咐,惦念兒子旅途的平安。
 ⑸ “進去吧,裡面沒人!”體會:擔心兒子,細心關照。
 小結:這些簡短的話,含義豐富。有離別的愁苦,有對兒子不諳世情險惡的擔心,有對未來的憂慮,也有經濟拮据的難言之隱。我們似乎聽到了那位父親拳拳的愛子之音,多好的父親啊!
2、文中有幾處,作者的淚在無聲的流,請找出來細心品味:
 ⑴ 第一次流淚:家境慘澹,悲哀的淚。
 ⑵ 第二次流淚:望父買橘,感動的淚。
 ⑶ 第三次流?目:“背影”消逝,惜別的淚。
 ⑷ 第四次流淚:思念父親,傷心的淚。
 小結:“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的四次流淚,情思綿綿,強烈地撞擊著我們的心扉,在朦朧的淚光中,那份永恆的父子深情在無盡地蔓延……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積累語言
1、設定情境,導人新課:情是一個永遠不老的話題,在許多文學作品中都通過抒情的筆調寫出了濃濃親情,你積累的有關父愛深情的優美句子有哪些?我們一起交流賞析一下吧!
 ⑴ “父愛像一把大傘,總在有雨的日子裡擎著!”
 ⑵ “父愛是一座大山,挺拔偉岸;父愛是一片汪洋的海,濃郁深遠!”
 ⑶ “父親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盞明燈,在我迷路的時候,照亮我的行程!”
2、有選擇的投影學生積累的優美句子,交流背誦。
小結:同學們摘記的句子中都融入著濃濃的情意,希望同學們多積累背誦,你的語言也會靚起來。
二、合作探究,明確文章的線索
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領略到了名篇的風範。像其他散文一樣,《背影》也有它明確的線索,試試看,能發現嗎?
1、“背影”在文中共出現了四次:文章開頭,點出背影;父親買橘子,刻畫背影;父子分手,分別背影;文章結尾,照應背影。結論:文章的明線一背影。
2、文章開始引出回憶;而後渲染濃重的悲涼氛圍;接下來的送別,更是直接表現父子情深;結尾思念,催人淚下。
結論:文章的暗線——父子深情。
小結:文章通過“背影”將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組織起來,並成功地表達了作者的感情,照應了標題,使文章貫穿一氣,渾然一體,所以說“背影”是文章的明線;同時文章處處涌動著摯熱的情感,所以說父子深是文章的暗線。兩條線索一條主外,一條主里,和諧統一,結構文章。
三、語言訓練,探究“選材構思法一截取法”的片段寫作練習
1、現在我們來學習攝取閃光瞬間的選材構思法——截取法。《背影》之所以成為廣為傳誦的佳作,還緣於作者精巧的選材構思。作者以新穎獨到的視角,截取人物狀態中最鮮明、最動人的瞬間——背影來構建文章。請同學再讀課文,深人體會這一特色。
2、現在請大家口頭表達,寫作交流:
 ⑴ 我們沐浴在愛的陽光下,能截取最讓你感動的瞬間,說說你的父親嗎?
 ⑵ 請同學們將父親最精彩的瞬間融人你的情感,寫下來。
 ⑶ 交流寫作心得。
本課小結:
《背影》是一篇優美的敘事紀實散文。作者截取了生活中最鮮明的片段——父親的背影,通過特寫;抒發了濃濃的父子深情。文章語言樸實,飽含深摯的情感,只有細心玩昧才能真正有所領悟。文章精巧的選材構思法——截取法,也是值得我們好好借鑑學習的!

【板書設計】

 
背影
朱自清
點題的背影 父親對兒子的摯愛 悲哀的淚
買橘子的背影 感動的淚
分別時的背影 惜別的淚
想念中的背影 兒子對父親的深情 傷心的淚
文章的線索:明線一背影;暗線一父子深情。
文章的選材構思法:截取法。
寫作技巧:精心選材構思、善於抒發深摯情感。

【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截取法:截取事物的最精彩、最動人、最能反映其本質的閃光的瞬間而加以表現的選材方法叫做截取法。在學習中讓學生通過對比感悟、口頭表達、寫作體驗來增長知識,提升能力。

【教學探討與反思】

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雖然被父母濃濃的愛包裹著,但大多卻認為理所當然,很少真切的來體驗一下父母的拳拳愛子之情。這樣,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多加強感情渲染的力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