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武侯區

成都市武侯區

成都市武侯區位於蓉城錦江之南,因蜚聲中外的武侯祠坐落於區內而得名,是1990年成都市行政區劃調整時建立的新城區,被國務院定位為高科技文化區。現轄13個街道辦事處,63個社區居委會,29個村民委員會,幅員面積76.56平方公里,人口52.66萬。

基本信息

區情簡介

千年武侯,人文厚土

成都市武侯區第三人民醫院成都市武侯區第三人民醫院

武侯區具有得天獨厚的科技文化優勢,區內武侯祠、

望江樓等名勝古蹟聞名中外,四川大學、中科院成都分院等數十所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享譽全國。勤勞、智慧的武侯人始終以文化積聚後勁,海納百川,兼收並蓄,弘揚傳統文化支撐區域發展,融會外來文化 凝聚八方人心,發展先進文化提升市民素質。

千年武侯,人文厚土。武侯區具有得天獨厚的科技文化優勢,區內武侯祠、望江樓等名勝古蹟聞名中外,四川大學、中科院成都分院等數十所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享譽全國。勤勞、智慧的武侯人始終以文化積聚後勁,海納百川,兼收並蓄,弘揚傳統文化支撐區域發展,融會外來文化凝聚八方人心,發展先進文化提升市民素質。

魅力武侯,發展熱土

以武侯科技園、西部鞋都工業園為載體,形成了電子信息、生物製藥、機電一體化、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術支柱產業和皮鞋、家具等傳統優勢產業並存的產業體系。中國西南成都物流中心致力於發展成為西南一流的綜合性現代化物流中心,

人民南路科技商務區將著重打造成為總部經濟的聚集區,

紅牌樓—外雙楠商貿居住區等五大發展區也立足各自區位特點和資源優勢,進一步加快商務、商住、商貿業的快速發展。

數字武侯,科技高地

以磨子橋為中心區域的“科技一條街”是

西部地區信息產品商貿流通的重要載體,連續四屆成都國際電腦節的成功舉辦,進一步擴大了“科技一條街”在IT界的影響,形成了“北有中關村,南有磨子橋”的良好口碑,使之成為高科技成都的智力、技術密集區,為

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時尚武侯,人居典範

置信麗都花園、錦官新城、

錦綉花園等精品小區改善了人居環境,仁和春天、伊藤洋華堂、凱賓斯基等現代商貿、商務業態完善了城市配套功能,

老成都民俗公園、錦里一條街、江安河公園、永康森林公園、

清水河公園等

休閒旅遊場所提升了城市的整體形象。

旅遊景觀

歐洲風情街

歐洲風情街歐洲風情街

成都市空間跨度最大的歐洲風情街坐落在武侯區桐梓林北路和桐梓林東路。歐洲風情街全長1.8公里,其中350米風雨廊,用高低錯落的拄式結構體現出濃郁的歐洲風情,沿街圍牆鑲嵌歐式窗花、歐式小遊園、歐式廣場、書報亭、花架、花車、沿街露天咖啡吧、露天酒吧、歐式購物店等,精緻、高雅,體現著浪漫迷人的歐式風采。

地址:桐梓林北路、桐梓林東路

交通:乘11、59、76、93、406、502路公共汽車

金花映月公園

金花映月公園是一個以“水·生態”為主題,定位為集會議、度假、療養、休閒為一體的全開放式親水生態公園。公園以三國文化為底蘊,以金花地方“水”文化為特色,充分利用該地河岸曲折蜿蜒呈半島狀的優勢,打造出1400米天然“親水岸線”,是面向大眾、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的平民化近郊公園。

乘車線路:10、405路等。

安順廊橋·音樂廣場

安順廊橋安順廊橋

安順廊橋位於府河與南河交匯處的音樂廣場旁,當年馬可·波羅遊歷世界,他記載了中國四座橋,其中一座便是安順廊橋。安順廊橋紅牆黑瓦、飛檐翹角,外觀像一個古建築。橋的兩邊,靠合江亭那邊的橋頭上是《廊橋賦》,使安順廊橋成了大橋文化的經典之作。夜幕下的安順廊橋燈火輝煌,流光溢彩,使這個名不虛傳的“黃金外灘”活了起來。

乘車線路:3、18、27、31、46、56、60、62、82、92、301路等。

老成都民俗公園

老成都民俗公園老成都民俗公園

老成都民俗公園位於人民南路立交橋下,占地面積45畝,綠地面積20000㎡,總投資1300萬元,由武侯區政府於2001年9月開工建設,2002年元月正式對市民開放。

主要分為五大區:(1)成都老橋老街文化藝術區;(2)成都民俗文化雕塑休閒區;(3)健身區;(4)綠化遊園和老街坊休閒區;(5)停車區。

該公園為市民提供了一個高品味的休閒場所,並為外地遊客了解老成都的民風民俗,提升城市整體形象,提供了一個視窗

天下耍都

成都市武侯區成都市武侯區

天下耍都位於萬里橋西、彩虹橋南側、南河之濱,為市區獨有四面臨街的三層古文化商業街區。在三國文化區臨河而建,用獨有的中國牌坊、圖騰戲樓、多功能戲台、充滿誘惑的酒吧、特色美食、絢麗的演藝廣場、情趣的雕塑與恢弘大氣的旱地噴泉廣場等,為成都營造一個融古典神韻、現代靈魂、時尚活力於一體的“新天地”,業態涵蓋特色餐飲、西餐、火鍋、特色酒吧、清吧、水吧、迪吧、KTV、咖啡、茶坊、休閒中心、俱樂部、夜總會、手工藝品……

天下耍都,讓時尚在古韻中流淌。可以想見的是,天下耍都的激情呈現,為成都的商業地產市場點燃了一把沖騰之火,勢必成為一座傳承古蜀文化、弘揚商業文明的時尚地標性建築群。

江安河公園

江安河公園江安河公園

江安河公園位於江安河武侯段下游,由活力飛揚、古佛寺晨鐘、涼水井坊三段組成,在沿河道呈現帶狀分布,全長13.2公里,總面積1500畝,核心區域古佛寺晨鐘。公園規劃強調濱水地區與城市的連線性,良好的可達性,南端機場高速連與南側入口涼港大橋連線,中端武侯大道與之相連,北端與川藏路交匯,404路、503路公車穿園而過,交通非常便捷。

核心區域古佛寺晨鐘是利用現有景觀資源,營造一個具有川西地域文化特色的,配套設施完備的景觀步行街,新建商鋪,前店後廠,反映四川傳統集鎮的繁榮、熱鬧的景象,形成遊人餐飲、休憩服務中心,並以植物為背景,以水景串連溝通整個景區。建築以四川民居的形式,圍合出四合院,街道、廣場等空間,以傳統的建築造型傳達著成都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在這裡遊人品嘗著四川特色小吃,參觀蜀漢工藝作坊,並有興趣一展才華親手參與製作,購買自己喜愛的工藝品。舞龍燈、搖旱船、踩高蹺、打連搶等民間文藝遊園活動在這裡重現。

永康森林公園

永康森林公園永康森林公園

永康森林公園位於金花橋轄區永康村和川西營村,規劃面積2160畝,第一期工程占地面積約1335畝,其中永康村632畝,川西營村703畝。公園緊靠江安河,水資源豐富。園內有自然坡地、成片苗圃、塊狀綠地、原始的田園風貌,形成了良好的自然環境

永康森林公園地處我市中心城區西北角,上風上水,是城市的主要進風口,公園用地屬於城市的總體規劃的非建設用地範疇,在成都市編制的城鄉一體化規劃中,永康森林公園規劃為會議,度假中心。

永康森林公園作為武侯區江安河生態休閒帶上的主題公園之一,將以內河濕地水文化、蜀漢三國文化、川西民居、民俗文化為特色,打造成集會議、度假、休閒、娛樂、觀光為一體的綠色生態城市功能服務區域。

永康森林公園建設是我市2005年創建“園林城市”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園現已建成具有中國園林特色的“御翠草堂”接待中心,公園節點:尋幽——竹林品茗、喜慶——田園風光、再生——城緣秀色等公園主景觀。

清水河公園

清水河公園清水河公園

清水河公園位於成都市武侯區機投橋街道萬壽村,緊鄰清水河與三環路接壤,占地面積33.33萬平方米。公園於2004年12月開工,2005年9月竣工,總投資2230萬元。

公園以市樹銀杏、市花芙蓉為主題,其歷史內涵源於前蜀皇帝王建。公園景區由主大門景區、銀杏廣場景區、兒童活動娛樂和健身區、湖岸景區、郊野森林氧吧景區五大部分組成。

公園風格以現代園林為主,融入古典園林風格,古今結合,園內植被極為豐實,公園內還有數家大型的獨具特色的餐飲服務點,服務配套設施十分完善,是成都近郊不可多得的大型休閒娛樂場所。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是聞名海內外的三國文化聖地。它位於成都市區,是全國最負盛名的諸葛亮、劉備紀念地和唯一的君臣合祀廟宇,也是全國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蹟博物館。武侯祠始建於公元223年,主要由惠陵、漢昭烈廟和武侯祠三大部分組成,祠內古柏森森,環境幽雅,殿宇宏偉。系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址:武侯祠大街231號

交通:乘1、301、302、103、57、10、26、53、59、8路公共汽車

望江樓公園

望江樓公園望江樓公園

望江樓公園位於成都市區,園內的主要建築,是為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而建。其紀念性建築有:薛濤井、濯錦樓、吟詩樓、浣箋亭、五雲仙館等。園內崇麗閣系晚清重建,極為壯觀,是成都一大標誌性建築。園中種植100餘種竹,翠竹萬竿,幽篁如海,情趣無窮。形成該園獨有的風格。

錦繡巷觀賞銀杏葉

成都市武侯區成都市武侯區

經濟社會

200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5億元,同比增長14.8%;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45億元,同比增長32.5%;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4.6億元,同比增長36.6%;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3.3億元,同比增長17.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509元,同比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368元,同比增長16%。

一、城鄉統籌不斷深化,試驗區建設全面啟動

以深化城鄉統籌、加快城市化進程為主線,抓住我市成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重要機遇,出台了推進試驗區建設的實施意見,召開了一系列專題工作會議,確定了10個方面的工作重點,實施了一批重大項目,試驗區建設開局良好、成效初顯。

城鄉發展規劃不斷完善。編制完成《198區域規劃大綱詳細圖則》,實現了城市控制性詳規滿復蓋;順利完成“兩園”調規,制訂了現代服務業發展、“城中村”改造和198區域發展等規劃,加緊編制科技、教育、衛生、文化旅遊等的發展規劃,全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體系進一步健全。嚴格按照規劃推進城鄉建設,堅決治理違法建設和規範公園項目建設,規劃的剛性約束不斷增強。

體制機制不斷創新。順利完成街道區劃調整,有序推進街道財政體制改革,城鄉一體的行政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設立現代服務業規劃建設、“城中村”改造、198區域規劃建設、土地征後實施及閒置土地清理等4個推進辦公室,對重點區域建設、重點工作推進統籌謀劃,加快實施;組建了武侯工業園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和農業投資有限公司,積極探索運用市場化手段,打造融資平台,突破資金瓶頸,加快武侯工業園、198等重點區域的土地整理和項目建設。

“三個集中”成效明顯。按照“統籌協調、整體謀劃、強化基礎、重點突破”的思路,統籌產業發展、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土地整理等工作,“三個集中”深入推進、成效顯著。工業集中進程加快。將武侯科技園和“中國女鞋之都”工業園整合為武侯工業園,加快推進工業向園區集中,預計工業集中度達59.3%;農民集中居住快速推進。新居工程建設加快,南橋一期等10個項目開工,建築面積61.1萬平方米,龍井二期等8個項目主體完工,建築面積60.5萬平方米,陸壩新型社區首期工程順利開工,道路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進展順利;土地規模經營有序開展。大膽探索和實施土地流轉,在金花橋街道開展了土地流轉試點。

重點工作快速推進。“城中村”改造進展順利。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進簇橋、機投橋、金花橋三個“城中村”改造,啟動了萬壽西路等4條道路建設,項目招商引資工作抓緊進行。五大花園區域綜合整治順利推進,逐步實施“一戶一表”改造,實施了晉吉南北路及金雁路的風貌整治,安置房及公建配套建設全面展開,順利完成吉靜苑、園中苑的住房安置工作;198區域發展進程加快。積極探索198區域發展路徑,加大了土地整理和違法建設拆除力度,和市文化旅遊發展集團簽訂了合作協定,共同建設龍門文體休閒中心;土地征後實施及閒置土地清理工作力度加大。

二、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三新”突破成效顯著

全區產業發展規劃及商業網點、文化產業、旅遊產業等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進展順利,產業升級步伐進一步加快,結構更加合理,預計一二三次產業比例為0.1:36.1:63.8。現代服務業發展成效明顯。載體建設進展順利,人民南路科技商務區形象初顯,紅牌樓商圈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西南(成都)物流中心建設順利推進,晉陽商圈建設全面啟動,高攀-棕樹區域性商貿中心的規劃論證加緊進行。致民路音樂特色街區打造首期工程順利完成。在全市率先構建了鼓勵和扶持總部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成功舉辦了“中國西部總部經濟高峰論壇”和第二屆“成都國際數字娛樂周”,引進AMD公司、浙商銀行、大商集團等企業在我區設立區域總部;工業經濟運行平穩。預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3.4億元,同比增長25.5%。規模以上鞋業企業預計全年實現產值53.4億元,同比增長93.2%。成功舉辦了“中國女鞋之都國際採購節”和“中俄鞋業貿易洽談會”,武侯鞋業在全市鞋業產業集群發展中的“大腦”作用更加突出。

歷史文化

武侯區歷史源遠流長。上下三千年,一直為古蜀國領地。秦時屬蜀郡。三國時屬漢

益州蜀郡成都縣。唐時屬益州華陽縣和雙流縣的轄地。宋、元、明、清、民國時屬四川省成都府、華陽縣和雙流縣部分所屬。1990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

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覆,將成都市原

東城、

西城、

金牛區等3城區調整為

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華5區。1991年1月,武侯區正式成立,由小天竺街、致民路、

望江路、漿洗街、

跳傘塔、

玉林、三瓦窯、石羊場、

永豐場等9個街道辦事處和桂溪、永豐場、石羊場、簇橋等4鄉組成。1996年5月,四川省人民政府調整武侯區和雙流縣部分行政區劃,並將石羊場、桂溪2個鄉和

肖家河、

芳草街街道辦事處劃歸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97年6月,武侯區

雙楠街道辦事處成立後,武侯區行政區劃一直維持至今,2007年將簇橋街道劃為華興、簇錦、簇橋三個街道。武侯區現轄漿洗街、望江路、玉林、跳傘塔、火車南站、雙楠、

晉陽、紅牌樓、華興、簇錦、簇橋、機投橋、金花橋等13個街道辦事處。

武侯區文化底蘊深厚。區內武侯祠、望江樓、

薛濤井等名勝古蹟聞名中外,其中武侯祠博物館是全國最負盛名的

諸葛亮、

劉備紀念地和唯一的君臣合祀廟宇,也是全國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蹟博物館。武侯區是國務院定位的高科技文化區,2005年被國家科技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分別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和“四川省科技進步先進區”。全區共有四川大學等12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成都分院等50餘箇中央、省、市科研單位,全區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員占總人口的26.6%。武侯區是全國科普示範城區,以磨子橋為中心區域的“科技一條街”匯集了3000多家開發、經營電腦及相關產品的企業,共有3萬餘名從業人員,年銷售額達100多億元,是與

北京中關村齊名的全國第二大電腦市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