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酸雌三醇

戊酸雌三醇

戊酸雌三醇,分子式為C23H32O3 ,為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雌性激素類藥物,治療絕經後的更年期症狀,或卵巢切除後及非癌性放射性治療後的雌激素不足的症狀,如潮熱、陣發性出汗、睡眠障礙、情緒抑鬱、易怒、頭痛及頭暈等。

基本信息

【藥物名稱】戊酸雌三醇

【藥物別名】協坤

【分子式成分】3-羥基雌甾-1,3,5(10)三烯-17β醇-17-戊酸酯。白色,無臭,在乙醇、丙酮或氯仿中易溶,在植物油中微溶,在水中幾乎不溶。

【藥物名稱】戊酸雌三醇 estradiol valerate

【藥物別名】協坤

【分子式成分】3-羥基雌甾-1,3,5(10)三烯-17β醇-17-戊酸酯。白色,無臭,在乙醇、丙酮或氯仿中易溶,在植物油中微溶,在水中幾乎不溶。

功能主治

戊酸雌三醇 戊酸雌三醇

雌性激素類藥物,治療絕經後的更年期症狀,或卵巢切除後及非癌性放射性治療後的雌激素不足的症狀,如潮熱、陣發性出汗、睡眠障礙、情緒抑鬱、易怒、頭痛及頭暈等。

藥理毒理

本品為天然雌二醇的戊酸鹽,屬天然雌激素,具有雌二醇的藥理作用,能促進和調節女性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徵的正常發育。使血清雌二醇水平升高,用藥後達到激素補充治療(HRT)中有效雌激素濃度(220pmol·L-1),相當於正常早、中卵泡期的平均雌激素水平;對垂體促卵泡激素(FSH)的釋放有抑制作用,用藥4個周期血清FSH水平明顯下降;對雌激素缺乏引起的症狀有明顯的療效。北京協和醫院對該藥作了臨床評價,選擇有HRT適應證的婦女86例,口服協坤1mg·d-1+醋甲羥孕酮(MPA)2mg·d-1+鈣500mg·d-1,其中70例(81.4%)完成1年的治療,治療後症狀緩解率為68.7%,ALP、空腹尿Ca/Cr、空腹尿Ntx(Ⅰ型膠原氨基端肽)/Cr的下降率分別為7.4%,40.3%和35.4%。治療後骨密度上升率在第2~4腰椎為4.5%,在股骨頸為3.4%。此結果表明,國產戊酸雌二醇可有效改善絕經症狀,預防低骨量絕經後婦女繼續骨丟失。

體內過程

口服迅速吸收,經消化道及肝臟代謝為17-β雌二醇。單次口服2mg,1~3h後血清中17-β雌二醇達峰值為330~514pmol·L-1,持續5h後降至147~220pmol·L-1,並維持24h。3H標記放射性核素試驗表明,本品在24h內大部分由尿和糞便排泄。

臨床評價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朝陽醫院和衛生部北京醫院進行臨床驗證,病例選擇標準:年齡40~65歲;自然經絕經半年以上或人工絕經術後;有潮熱等更年期症狀要求治療;血清雌二醇<20pg·mL-1,FSH>40mIU·mL-1;3個月內未用HRT或其他針對更年期症狀的藥物,允許用維生素類、鈣劑和抗高血壓藥物。入選患者150例,隨機分成試驗組100例和對照組50例。

試驗組服用戊酸雌二醇(北京協和藥廠,批號:950628,每片0.5mg)1mg·d-1,連續服用4個周期(每周期按28d計算),自周期d15~d28服用MPA4mg·d-1。對照組服用Premarin片(每片含0.625mg結合雌激素),每日1片,連續服用4個周期;MPA服法同試驗組。

療效評價

①試驗組與對照組的Kupperman評分在治療1個月後均有極顯著的下降,在治療1,2,3,4個月的下降率試驗組為59.0%,78.0%和91.5%;對照組為50.0%,78.2%和91.3%。2組症狀總評分的下降情況相似,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組症狀總評分的下降情況相似,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症狀繼續改善,且無顯著差異。

②各種症狀的完全緩解率、顯效率和有效率在試驗組中分別為81.8%,16.1%和2.1%,在對照組中分別為85.3%,12.2%和2.5%。2組無顯著著異。

③2組在用藥前後的陰道細胞成熟指數均有明顯的改善,表、中層細胞數顯著增加,底層細胞數減少。

④2組用藥前後血清FSH水平均有極顯著的下降,試驗組從用藥前的(101.00±25.19)下降到用藥後的(78.60±27.62)IU·L-1,對照組從用藥前的(106.15±29.58)下降到用藥後的(62.09±27.08)IU·L-1,雌二醇水平試驗組從用藥前的(11.44±36.17)升高到用藥後的(85.73±62.29)pg·mL-1,對照組從用藥前排 (12.36±22.65)升高到用藥後的(73.69±62.06)pg·mL-1,P均<0.01。2組治療後的血清雌二醇水平均達到生育年齡卵泡早期,且均未見對肝腎功能能影響。

⑤對脂代謝的影響,試驗組總膽固醇降低(P<0.01),LDL-C降低(P<0.01),HDL-C升高(P<0.05),對照組LDL-C降低(P<0.01),HDL-C升高(P<0.01),但總膽固醇無明顯影響。

⑥2組用藥前後在體重、血壓、乳腺方面均無明顯變化,子宮內膜厚度均未出現顯著的差異。2組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乳房脹痛、水腫、白帶增多,個別有胃腸反應和頭痛。試驗組發生率為58.8%,對照組為57.1%,發生率之間無統計學差異(P>0.05)。一般症狀輕微,2組中均有1例停藥。

⑦使用孕激素時出現撤退性出血情況在試驗組92例中有53例發生,在對照組41例中31例發生。以上結果說明,國產戊酸此二醇口服片是一種治療絕經期徵候群效果良好而且安全的藥物。

藥理特性

藥動學

口服迅速吸收,經消化道及肝臟代謝為17-β雌二醇。單次口服2mg,1~3h後血清中17-β雌二醇達峰值為330~514pmol·L-1,持續5h後降至147~220pmol·L-1,並維持24h。3H標記放射性核素試驗表明,本品在24h內大部分由尿和糞便排泄。

適應證

絕經後的更年期症狀,或卵巢切除後及非癌性放射性治療後的雌激素不足的症狀,如潮熱、陣發性出汗、睡眠障礙、情緒抑鬱、易怒、頭痛及頭暈等。

不良反應

少數病例可有乳房脹感、胃部不適、噁心、頭痛、體重增加及子宮出血。

用法用量

飯後吞服1mg·d-1,遵醫囑可酌情增減,按周期序貫療法,每經過21d的治療後,須停藥至少1周。

注意事項

1、開始治療前,應進行全面徹底的內科與婦科檢查(包括乳房檢查及宮頸的細胞塗片);

2、出現下述情況應立即停藥,第一次發生偏頭痛或頻繁發作少見的嚴重頭痛、突發性感覺障礙(如視覺或聽覺障礙)、血栓性靜脈炎或血栓栓塞的前發指征(如異常的腿痛或腿腫、不明原因的呼吸或咳嗽時的刺痛感)、胸部疼痛及緊縮感、發生黃疸、肝炎、全身瘙癢、癲癇發作次數增多、血壓顯著增高;

3、如果規律的服用其它藥物(如巴比妥類、保泰松、利福平、氨苄西林)應告訴醫生,因這些藥可干擾本品的作用,另外本品會使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的需要量發生變化;

4、如果極個別病例發生了子宮出血,病人必須諮詢醫生以明確病因;

5、如果患者患有以下疾病,必須告知醫生,如糖尿病、高血壓、靜脈曲張、耳硬化症、多發性硬化、癲癇、卟啉症、手足抽搐、小舞蹈病,所有患有上述疾病以及有靜脈炎病史的患者,須在臨床嚴密監護下用藥;

6、個別良性或惡性腫瘤患者,服用激素類藥物後,(本品也含有此物質),可能發生危及生命的腹腔內出血。因此,若發生異常的上腹部症狀,且短時間內不自行消失,應告訴醫生 ;

7、雌激素類藥物的益處是無可爭辯的,且已被科學證實,然而,最近有觀點表明,更年期的長期的非對抗性的雌激素治療,可能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由於這一可疑的危險性尚不能完全除外,故子宮內膜增生應避免行對抗性的雌激素治療,而應外給予孕激素類藥,任何病人均應遵守醫生處方的劑量,包括有關間斷服藥的醫囑和療程,而且應遵守婦科複查約定。

8、待手術前(提前6周)及肢體固定術( 如事故後)時應停用本品。

藥品的副作用

雌激素對於許多更年期問題的解決有著非同尋常的地位,但使用不當也難免發生副反應或引起一些併發症,這是臨床大夫感到棘手的一個問題,如何加以預防或避免呢?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1).套用雌激素替代治療應採取以控制更年期症狀的最小劑量為準,更年期婦女,卵巢功能逐漸衰退,性激素分泌量減少,但並非完全停止。Dennofors等(1980年)報導15例絕經期婦女卵巢皮層基質離體培養後,仍能產生一定量的雄甾烯二酮、雌二醇和孕激素,基質增生者產量尤多。因此由於個體差異和絕經年齡參差不齊,用藥量決不能完全一致。應根據個體差異逐漸修改劑量,從小劑量開始直到能控制症狀的合適劑量為準。瑞士Sipinen等(1980年)將每天劑量分幾次服用,臨床效果優於一次大劑量。Quigley等主張從最小劑量開始,如用炔雌醇可從0.01mg開始,如用複方製劑,可以從0.6mg開始,逐漸增加,直到達到療效為止。在治療中應仔細觀察患者反應,必要時應隨時調整劑量,或改換製劑品種。

(2).雌激素使用的時間不能太短,也不能過長,對不十分嚴重的病人,要求服藥半年以後,間斷停藥6~12個月,以觀察症狀,無反覆可不繼續治療,或隔數月以後根據症狀再用藥。對骨質疏鬆症者需繼續用藥,但必須是間歇性的。如太短,少於6個月,雌激素難以達到保護作用,但又不能太長,長於2年,又增加危害。最好用藥每隔1年以上,間歇1~3個月。

(3).用藥期間如發生子宮出血,必須進一步檢查,以明確有無器質性病變。對反覆出血者,更應注意。

(4).給藥的途徑有口服、埋植、注射和局部套用四種。口服較方便,易控制。對接受雌激素治療者,必須注意觀察,定期隨訪,有條件時可用放射免疫法測定體內性激素水平,也可把陰道細胞學檢查如緻密核指數等列入常規檢查,以觀察其影響。

(5).用藥時要定期查體,注意詳細檢查乳房有無腫塊,還應定期作盆腔、直腸檢查以及子宮頸、陰道塗片,以便早期發現異常,及時治療。

(6).選用藥型時應儘量避免使用副作用大的藥物,近年來國外主張用天然結合雌激素。有些學者推薦使用雌三醇,每日1~4mg,此藥對緩解更年期特有的潮熱、多汗、老年性陰道炎有顯著效果,而且不影響子宮內膜。

雌激素藥物

幾十年來,雌激素替代療法一直是許多更年期婦女的救星,甚至被眾多醫生和科學家描述為能永葆女性青春的靈丹妙藥。可是近來一項由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的科學試驗發現,雌性激素替代療法弊大於利,長期服用雌性激素,患心血管疾病和乳腺癌等疾病的幾率大大增加。這一報告讓成千上萬正在服用雌性激素的婦女大為震驚和憤怒。

雌性激素,幾十年的寵兒

雌性激素替代療法在臨床上套用非常普遍,主要的用途有保胎、治療失眠,最常見的是用於改善更年期綜合徵,以及預防更年期後的心臟病、骨質疏鬆、中風、血栓病甚至老年痴呆症等多種疾病。僅在美國,就有超過40%的更年期女性服用雌性激素替代藥物。很多人在停經時開始服用,一直用到七八十歲。女性們還被告知雌性激素除了預防疾病,還是保持青春的源泉,能讓皮膚光滑、頭髮茂密、精力充沛。年輕女性則用雌性激素來豐乳、美容、治療痤瘡。

40年前,醫學開始關注雌性激素。一個名叫羅伯特·威爾森的婦科大夫寫了本《永葆女性魅力》的書,他抓住女性怕老的心理,指出通過服用荷爾蒙替代藥物,就會產生魔幻般的效果,讓更年期婦女變成“年輕美麗的妻子和母親”,從此為雌性激素塗上了時髦色彩。後來一些研究也指出,停經後,服用荷爾蒙替代藥物的女性比不用藥物的女性身體各方面狀況都要好。幾十年來,用雌性激素和孕酮素來度過更年期的婦女越來越多。

雌性激素的危險被揭示

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的迪波拉·格萊蒂博士最早對雌性激素產生質疑。在美國醫學會邀請她撰寫雌性激素替代物的使用準則時,她發現,對雌性激素幾乎沒有進行過確鑿的研究,大多是觀察性的,所謂服用雌性激素替代物的療效都建立在膚淺、站不住腳的論據上。

在一些女性組織和機構的幫助下,聯邦政府提供基金,創立了醫療試驗機構———美國女性健康促進會(WHI)。1997年,WHI開始進行一項臨床調查研究,在近17萬50—79歲的美國女性志願者中調查心臟病、乳腺癌、結腸癌、骨質疏鬆的病因。調查從飲食、雌性激素等5個方面進行。

他們將16000多名年齡為50歲到79歲的婦女隨機分為兩組,一組同時服用雌激素和孕激素,另一組只服用安慰劑。試驗者和醫生都不知真相。經過長達5年多的跟蹤測試後發現:雖然服用激素有些好處,如,可減少髖骨斷裂和患結腸癌的危險,但有害的一面顯然超過了有利的一面。調查結果顯示,同時服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婦女患乳腺癌、心臟病、中風、血栓的危險比只服用安慰劑的人高出許多。其中,乳腺癌發病率高出26%,心臟病發病率高出29%,中風發病率高出41%,肺臟和大腿靜脈出現血栓的情況是後者的2倍。這一發現讓參加試驗的科學家大吃一驚。該機構將試驗結果告知所有參加試驗的婦女,並要求她們停止服用雌激素。很快,美國國家環境健康科學研究所將雌激素列入最新一批致癌物質行列。

雌性激素不是必需的

這一報告對無數服用雌性激素的女性是一大打擊。她們不禁要問:我要不要繼續用藥?她們還有更深的憂慮,如果停了藥,皮膚鬆弛、頭髮枯黃、青春逝去,怎么辦?

美國婦產科學會已經開始修訂雌性激素替代藥物的使用準則。醫生們將更為謹慎,不會再大力提倡雌性激素替代藥物。

但是更年期綜合徵給一些女性帶來了痛苦,尤其是潮紅、發熱,最常見也最難受。到目前為止,雌性激素替代療法仍是最好的甚至是惟一的治療辦法。醫生們認為,如果必須用藥,要根據個體的情況,有監控地使用。

很多雌性激素替代藥物的原料是從馬體內提取的,專家認為最好不要用這類藥,而用與女性自身分泌的雌性激素結構接近的藥物,目前最理想的一種替代藥物,學名為17—betaestradio。通過食用五穀雜糧和水果攝取植物性雌激素是很安全的。已發現的植物性雌激素有將近400種,其中,大豆、扁豆、穀類、小麥、黑米、茴香、葵花子、洋蔥等食物中含量最豐富。

是不是一定要採取雌性激素替代療法呢?醫生認為:如果你想用來預防心臟病,雌激素只會增加風險;如果你想用來預防骨質疏鬆,雌激素並不理想,有一些藥物既可以預防骨質疏鬆,又沒有雌性激素的風險。正處於更年期的女性,如果沒有大問題,就不需要吃任何藥。更年期已結束多年,也不用考慮補充雌性激素。如果醫生認為有必要實施雌性激素替代療法,那應該在更年期初期進行,但不要長年服藥。患心臟病、乳腺癌、中風的女性不要再補充雌性激素。肥胖女性不適宜服用雌性激素替代藥物。吃富含維生素的食品,多吃豆類,戒菸、戒酒,多做運動。健康的生活方式勝過一切藥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