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顱

懸顱

經穴名,足少陽膽經第五個穴,在頭部鬢髮上,當頭維與曲鬢弧形連線的中點處,主治偏頭痛,目外眥痛,齒痛,面腫,鼻鼽衄等。

懸顱

懸顱懸顱

定位

頭部鬢髮中部,鬢髮前緣中點入髮際五分處,當頭維與曲鬢間沿髮際所作弧形連線的中點

《針灸甲乙經》:“在曲周(角)顳顬中”

《醫學入門》:“斜上額角中,在懸厘間”

取法

正坐仰靠或側伏,在頭維與曲鬢之間,沿鬢髮弧開連線之中點取穴

穴位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耳上肌、顳筋膜、顳肌。皮膚布有耳顳神經,顳淺動、靜脈頂支,顳肌受下頜神經的前乾肌支支配

特異性

手足少陽、陽明三脈交會

功效

祛風明目,清熱消腫

主治

偏頭痛,熱病,身重,齒痛,麵皮赤痛,煩滿汗不出

方例

偏頭痛:懸顱、頭維、天沖、合谷。

刺灸法

橫刺0.5~1.5寸。小兒前側囟未閉或剛閉者禁針刺,以免誤入顱內而損傷腦部。不灸

相關連結

〖別名〗 髓孔穴,髓中穴,米齧穴

〖穴義〗 膽經的天部之氣在此散熱後吸附水顯

〖名解〗 1)懸顱。懸,吊掛也。顱,古指頭蓋骨,此指穴內氣血為寒濕水氣。頷顱名意指膽經的天部之氣在此散熱後吸附水濕。本穴物質為頷厭穴傳來的溫熱風氣,至本穴後散熱冷縮並吸附天部中的寒濕水氣,穴內氣血如同天部中的水濕雲層一般,故名 

2)髓孔穴。髓,骨之所主也,此指穴內氣血為寒濕水氣。孔,孔隙也。髓孔名意指膽經天部的寒濕水氣在此化雨冷降。如懸顱名解,本穴物質為天部的寒濕水氣,其變化為化雨冷降,所降之雨如從孔隙中落下一般,故名髓孔。髓中名意與髓孔同。

3)米齧穴。米,微小之物也,此指穴內氣血為天部中聚集的水滴。齧,咬或缺口之意。米齧名意指穴內的天部水濕雲氣化雨冷降,如不斷地咬缺一般。理由髓孔名解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寒濕水氣

〖運行規律〗 大部分化雨冷降,小部分循膽經下傳懸厘穴

〖功能作用〗 降濁除濕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灸之或點刺出血,熱則瀉針出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