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樞

懸樞

懸樞,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醫心方》名懸極俞。屬督脈。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布有腰神經後支的內側支和腰動脈後支。主治腰痛,腹痛,泄瀉,痢疾,脫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名稱釋義

懸指系,通上連下為樞。考脊中上方為中樞,此穴在脊中下方,是三焦運上運下的樞紐,因名其穴為懸樞。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補之灸之,熱則水針或瀉針出氣。

解剖

懸樞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淺層主要布有第一腰神經後支的內側支和伴行的動、靜脈。深層有棘間的椎外(後)靜脈叢,第一腰神經後支的分支和第一腰動、靜脈背側支的分支或屬支。

主治

腰脊強痛,腸鳴腹痛,完骨不化,泄瀉,腰背神經痙攣,胃腸神經痛,胃下垂,腸炎。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腸痙攣、腸炎等。

配伍

配內關、足三里,可溫胃和中、通經止痛,主治胃痛;配天樞、中脘,可化積通腑,主治食積腹脹;配腎俞、委中,可通經活絡、散寒止痛,主治腰痛;配長強、百會可昇陽舉陷、益氣固脫,主治脫肛。

穴性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強勁陽氣。

[運行規律]循天部傳於督脈上下及腰脊各部。

功效

[主治]腰脊強痛,腹脹,腹痛,泄瀉,痢疾。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5~1寸。

[配伍]配委中、腎俞治腰脊強痛;配足三里、太白治完谷不化、泄瀉。

[功能作用]壯陽益氣。

相關論述

《針灸甲乙經》:“在第十三椎節下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