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前毖後

懲前毖後

成語懲前毖後出自《詩經·周頌·小毖》,意為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錯誤,吸取教訓,使以後謹慎些,不致再犯。周王朝的開國君主周武王登基時間不長就去世了。他的兒子周成王繼位。由於成王年歲太小,由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協助處理國家大事。對此,武王的另外兩個弟弟管叔鮮、蔡叔度很為不滿。他們到處造謠,誣衊周公助理成王是想伺機廢除成王,奪取王位。周公是個待人忠心誠實、豁達大度的人,聽了這些謠言後,為了不招惹是非,便離開京都,住到外地去避嫌。

基本信息

讀音

chéngqiánbìhòu

解 釋

懲:警戒;毖:謹慎,小心。把以前的錯誤作為教訓,使今後小心謹慎,不再犯類似的錯誤。

出 處

《詩經·周訟(頌)·小毖》:“予其懲而毖後患。” 

用 法

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吸取教訓以後小心。

示 例

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以便使後來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這就是'~'的意思。
【造句】對於李瑋峰和崔鵬的問題,中國足協採取了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態度,並沒有一棍子將其打死。

反義詞

重蹈覆轍

典故

周王朝的開國君主周武王登基時間不長就去世了。他的兒子周成王繼位。由於成王年歲太小,由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協助處理國家大事。
對此,武王的另外兩個弟弟管叔鮮、蔡叔度很為不滿。他們到處造謠,誣衊周公助理成王是想伺機廢除成王,奪取王位。周公是個待人忠心誠實、豁達大度的人,聽了這些謠言後,為了不招惹是非,便離開京都,住到外地去避嫌。

圖片圖片

管叔鮮和蔡叔度見周公離開了成王,便暗中勾結殷紂王的兒子武庚,一起發動叛亂,企圖篡奪王位。
周成王得到密告,急忙召集大臣商議,可誰也拿不出辦法來,急得成王不知如何才好。
一個大臣見了,說:“這事只有周公才有辦法處理!”成王一聽立刻把周公請了回來。周公來了,成王馬上命令周公帶兵東征,討伐叛賊。經過三年的艱苦征戰,叛亂終於被周公平息了。接著,周公又忠心耿耿地替成王料理了幾年的國家大事,一直到成王長大成人後,便把政權交還給他,讓他自理朝政
正式接管朝政這一天,成王前往宗廟典祭祖先。在祭祀儀式上,成王回顧了以往的歷史教訓,並說:“我一定要從以前所受的懲戒中汲取教訓,小心謹慎地辦事,以免再遭禍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