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頸部軟組織損傷

慢性損傷是指超過正常生理活動範圍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時值的各種超限活動的損傷因此長期低頭工作,頭經常處於前屈的姿勢,使頸椎間盤前方受壓髓核後移刺激纖維環及後縱韌帶,從而產生不適症狀。

基本信息

(圖)慢性頸部軟組織損傷慢性頸部軟組織損傷

病因

由於逾時限活動損傷或急性頸部損傷未得到良好治療所致。

發病機制

本病多見於從事打字財務雕刻、刺繡等需長期低頭工作的人員。由於頸部肌肉過度疲勞,造成少量肌肉纖維的撕裂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就會引起症狀;尚可以由於肌肉無力使重力直接轉到筋膜或韌帶上而造成筋膜或韌帶的牽拉撕裂傷;也可以起源於急性頸部軟組織損傷未得到良好治療而導致局部軟組織纖維化及瘢痕形成,使組織失去彈性易發生進一步的損傷。

臨床表現

部分患者有急性頸軟組織損傷史,在急性期症狀消退後,仍有反覆發作的頸部疼痛和不適疼痛可向背、肩甚至上肢放射。在頸根部斜方肌及風池穴處有壓痛點範圍常較廣,而軟組織無明顯腫脹頸部活動輕度受限有時可伴頭痛,甚至視力模糊等症狀,神經系統無異常發現。

診斷

依據病史臨床表現及X線檢查,即可確診。

鑑別診斷:

本病應與頸椎病鑑別,其症狀常為頸椎病的早期表現,鑑別診斷主要依賴X線平片。

檢查

頸椎X線平片一般無異常,但也可發現頸椎生理性前凸減輕或消失頸椎僵直,個別人有頸椎椎間隙狹窄和輕度骨質增生等。

治療

本病治療原則是及時糾正不良的工作姿勢對已有症狀的患者,需給予治療方法有局部膏藥外敷理療、針灸、推拿以及壓痛點的醋酸氫化可的松局部封閉等推拿時應注意手法輕柔避免用強烈快速的鏇轉手法以防加重損傷或造成頸椎脫位但療效常不滿意,療程又長對頸椎已有退行性病變的患者則可按頸椎病治療,如固定、牽引等。

預防

對長期低頭工作的人,應告誡他們要定時適當地改變頸部姿勢,建議做頸椎體操以維持頸部活動度和增加頸肌肌力,避免肌纖維撕裂減少對筋膜及韌帶的應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