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功能性便秘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認為,慢傳輸型便秘多為虛證便秘,如年老體弱、久病產後、素體虛弱;或飲食勞倦、過食生冷、感受寒濕,傷及脾胃,均可導致肺、脾、腎諸髒虛弱。脾虛則運化無力,水谷精微不得轉輸,糟粕無力運行於大腸。肺虛則宣降失常,肺與大腸相表里,大腸因而氣機不利,運行受阻。

概述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
診斷標準:在過去的一年裡至少3個月連續或間斷出現以下2個或2個以上症狀:(1)少於1/4的時間內有排便費力;(2)少於1/4的時間內有有糞便乾結;(3)少於1/4的時間內有排便不盡感;(4)少於1/4的時間內排便時有肛門阻塞感或肛門直腸梗阻;(5)少於1/4的時間內有排便需用手法協助;(6)少於1/4的時間內有每周排便少於3次。不存在稀便,也不符合腸易激綜合徵的診斷標準;同時需除外腸道或全身器質性病因以及藥物因素所致的便秘。

形成原因

1、腸道器質性疾病:如腸道腫瘤、腸粘連、炎症等,或見於包括肛裂痔瘡在內的肛門疾患。肛裂患者最為明顯,因排便疼痛而忍便不排,久忍久之易造成慢性功能性便秘。
2、腸道外器質性疾病:腹腔內大的腫塊壓迫、脊髓與神經根病變、甲狀腺機能減退、門靜脈高壓或心衰等,也都可以引起慢性功能性便秘。
3、藥物副作用:這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原因。許多病人服用抗膽鹼性藥物、阿片類藥物及含鈣和鋁的製劑、鉍劑、抗抑鬱藥、神經節阻滯劑等都可以引起慢性功能性便秘。
4、腸蠕動減慢:長期臥床者或老年人因活動少,腸蠕動慢;生活不能自理者,如不能及時排便,便意消失;糞便水分吸收多,糞塊乾硬難排;長期憋便使腸道對糞便敏感性降低,便意更弱,形成惡性循環,均導致慢性功能性便秘。

病因病機與中醫的辨證分型

《傷寒論》將便秘分為陽結、陰結、脾約。此後又有“紜⑵?⑷取⒑?⑹??rdquo;及“風熱燥”等學說。唐容川《血證論》云:“肺移熱於大腸則便結,肺津不潤則便結,肺氣不降則便結”。便秘的發生與大腸、脾、胃、肺、肝、腎等臟腑關係密切。《內經》云:“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又提出“肺與大腸相表里”。脾胃為運化水谷之海,脾主運化,胃主和降,胃與腸相連,水谷入口,經脾的運化輸布,胃的腐熟收納,最後將糟粕轉輸於大腸。這其中也依賴於肝主疏泄的功能,若肝鬱氣滯,則腑氣不通,氣滯不行,則大腸失運。腎司二便,腎氣不足,則大腸傳導無力,大便難於排出。一般認為,素體熱盛,或恣食肥甘厚味,易致胃腸積熱,耗傷津液,便燥難排;憂思惱怒,或久坐少動,易導致氣機郁滯,通降失常,糟粕內停;外感寒邪,過食寒涼,導致陰寒內盛,凝滯胃腸,糟粕傳導不能;飲食勞倦,年老體虛,大病產後,均可因體質的不同,而出現氣虛陽衰、陰虧血少等情況,導致大腸傳導無力,或腸道失濡,而致大便秘結。
西醫學將功能性便秘分為慢傳輸型、出口梗阻型、混合型三種。中醫認為,慢傳輸型便秘多為虛證便秘,如年老體弱、久病產後、素體虛弱;或飲食勞倦、過食生冷、感受寒濕,傷及脾胃,均可導致肺、脾、腎諸髒虛弱。脾虛則運化無力,水谷精微不得轉輸,糟粕無力運行於大腸。肺虛則宣降失常,肺與大腸相表里,大腸因而氣機不利,運行受阻。華佗《中藏經》云:“大腸者,肺之腑也,為傳導之司,監倉之官。肺病久不已,則可下傳大腸”,《醫經精義·臟腑之言》曰:“大腸之所以能傳導者,以其為肺之腑。肺氣下達,故能傳導”。腎主水,司二便,腎虛則腸道失濡,開合不利,糟粕受阻。金元《蘭室密藏·大便結燥》曰:“夫腎主五液,津液潤則大便如常。……又有年老體虛,津液不足而結燥者。”
出口梗阻性便秘多為實證便秘。如憂思惱怒,肝鬱氣滯,過食生冷肥甘厚膩、辛辣刺激食物,或嗜菸酒,感外邪,根據體質不同邪從熱化或邪從寒化,導致或腸胃積熱,或陰寒積滯,或氣機郁滯,從而腑氣不通,胃氣不降,大腸失於傳導。如《內經》云:“太陰之厥,則腹脹而後不利”,提到便秘與脾胃受寒有關;《內經》云:“熱氣留於小腸,腸中痛,癉熱焦渴,則堅乾不得出,故痛而閉不通矣”,說明腸胃積熱便秘的病理基礎。肝主疏泄,有助於大腸傳導,肝氣鬱結,則大腸氣機不利,腑氣不通。如《金匱要略·便秘》云:“氣秘者,氣內滯,而物不行也。”
混合型便秘多為虛實夾雜型,或為虛中挾實性便秘,其本為虛,其標為實,本虛為脾、肺、腎虛弱,標實則為大腸氣機不利,腑氣不通。
便秘的病因是複雜的,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各種證候可相兼出現,或互相轉化。辨證應以虛實為綱,陰陽氣血為目。其病位在大腸,病機與脾胃肺肝腎有關。西醫疾病分型與中醫辨證分型有其內在規律可循,但因為疾病本身的多變性和複雜性,故不能拘泥於此。治療時應審證求因,審因論治。

辨證施治要點

1.重視脾陰,液增舟行
朱丹溪《局方發揮》云:“脾土之陰受傷,傳輸之官失職”。《素問·玉機真髒論篇》云:“脾不足,令人九竅不通”。《類經》訓詁曰:“不足病在中,故令九竅不通,以脾氣弱者四髒皆弱而氣不行也。”《金匱要略》認為,脾陰不足,不能為胃行其津液,腸道失潤,即形成脾約之證,導致便秘。《脾胃論》曰:“胃者衛之源,脾乃營之本”、“四季脾旺不受邪”,營為陰,脾陰充足,則脾轉輸功能正常,精微得以化生,糟粕得以傳導。長期習慣性便秘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多為脾氣或脾陰不足,或氣陰兩虛。治療時應顧護脾氣脾陰,潤腸通便。健脾氣多用四君子湯,養脾陰多用沙參麥門冬湯
2.通降和胃,積滯自除
“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於胃,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胃者人之常氣,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李杲也說:“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胃以通降為和,胃氣和則濁氣下降,糟粕得以排出大腸。通降可用枳實、厚朴、萊菔子,和胃可用生薑、大棗、甘草。
3.審證求因,用藥有別
在治療功能性便秘時,應因證擇方,因人施藥。脾虛型便秘,大劑量用生白朮30~60g以健脾補氣通便;血虛腸燥者大劑量用生白芍、火麻仁以補血潤腸通便;腎陰虛者重用何首烏、生地以補腎滋潤通便;腎陽虛者重用肉蓯蓉以溫補腎陽通便;脾氣虛重用生黃芪30~50g;痰熱壅肺、肺失宣降者加用杏仁、黃芩、栝樓仁以宣肺清熱通便;大腸實熱者用大黃、虎杖以清熱瀉腑通便;久病多瘀者則用桃仁、酒大黃以活血化瘀通便;肝鬱氣滯者重用鬱金、枳實以疏肝理氣通便。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療

首先應加強科學的生活管理,保持良好的精神及心理狀態,注意高速飲食結構,多食富含纖維的食物,足量飲水,養成按時排便習慣,參加適當的體育鍛鍊等,還可進行腹式呼吸鍛鍊或按摩。
1.藥物治療:(1)通過上述方法達不到療效時可考慮藥物治療,對於STC患者,首選是促動力劑,西沙必利作為一種全胃腸道促動力劑,對某些STC患者有效。一種新型特異性促腸動力藥普卡必利晚近已問世,該藥系苯並呋喃族化合物,特異性作用於5-HT4受體,可望成為一種理想的治療CFC的藥物。Soffer等[10]報導,misoprostol可用於治療頑固性便秘。某些中藥可能具有促腸動力作用,也可選擇性套用。(2)常用瀉劑:①容量性瀉藥:硫酸鎂、硫酸鈉、甲基纖維素、瓊脂等;②刺激性瀉劑:番瀉葉、蓖麻油、雙酯酚汀等;③糞便軟化劑:液體石蠟、乳果糖等;④直腸內給藥:甘油栓、開塞露等。應避免長期濫用瀉劑而導致瀉劑性腸病。
2.生物反饋排便行為治療:生物反饋治療法是一種糾正不協調排便行為的訓練法,主要用於治療肛門括約肌失協調和盆底肌、肛門外括約肌排便時矛盾性收縮導致的FOOC,有人報告其療效可達96%,該法與藥物治療相比具有無藥物副作用、成本低、非創傷性等優點,目前國內已開展此項療法。
3.手術治療:對於嚴重慢性便秘經上述治療無效,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營養障礙者,可採取手術治療。主要是對STC患者,可採取結腸次全切除和回直腸吻合術,對FOOC患者可行肛管直腸括約肌切除術。這種手術雖然可恢復腸管的節律性蠕動,縮短全胃腸通過時間,但必須嚴格掌握適應證,同時也必須重視術後併發症如腹瀉大便失禁、甚至復發等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