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奧運會恐怖攻擊事件

慕尼黑奧運會恐怖攻擊事件

1972年9月5日,奧運會出現了殘酷殺戮的一幕,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持槍襲擊了運動員村,當場殺害兩名以色列運動員,劫持9名人質,比賽全部停止,奧運村一片混亂。當恐怖分子行兇時,世界各大電視台向全世界直播,加重了恐怖氣氛。整個事件的全部人質沒有一人獲救,5名恐怖分子和1名德國警察死亡。在奧運會期間,德國警方自始至終沒有得到恐怖分子的詳細資訊和圖像。他們不知道恐怖分子長得什麼樣,到底有幾個人,以至於最後狙擊手在機場埋伏去狙擊恐怖分子時,把恐怖分子的人數少算了兩個人,形成了與恐怖分子對打的局面,最後以徹底失敗告終。

背景

1
  1972年8月26日第20屆奧運會在西德 慕尼黑召開。在運動會召開的前一周里,人們多次從媒體上看到關於這次大會的熱烈評論:這是一次“和平歡樂的盛會”。誠然,這是當時奧運史上規模最大、耗資最多的盛會,參加的運動員及其代表的國家,超過以往任何一屆。以色列也派了一個到當年為止最大的代表團———儘管有些人身上還有在 德國納粹集中營留下的肉體和精神的傷痕,但他們對參加這屆奧運會顯得興致勃勃。
運動會開始一周里,運動員的成績驕人,人們都沉浸在奧運盛會的祥和與歡樂之中。然而,在這場和平盛會的背後,卻有巨大的隱憂:有關決策官員為滿足購買先進體育器材的巨大投資需要,縮減了警衛人員和安全設施的開支。對於嘔心瀝血主辦這屆奧運會的西德官員來說,他們希望這次運動會能讓世人相信,西德已恢復了一個文明國家的形象,人們應抹去二戰和 希特勒時代1936年柏林奧運會所留下的陰影。西德的邊防人員和重要的運輸站口都普遍放鬆了對進出人員的檢查,這給了恐怖分子一個可乘之機。

“黑九月”發起恐怖行動

1972年9月4日, 以色列隊沒有賽事,大多數運動員在 奧運村休息,晚上出去看電影。電影看完了,以色列選手陸續回到了奧運村。5日凌晨約4時,他們還在沉睡,奧運村外面忽然出現了8個模糊的身影,他們拎著沉重的運動包,悄然走向25A門旁邊的一段柵欄。
這8個人是一個名叫“黑九月”的 恐怖組織的成員。他們帶著衝鋒鎗、手榴彈,越過柵欄,直奔既定目標———奧運村中以色列選手居住的31號建築物。他們選擇從這裡進去,是因為他們先前察看過,而且知道,一些運動員在外面喝醉了,回來時常常攀越這段2米高的柵欄,保全根本不會阻攔。這8名恐怖分子穿上田徑服作為偽裝。拿今天的標準看,慕尼黑奧運會的安全工作實在是一個笑話:整個奧運村僅用一層薄薄的鐵絲網攔住,當運動員回來晚了,他們都願意翻越鐵絲網,抄近路回家。此外,奧運村內沒有攝像機、探測器,也沒有路障,門口有幾個保全,但居然沒配武器!這些恐怖分子事前也做了周密準備:一名恐怖分子曾在建設奧運村時當過建築工,對奧運村了如指掌,另一人事發前一天還潛入了奧運村,詳細偵察了以色列運動員居住的樓層。
1
 
他們在幾個以色列人住的一號公寓套房外站好位置,然後用事先準備好的鑰匙打開門。他們的行動被屋內一名以色列運動員察覺。隨後,恐怖分子與以色列運動員們展開搏鬥。25分鐘後,兩名以色列運動員被打死,其餘9人被劫為人質。
在雙方搏鬥中,奧運村治安當局接到過一些路人打來的電話,但沒引起足夠的重視。搏鬥時斷時續,幾聲槍響和撕心裂肺的呼叫過後,一切又重歸平靜。剛從睡夢中醒來的人,也鬧不清出了什麼亂子,因為在奧運村,幾乎夜夜都有各種慶祝活動,經常有人放爆竹焰火,喧鬧取樂。
4時55分左右,一名沒帶武器的西德治安警察來察看情況。他打開步話機,朝站在康那利大街31號前纏著頭巾的一名恐怖分子咕噥了一句:“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人沒吱聲,從公寓門後溜了。

拯救行動失敗

凌晨5點,慕尼黑警察局長曼弗雷德·施賴伯在睡夢中被報警電話驚醒,於是慌忙組織人力處理危情。
5時10分,西德當局開始了拯救人質的行動。在雙方對峙當中,“黑九月”下達了最後通牒,他們要求釋放被關押在以色列的234名囚徒和西德監獄中的兩名囚犯;最後期限為5日上午9時,過時開始殺人。不過隨後,“黑九月”分子一再修改了最後期限的時間。
9時,國際奧委會主席基拉寧和本屆奧運會組委會主席道默發表聯合公告,宣布從9月5日下午起暫停全部比賽。
西德政府對“最後通牒”作出了反應,表示可以同意他們的要求,但必須就細節問題作進一步談判。西德警方欲爭取時間,為衝進31號大樓營救人質做好準備。
晚上18時35分,雙方進行了第一次直接接觸。西德內政部長、慕尼黑警察總監和奧運村村長進入31號樓,親眼目睹了劫持者孤注一擲的決心,於是決定改變原定沖入大樓營救人質的計畫。
警方於是答應歹徒提出的要求,用飛機把他們和人質轉送到埃及,並決定在慕尼黑機場實施營救行動。20時30分—21時,西德方面派出3架直升機。
當“黑九月”分子走過柏油碎石鋪成的停機坪時,負責這次行動的指揮官下令開火。兩名狙擊手射出兩發子彈,監視直升機駕駛員的兩名歹徒應聲倒地。機場霎時間亂作一團。隨後雙方展開激戰。槍戰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才結束。警察在清點屍體時,有5名歹徒被擊斃,西德警官1人死亡,幾名警察受傷。9名以色列人質則全部被恐怖分子殺害。
9月6日,奧林匹克運動場裡,一片肅穆。當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第二樂章奏響時,許多運動員禁不住放聲痛哭。為了悼念11名死難者,11個座位被空著。倖存的以色列人在這個追悼儀式上,幾乎控制不住自己。
9月7日,奧運會恢複比賽。
營救行動失敗後,世界輿論為之譁然,紛紛指責西德警察無能,抨擊西德政府“視人質生命如兒戲”。這次恐怖事件,讓西德蒙受了奇恥大辱,也使西德政府對日益增加的國際恐怖活動產生了危機感。

提高安全措施

 慕尼黑奧運會的血腥一幕也喚醒了主辦者的安全保衛意識,使他們看到反對恐怖主義也是舉辦奧運會舉足輕重的一環。在隨後的歷屆奧運會和其他重大賽事中,組織者都提高了安全措施的投資力度。
1988年韓國漢城奧運會,舉辦方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並制定了各種嚴密的保全措施。首先,奧運會組委會同36個國家的情報部門交換情報,將恐怖分子名單輸人電腦隨時待查,以阻止這些人在奧運會期間矇混入境。組委會還特意請來1972年負責慕尼黑奧運會安全工作的慕尼黑警察局前局長介紹慕尼黑奧運會流血事件的經過,從中吸取教訓。韓國政府制定了出入境管理等26個方面的對策,組織了隨身保護隊、場館警衛隊、運動員村警衛隊等16支隊伍,並參考其他國家為奧運會制定的特別法,頒布了《維護奧運會和平法》。在奧運會開幕的前兩個星期,有情報說,有人企圖炸掉中國和蘇聯運動員乘坐的飛機,以製造恐慌,並嫁禍於韓國。還有情報說,20餘名恐怖分子準備向參加奧運會的美國和以色列運動員下手。對此,韓國安全部門都做好了準備,對92架社會主義國家的飛機採取了特別保全措施,將它們停放在特別的停機場,晝夜巡邏警戒,並用儀器和能識別爆炸物的警犬對飛機實行了徹底檢查;此外,還對15個社會主義國家以及12個國內正發生衝突的國家的參賽選手實行了特殊保護。

1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地區安全形勢的惡化和恐怖活動的猖獗,各類大型體育賽事組織者更是將安全問題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994年,美國為迎接世界盃足球賽,加大了安全力度。用目擊者的話說:“採取的安全措施,聽起來像是為打仗而非為運動比賽準備的。”
2001年11月和12月,專門負責美國鹽湖城冬奧會安全保衛工作的工作組在內華達州一個由政府資助的軍營進行了訓練。訓練的內容包括一切能夠想像到的突發事件:拖車衝撞電線、扣押人質、生物武器襲擊、襲擊核電站等。為了保證運動員、觀眾和當地居民的安全,美國人甚至調用了在反塔利班武裝戰鬥中運用的一些高科技武器。共有5100名武裝人員、7000名警力和2100名消防和急救醫護人員專門負責冬奧會約2300平方公里範圍內的安全工作。此外,當地的商業團體還雇用了6000多名私人保全。
2002年韓日世界盃足球賽更是將安全準備放在首位。在比賽前,人們看到的是鋪天蓋地的關於安全準備的報導和實戰演習。即將舉行的2004年雅典奧運會投入的安保費用為6億美元,是慕尼黑奧運會的300倍!

歷屆運動會安保措施

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

 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也發生了重大案件,雖然對奧運場館採取了嚴密的保全措施,但在人們交換紀念品的奧林匹克公園內發生了強烈的爆炸案,造成2人死亡,110多人受傷,公園裡的人立即四散奔逃,影響極大。
嫌疑犯埃里克·魯道夫2005年4月13日在法庭上承認自己有罪,並且表示他之所以選擇在奧運會製造爆炸案,是為了讓允許墮胎行為的美國政府在全世界面前難堪。

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

2001年的“9·11”事件,恐怖分子襲擊了世貿雙塔,只花費了不到50萬美元,就使整個美國損失了近1萬億美元,而且恐怖分子還發動了並髮式的襲擊,在冷戰中都沒有被破壞的五角大樓遭到了襲擊。

1

次年的鹽湖城冬奧會,2500名參戰選手和每天7萬名遊客的安全成了東道主心中的重石。受“9·11”事件影響,鹽湖城冬奧會的安保預算追加了4000萬美元,而且從2001年的4月份預計8300萬美元的預算,漲到3.1億美元的預算,提升到原計畫的4倍。並且派遣了大約1.6萬名警察、特工、國家衛隊和安保志願者等組成的安保大軍,使得奧運會的運動員和保全人員的比例歷史上第一次達到了1:6的高度。在美國科技發達的情況下,來自州和聯邦等60個部門的人員組成了冬奧會的安保機構參加,成為美國歷史上最龐大的一支安全保衛隊伍。
在鹽湖城奧運會上有破紀錄的安全預算,然後用了大量的高科技裝備,增加了大量的人力,包括軍隊、國民警衛隊,進行了航空管制,這是歷史上第一次航空管制。而且在場館周圍布署了防空飛彈,現場布置了大量的安檢門,然後調動了警犬,而且形成了一個上到聯邦調查局下到地方警察局的一個統一的指揮機構。 

2004年雅典奧運會

2003年10月22日,在法國里昂,法國特警部隊和希臘特警部隊舉行聯合訓練。該訓練是法國向希臘提供的2004年希臘雅典奧運會前的安全合作項目。

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上,也把安全問題放到優先考慮的地位。美國官員聲稱恐怖組織N47將襲擊雅典奧運會,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因為美國已經掌握了信息不對稱的優勢,它可以對今後的主辦國聲稱,有什麼樣的組織什麼樣的規模襲擊。

雅典奧運會作為“9·11”事件後舉辦的首屆夏季奧運會,安保預算不斷超支,達12億美元。歷屆奧運會在安全問題上付出極大努力的同時,也最大限度地保障了運動員和觀眾的安全。 
國家安委會對雅典奧運會的安保計畫全部作了審查,原定600萬美元的安保計畫,最後增加到6億美元的經費,高科技型的恐怖和犯罪防範成為重點。
北京奧運會即將來臨,中國最近提高了安全保衛風險等級,這本是符合慣例的正常做法,然而,西方一些媒體卻對此不以為然,認為有些安全檢查措施過於嚴格,對外國人入境的簽證手續也較以往複雜,這些措施“會讓人們對北京奧運會失去興趣”。這至少說明,某些人對奧運安保的重要性理解不夠。
“9·11”事件後,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多次強調,奧運會最大的問題就是安全問題。因而,奧運會召開前夕,主辦國提高安保風險等級已成慣例,凡舉辦過奧運會的東道國都會把安全問題放在首位。而舉辦過奧運會的東道國也都曾遇到程度不同的安全警告,中國也不例外。國際刑警組織秘書長諾布爾曾在北京舉行的奧運安保國際大會上說,針對北京奧運會的暴力活動的風險的確存在。

1

8月8日尚未來臨,反恐的大幕就已提前拉開。警犬開始在機場大廳四處竄動,燈光閃爍的安檢儀器出現在捷運門口,飛彈防禦裝置將奧運場館團團包圍,各種反恐演習在各賽區次第展開……一場多國助力的奧運反恐攻堅戰已經打響。
從申奧成功的那一刻起,北京奧組委主席劉淇和他的同事們,就突破了國家和區域的局限,努力借鑑往屆奧運會的成功經驗。北京奧運安保的團隊,曾多次與悉尼、雅典等的奧運安保負責人、以及國際反恐怖問題專家一起研究,借鑑這些城市的經驗,為北京奧運安全設計最適合的方案,包括組建高效指揮管理體系、國際合作和大量採用高新技術設備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