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

《慕尼黑》

1972年的慕尼黑慘案,第一次將巴勒斯坦、以色列間除了正面交火之外的暗殺與報復之火燃到了最高點。影片在講述殘酷殺戮故事和冷酷的殺手生涯的故事下,包裹著史蒂文·史匹柏有關歷史的反省和人性的解讀。電影的主旨其實還是人性的自我救贖。在“救人即救世界,救人即救自己”的信條下,史匹柏想要化解的,已經不單是特工們心中的痛苦,更多的是兩個民族之間長達半個世紀的恩怨。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每四年一屆的奧運會之所以被載入史冊,是因為在我們人類所處的也是萬眾嚮往的和平年代裡,只有這樣稱得上屬於全人類的體育盛事才能真正代表共同生活在這個藍色星球上的各個人種、各個膚色的人們在一起共同地幸福生活的現狀。然而,當“黃道”停留在1972年第20屆夏季奧運會時,在位於中歐重鎮慕尼黑舉行的這屆體育賽事,9月5日凌晨,8名全副武裝的“黑九月”巴勒斯坦恐怖分子闖入以色列代表團駐地,劫持了9名以色列運動員和2名教練作為人質,要求以色列政府釋放被關押在以監獄的256名巴勒斯坦政治犯。談判未果,西德警方展開營救行動。槍戰中,恐怖分子雖被擊斃,但人質也全部遇難,造成了震驚世界的“慕尼黑慘案”。卻發生令全世界人髮指的一幕慘案。

劇情簡介

《慕尼黑》《慕尼黑》

影片的故事以這屆奧運會上11名以色列運動員被巴勒斯坦武裝人員屠殺的慘案事件為背景,展開情節。而注意力

《慕尼黑》《慕尼黑》

主要放在了以色列的復仇行動上。影片中,身為“摩薩德”人的艾瑞克·巴納負責追蹤那伙來自巴勒斯坦地區的名為“黑色九月”的恐怖分子。同時,以色列方面為了對巴勒斯坦人還以顏色,也隨即派出了殺手對付巴勒斯坦人。本該是萬眾歡騰的慕尼黑卻被重重的陰森恐怖所籠罩。這過程中,以色列的殺手們也開始不理解他們暗殺目標的選定方式,也不明白手中黑名單上的人從何而來,他們所要做的就是不惜一切代價幹掉名單上的所有人。隨著整個事情的發展,情況越來越負責起來,殺手們開始懷疑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正確。此時,人性的力量在每一位殺手心中起了作用。一面是上級的命令,國家的需要,自己的使命,金錢的趨勢;令一面是面帶笑容的親人,同樣流淌著鮮血的“敵人”……抉擇、痛苦、恐懼、疑慮……重重複雜的內心與外患糾纏著幾個“摩薩德人”。然而,血腥的殺戮才剛剛開始。

影片大膽涉及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發生的以色列選手遇襲事件。排除思想性不談,就敘事而言,影片做到了步步驚心,不失為一部節奏緊湊,相當好看的驚悚懸念電影。從慕尼黑慘案開始,到男主人公接受任務,再到暗殺一個個的目標人,環繞在主角周圍的線索漸次複雜,而潛在的危險也接踵而至。暗殺名單和男主人公的心理,是兩條互相交織的線索,清晰的將懸念、危機、迷惘、恐懼和盤托出。在演員的選擇上史匹柏向來別具匠心,主角有很多內心戲,那種莫名的恐懼和內心的人性甦醒,非常出色。史匹柏一向的人性化視角,在本片中依然在繼續。通過一個被指派去暗殺巴方相關人員的男人的眼睛和心理活動,來再現由慕尼黑事件延伸出來的人類歷史上的一個永恆的悲劇。

影片背景

1972年8月26日,第20屆奧運會在原聯邦德國的慕尼黑召開。在開幕前夕,人們多次從媒體上看到關於本屆大會

《慕尼黑》《慕尼黑》

的美麗憧憬:這將是一次“和平歡樂的盛會”。誠然,這是當時奧運史上規模最大、耗資最多的盛會,參加的運動員及其代表的國家,超過以往任何一屆。雖時值阿以戰爭,以色列還是派出了當年為止最大的代表團――儘管有些人身心尚留有當年德國納粹所施予的創痕。但盛會的歡樂祥和 卻難以化解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9月5日凌晨,8名全副武裝的“黑九月”巴勒斯坦恐怖分子闖入以色列代表團駐地,劫持了9名以色列運動員和2名教練作為人質,要求以色列政府釋放被關押在以監獄的256名巴勒斯坦政治犯。談判未果,西德警方展開營救行動。槍戰中,恐怖分子雖被擊斃,但人質也全部遇難,造成了震驚世界的“慕尼黑慘案”。慘案發生後,奧運會被迫停辦一天。

導演簡介

目的昭彰的斯氏在經歷了“世界大戰”的洗禮之後,新年的鐘聲尚未敲響之時,又急匆匆地將33年前這起令人痛

《慕尼黑》《慕尼黑》

徹心扉的慘劇推上大銀幕。明顯是在暑期時的大片未賺夠金銀,此時又想藉此敏感題材,趁新年之際撈他個“金球”或是“金人”什麼的,好讓家裡的擺設更充實些。的確,這位名聲像徹世界影壇的大導史匹柏今年的每個動作都在吸引著世人的目光。那部描述火星人慘殺人類的《世界大戰》在短短的200餘天裡消耗了2億美金,卻未能完成史匹柏10億美元收入的熊熊野心。而之後更是迅速地將本欲計畫在06年公映的《慕尼黑》提到了今年的聖誕節前與觀眾見面。可見斯導的決心和進取心有多么可怕。不過,這位同樣出身猶太族的人士敢將此種題材放到自己的聚光燈下“把玩”。足見其莫大的勇氣和信心。這也讓人想起了當年那轟動全球的《辛德勒名單》,曾讓無數人為之震撼、涕泠。對人性的解讀向來是斯導的特長和最愛。相信在本片中,紛繁複雜的謎團背後,人們還會受到史匹柏所親手織造的人性大網的糾纏。

奧運慘案

2005年美國拍攝的《慕尼黑》同樣是以“慕尼黑慘案”為主要線索,但是一部題材沉重的故事片。該片導演是大

《慕尼黑》斯蒂文•史匹柏

名鼎鼎的斯蒂文•史匹柏(StevenSpielberg),演員陣容也十分強大,有艾瑞克•巴納(EricBana)和丹尼爾•克雷格(DanielCraig)等。它是全部使用萊塢製作班底拍攝的少數幾部奧運題材電影之一。

影片重現了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發生的恐怖慘劇。1972年的慕尼黑慘案則第一次將巴勒斯坦、以色列間除了正面交火之外的暗殺與報復之火燃到了最高點。而這部《慕尼黑》則是在講述殘酷殺戮故事和冷酷的殺手生涯的故事下,包裹著史蒂文·史匹柏有關歷史的反省和人性的解讀。就像早年間的《辛德勒名單》一樣。電影的主旨其實還是人性的自我救贖。在“救人即救世界,救人即救自己。”的信條下,史匹柏想要化解的,已經不單是特工們心中的痛苦,更多的是兩個民族之間長達半個世紀的恩怨。或許在某些極端分子眼中。史匹柏只不過是一種單純的大銀幕自戀狂想症或是一次蓄謀以久的譁眾取寵的文藝遊戲罷了。但想想當前巴以雙方矛盾的逐漸緩和,猶太人定居點的不斷拆除,巴勒斯坦恐怖事件的日漸稀少……我們是不是該埋怨那些所謂的有識之士,這樣的電影似乎來的太晚。

《慕尼黑》首映在即,有《9·11》的前車之鑑,有《辛瑞納》這個“同門兄弟”,有無數熱愛和平人世的美好期

《慕尼黑》《慕尼黑》

望以及無數喜愛史匹柏影片的熱心影迷。相信《慕尼黑》的路會很長很寬很光明。

1972年8月26日,第20屆奧運會在前西德慕尼黑召開。此前媒體也大肆渲染:這是一次“和平歡樂的盛會”。因為猶太人國家以色列也派出了到當年為止最大的代表團參賽。

1972年9月5日凌晨,一個令猶太人永遠記得的日子。由於以色列隊當日沒有賽事,大多數運動員在奧運村休息,約凌晨4時,隊員們還在沉睡,奧運村外面忽然出現了8個模糊的身影,他們拎著沉重的運動包,悄然走向25A門旁邊的一段柵欄。這8個人是一個名叫“黑色九月”的恐怖組織的成員。他們帶著衝鋒鎗、手榴彈,越過柵欄,直奔以色列選手居住的31號建築物。他們在幾個以色列人住的一號公寓套房外站好位置,然後用事先準備好的鑰匙打開門。他們的行動被屋內一名以色列運動員察覺。隨後,恐怖分子與以色列運動員們展開搏鬥。25分鐘後,兩名以色列運動員被打死,其餘9人被劫為人質。

凌晨5點,慕尼黑警察局長曼弗雷德·施賴伯在睡夢中被報警電話驚醒,於是慌忙組織人力處理危情。10分鐘後,

《慕尼黑》《慕尼黑》

西德當局開始了拯救人質的行動。在雙方對峙當中,“黑色九月”下達了最後通牒,他們要求釋放被關押在以色列的234名囚徒和西德監獄中的兩名囚犯;最後期限為5日上午9時,過時開始殺人。9時,國際奧委會主席基拉寧和本屆奧運會組委會主席道默發表聯合公告,宣布從9月5日下午起暫停全部比賽。西德政府對“最後通牒”作出了反應,表示可以同意他們的要求,但必須就細節問題作進一步談判。西德警方欲爭取時間營救人質。晚上18時35分,雙方進行了第一次直接接觸。內政部長、慕尼黑警察總監和奧運村村長進入31號樓,親眼目睹了劫持者孤注一擲的決心,無奈之下答應歹徒提出的要求,用飛機把他們和人質轉送到埃及,並決定在慕尼黑機場實施營救行動。

20時30分-21時,西德方面派出3架直升機。當恐怖分子走過停機坪時,負責這次行動的指揮官下令開火。兩名狙擊手射出兩發子彈,監視直升機駕駛員的兩名歹徒應聲倒地。機場霎時間亂作一團。隨後雙方展開激戰。槍戰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才結束。警察在清點屍體時,有5名歹徒被擊斃,西德警官1人死亡,幾名警察受傷。9名以色列人質則全部被恐怖分子殺害。營救行動失敗後,世界輿論為之譁然,紛紛指責西德警察無能,抨擊西德政府“視人質生命如兒戲”。這次恐怖事件,讓西德蒙受了奇恥大辱。從此以後,賽事安全問題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儘管恐怖攻擊事件中也有5名恐怖分子被打死,但是,沒有人會懷疑,慕尼黑事件是恐怖分子的一次“成功”,而且會誘使其他恐怖組織把奧運會作為襲擊目標。另一方面,慕尼黑奧運會的血腥一幕也喚醒了主辦者的安全保衛意識,使他們看到反對恐怖主義也是舉辦奧運會舉足輕重的一環。在隨後的歷屆奧運會和其他重大賽事中,組織者都提高了安全措施的投資力度。

第7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好萊塢“電影奇才”史蒂芬·史匹柏拍過無數響噹噹的影片,在世界影壇上享有極高聲譽,但最近一段時間以

《慕尼黑》《慕尼黑》

來,他所拍攝的紀實電影《慕尼黑》,卻將他捲入了一場政治風暴的中心。

《慕尼黑》以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以色列運動員遭到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暗殺身亡的事件為背景,描述以色列派出“摩薩德”暗殺小組追殺巴勒斯坦人的驚險過程。還沒有公映之前,此片已經獲得了第63屆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導演獎的提名。

由於影片涉及巴以衝突的敏感話題,《慕尼黑》也因此成為史匹柏有生以來所執導的最富爭議的一部電影。史匹柏解釋說,“我們的電影是為紀念遇難的運動員而拍的,因此,對這些運動員的記憶永遠也不會迷失。”

史匹柏先後拍攝過《大白鯊》 (JAWS)、 《侏羅紀公園》 (JurassicPark)和《外星人》 (E.T.)等家庭題材的電影,也執導過曾經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風光無限的政治題材影片《辛德勒名單》 (Schindler'sList)、反映二戰題材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 (savingprivateryan)和聚焦奴隸貿易的《勇者無懼》 (Amistad)等。但《慕尼黑》,將觸角伸向了目前仍在發展階段的巴以衝突這個更加敏感的領域,這是好萊塢電影界以前幾乎從沒有碰過的電影題材。

不僅因為題材敏感,《慕尼黑》還凸現出當前美國領導的全球反恐戰爭所引發的兩難困境。對此,史匹柏的觀點是:“使事情變得更加複雜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拍的是真人真事,這是一部寫實影片。我並不想將‘反恐戰爭’所要打擊的目標妖魔化,因為我們總得面對現實世界,面對這些問題上兩個陣營里的真實人物。”

人們剛一開始討論《慕尼黑》的取材時,擔心最多的問題是巴勒斯坦武裝人員可能會襲擊影片拍攝現場。但最近

《慕尼黑》《慕尼黑》

幾個星期以來,情況並非象人們事先預料的那樣,相反,倒是以色列方面反響十分強烈,質疑聲、批評聲不絕於耳。來自以色列和猶太團體的批評者質問史匹柏:為什麼要平等看待製造恐怖事件的巴勒斯坦武裝分子和以色列派去暗殺他們的特工?難道巴勒斯坦人的行動也是正義的嗎?以色列人指責說,史匹柏拍攝的《慕尼黑》是一部內容過分單純的影片,史匹柏本人則有些“自命不凡”了。

史匹柏本人指出:“我認為這部影片跟現實局勢有一定關聯,影片並非一個不需要人們做出回應的論點,相反地,影片所表露的內容本身就是一種回應,也許是正確的回應,是用某些特別麻煩的事情對人們的思想產生撞擊的一種回應。今天,我們必須對恐怖主義作出回應,我們需要小心行事,而不是要麻痹自己,阻止我們採取行動,我們應該努力做到付出行動所達到的結果,跟我們的初衷保持一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