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俊

慕容俊

前燕烈祖景昭皇帝慕容儁(319-360),字宣英,小字賀賴跋。十六國時期前燕君主,公元349-360年在位(352年稱帝)。他是慕容皝的第二子,慕容皝死後繼燕王位,公元352年率軍南下攻滅冉魏,遷都到薊並稱帝,改年號為元璽,又遷都到鄴,前燕進入鼎盛時期。慕容儁在位期間,殘酷鎮壓中原人民的反抗鬥爭,討滅豪強割據勢力,降服塞外部落,與前秦對峙。晚年,他大規模徵調軍隊,原準備南下進攻東晉,後因激起了國內人民的反抗,被迫停止出兵。公元360年正月,慕容儁病死於龍城宮中應福神殿,終年42歲,葬於龍陵。

慕容俊

前燕元璽四年(355年)十一月至次年十一月,前燕大司馬慕容恪率軍圍攻廣固(今山東青州西北)擊敗段龕的作戰。
前燕二年(350年),段氏鮮卑首領段蘭之子段龕乘後趙內亂、冉魏新立之機,統帥其眾南遷至陳留(今河南開封市東)。七月,又東遷廣固並自稱齊王,向東晉稱臣,被封為鎮北將軍。其間,鮮卑慕容氏亦進入幽、冀(今河北境)。前燕王慕容俊被晉穆帝冊封為都督河北諸軍事,幽、冀、並、平四州牧等職。元璽元年,前燕攻滅石氏、冉魏勢力,開拓疆域,成為地跨幽、冀、並、平四州(今河北、山西境)的政權,掙脫東晉,慕容俊自稱為帝。時段龕以為與慕容俊同出鮮卑,致書慕容俊稱帝之非;加之段氏所據廣固,勢力漸強,已威脅前燕的統治,慕容俊遂決意發兵攻廣固。元璽四年十一月,慕容俊任命太原王慕容恪為大都督、撫軍將軍,尚書令陽鶩為副將,率軍進攻廣固。十二月,慕容俊鑒於廣固距離較遠,且有黃河之隔,遂囑慕容恪:如段龕過河迎戰,可暫避兵鋒,直攻盤踞野王(今河南沁陽)的呂護而還。燕軍至黃河北岸,慕容恪先以輕舟渡河,試探虛實。段龕不納其弟段熊拒燕軍於黃河以北的建議,致使燕軍於次年正月全部渡過黃河,距廣固百餘里。段龕率軍3萬人迎戰,於淄水戰敗,其弟段欽被俘,右長史袁范被斬,數乾名士卒投降燕軍。段龕逃回廣固,閉城固守。燕軍在廣固城外修高牆挖深塹圍困之,並招撫廣固四周諸城,段龕所署徐州刺史王騰等投降慕容恪。廣固被圍七個月,段龕難以支撐,遂派人向東晉求援。八月,東晉派徐州刺史苟羨前往解圍。荀羨行至琅琊,畏懼燕軍不進。恰逢王騰帶軍攻打鄄城(今山東鄄城東北舊城集),荀羨遂進攻陽都(今山東沂南南),斬王騰。十月,廣固城內路人相食,無以為守。段龕悉眾出戰,被慕容恪擊敗,段龕單騎逃回城中。十一月,段龕出降。

相關條目

計算機工作站

計算機廣域網

計算機區域網路

計算機網路理論

計算機套用系統

孔子教育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