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第一中學

惠州市第一中學

廣東省惠州市第一中學創辦於1929年。是省重點中學、省一級學校、省電化教育試驗學校、廣東省體育傳統項目(田徑)學校、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廣東省國家級示範高中。惠州市第一中學是“文革”後原惠陽地區唯一的省重點中學,前身是惠州聯合中學。惠州市一中的聯合中學又是由解放前的惠陽縣立第一中學、私立持平中學、私立梌山中學和私立文明中學,於1949年10月合併而成的。[1]解放後,學校名字又幾經更改,先後稱惠陽縣立第一中學、惠陽第一中學、惠陽第一初級中學和惠州中學,1965年至2013年,稱惠州市第一中學。[2] 截至2011年9月9日,學校校園總面積為40943平方米,建築面積有16022平方米。學校吸納社會資金1.5億元人民幣建設新校區。分為南湖校區(國中部)和東江學府新校區(高中部)兩個校區。截至2012年12月17日,學校高中部有79個教學班,學生5260人。國中部50個教學班,學生總數3250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學校前身

惠陽縣立第一中學
在惠州聯合中學中,惠陽縣立第一中學歷史最長。1929年11月21日,惠州市一中建校成立。
1940年底,因校舍遭日軍炸毀,學校面臨著停辦的危險。學校遷至豐湖書院,惠陽縣立第一中學始得復校。
1945年春,惠州第四次淪陷,惠陽縣立第一中學後在博羅縣觀音閣招秋季高中一班、國中兩班。同年8月15日,日寇
投降,抗日戰爭取得勝利,才回惠州復校。但豐湖書院已被廣東省立粵秀中學遷用,學院衙舊址又殘破不堪,於是選定府城曾經作過惠陽縣女子簡易師範校舍的秀水
湖舊協台衙門(現市林業局宿舍大院)為校址,10月學校遷址府城秀水湖原女師校舍,複課。
1947年秋,惠陽縣立第一中學全校已辦有高中3個班、國中10個班,學生總人數達639人。
私立持平中學
學校於1942年秋正式成立,命名為持平中學。
1946年,學校對貧苦學生的學雜費,仍堅持減免的辦法。學校逐漸發展成為高中8個班,國中10個班的規模,全校約800人,成為當時惠州的完全中學。
私立梌山中學
梌山中學開辦於1929年2月。校址在府城原梌山書院(即中山公園旁原城區政府大樓舊址,現為惠城區老人活動中心)。
1938年,日軍侵犯惠州,學校被迫遷至惠東多祝,因日軍侵犯多祝,學校遷至惠東安墩辦學一年多,再遷回多祝。直至惠州解放,復在惠城原址設分教處。梌山中學在惠東辦學。
1945年惠州光復,回遷惠州,於原址設分教處,部分師生仍留在多祝繼續辦學,學校易名為惠陽縣立第五中學。現為惠東多祝中學,是惠東縣一級學校。
私立文明中學
文明中學原設在廣州,抗戰爆發後遷至香港九龍。
1942年內遷至博羅羅浮山,1943年又遷至惠陽橫瀝深柏洞。
1946年秋,在惠州西湖元妙觀設校,直至解放。學校設有高、國中各三個班,規模不大,卻是完全中學,校長是原國民黨國大代表羅偉疆先生。

四校合併

1949年10月,惠州解放,學校獲得新生。惠州軍管會派出幹部陳文光接收學校,把惠陽縣立第一中學、私立持平中學、私立梌山中學和私立文明中學合併為惠州聯合中學。校本部設在原持平中學舊址,原縣一中校址作分教處。
1954年,學校建立了黨支部,加強了黨對學校的直接領導。
1956年,學校開始辦高中班,成為一所完全中學。
1960年,惠州市一中被定為縣的重點中學。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惠州市一中作為地、市的“先行點”,成了重災區。
1968年,學校的教學秩序逐步得到恢復。
1978年,學校的教學秩序迅速恢復正常。8月,惠州市一中被定為廣東省的重點中學。
1992年,學校定為廣東省體育傳統(田徑)學校,1994年被評為廣東省首批一級學校,1998年被評為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學校。
2004年,學校被定為廣東省新課程樣本學校。9月1日,學校分為南湖校區(國中部)和東江學府新校區(高中部)兩個校區。同年,東江學府新校區(高中部)建成並投入使用。
2007年,通過廣東省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和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終期評估。
2009年,學校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同年,惠州一中分金山湖高中校區和南湖國中校區。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截至2011年9月9日,學校校園總面積為40943平方米,建築面積有16022平方米,吸納社會資金1.5億元人民幣建設新校區。學校有六幢(70戶)教工宿舍大樓。新建設施有新校門、生物園、地理園和印刷廠,安裝變壓器和改裝水管等。
學校有一座800平方米的大禮堂和四幢課室大樓,一幢2500平方米的科學實驗大樓和一幢800平方米的圖書館大樓。學校圖書館有藏書2萬多冊,有價值20多萬元的教學儀器設備,文體器材和各種教具也比較齊全。

南湖校區(國中部)

截至2012年12月17日,校園內有校園網,裝配了電腦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生物標本室、多功能電教室、語音室等教學硬體設施。

金山湖校區(高中部)

截至2009年7月21日,校園分為教學區、運動區和生活區。教學區,教學樓、實驗樓、資訊樓、藝術樓、辦公樓寬敞
明亮,圖書館、學術報告廳高大典雅;運動區,體育館、游泳館、各種球類運動場、標準塑膠田徑運動場齊全現代;生活區,食堂、宿舍寬大潔淨;此外,校內有
1000兆主幹校園網等現代化教學設施。惠州一中高中校區成為一座現代化、數位化、生態型、人文式的讀書園區。
為打造現代化、數位化、生態型、人文式的校區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校園文化

辦學思路

辦學理念

讓每個學生健康成長,讓每個學生主動發展。
培養目標
培養人格健全、基礎紮實、學有所長、有探究能力、有主動發展觀念的人。
辦學特色
人文育德,教研興學。
教風
善教、善導、求實、求新。
學風
勤奮、博學、嚴謹、靈活。
校風
尊師愛生、團結進取。
校訓
礪志、善學、創新。

學校精神

"奮發向上,福蔭天下"
由"榕樹文化"發展而來。因為學校南湖校區有一棵近500年的古榕惠州一中高中部,
它見證了學校的發展;榕樹又是嶺南特有的樹種,具有獨特的氣根、高大的樹形、寬博的濃蔭和頑強的生命力;榕樹在廣東人的風俗里還是吉祥之樹。學校把"榕樹
文化"和學校歷史結合起來,確定"奮發向上,福蔭天下"的榕樹精神為學校精神,以激勵師生具有"奮發向上"的人生追求和"福蔭天下"的宏偉抱負。

校慶

在惠州聯合中學中,當推惠陽縣立第一中學歷史最長。學校創建於1929年1月,同年11月21日,經省教育廳批准立案。此後便確定是日為學校建校紀念日(惠州市一中建校歷史即從此時算起)

教學理念

學校秉承“礪志、善學、創新”的校訓,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形成“尊師愛生、團結進取”的校風、“善教、善導、求實、求新”的教風和“勤奮、博學、嚴謹、靈活”的學風。學校堅持“德育為首,教學為主,全面發展,學有所長”的治校方針,確立了走擴張和高品質的發展道路,提出了“提供優質教育服務,培育優質學生進入優質大學”的立校理念。

校歌

惠陽縣立一中時期首任校長葉史村曾作《惠陽縣立第一中學校歌》歌詞,由孫慎譜曲。
2012年,惠州一中的校歌為《理想從這裡起飛》,李冠理、丘金貝作詞,畢踐新、黃澤順作曲。

校園環境

學校有兩個校區:南湖校區(國中部)和東江學府校區(高中部)。
南湖校區占地60000多平方米。校園內有古榕、綠樹、亭台、花園、地理園、生物園等。
東江學府校區(金山湖高中校區)位於惠城區金山湖附近。占地約20萬平方米(校區占地約300畝),總建築面積76000平方米。校園內有地理園、生物園、山頂涼亭、宿舍花園等。校園寬敞、幽雅,綠化率達86%。


學校介紹

為打造更大區域範圍內的優質教育品牌,創建全國千所示範高中,學校成功吸納社會資金1.5億元人民幣建設新校區。2004年9月1日,新校區建成並投入使用。目前,學校分為南湖校區(國中部)和東江學府新校區(高中部)兩個校區。南湖校區占地60000多平方米。校園內古榕生翠,綠樹成蔭,亭台樓榭,曲徑通幽,是名副其實的花園式單位和庭院綠化先進單位。學校建成了地理園、生物園和校園網,裝配了電腦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生物標本室、多功能電教室、語音室等教學硬體設施。新校區占地約300畝,總建築面積76000平方米。校園寬敞、幽雅,綠化率達80%。分為教學區、運動區和生活區。教學樓、實驗樓、資訊樓、食堂、宿舍、辦公樓、圖書館、藝術樓、學術報告廳、體育館、游泳池、標準塑膠運動場、地理園、生物園、天文台、1000兆主幹校園網等教育教學設施配套齊全,為打造現代化、數位化、生態型、人文式的校區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在職教職工共331人,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89人,一級教師89人。其中研究生畢業8人,研究生課程班結業9人,參加省普教系統“百千萬人才工程”培訓以及國家級、省級骨幹教師培訓的4人。先後有7名教師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0多人次被評為省、市傑出教師、勞動模範等,5人評為“南粵教壇新秀”。全體教職工安教樂教,銳意進取,無私奉獻,為學校教育教學的發展進步提供了保證。學校現有高中教學班63個,學生3600多人;國中教學班27個,學生1600多人。
學校秉承 “礪志、善學、創新”的校訓,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形成“尊師愛生、團結進取”的校風、“善教、善導、求實、求新”的教風和“勤奮、博學、嚴謹、靈活”的學風。學校堅持“德育為首,教學為主,全面發展,學有所長”的治校方針,確立了走擴張和高品質的發展道路,提出了“提供優質教育服務,培育優質學生進入優質大學”的立校理念。
1993年以來,學校三次獲取省聯考總分“狀元”,一次獲取文科“榜眼”,9人獲得聯考單科狀元,80多人獲聯考總分800分以上,200多人(次)獲聯考單科800分以上,聯考升學率穩定在98%以上。每年有100多人(次)在學科競賽中獲省級以上獎勵。2004年我校學生有9人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五個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省一等獎。
學校設有“李元經獎學金”、“香港旭日集團品行優秀獎學金”、“大洋集團獎教獎學金”和“陳正義扶貧助教助學金”四種獎教獎學基金,獎勵善教勤學的師生,幫助貧困的學生完成學業。
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紅領巾讀書讀報活動先進集體、省中學實踐教育活動先進學校、省師德建設先進集體、省五四紅旗團委、省美麗校園、省綠色校園、惠州市十佳文明學校,連年獲得市聯考成績進步獎和特別獎。2003年學校被評為廣東省文明單位、廣東省先進職工之家,2004年被評為惠州市模範集體、廣東省模範職工之家。
隨著新校區建設的完善和全國示範性普通高中的評定,我校將建立起比較科學的完善的教育體系,並朝著一校多區、集團化方向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