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儒學

情感儒學,是對當代著名儒家、哲學家蒙培元先生的思想學術的一種概括。

“情感儒學”是對當代著名儒家、哲學家蒙培元先生的思想學術的一種概括。蒙先生在其專著《情感與理性》(2002)及其一系列論文中指出,中國哲學、尤其儒家哲學乃是“情感哲學”;認為“情感……是儒學理論的出發點”、“儒家始終從情感出發思考人生問題,‘存在’問題,並由此建立人的意義世界和價值世界”。據此,蒙先生提出了“人是情感的存在”的重要命題。因此,學界稱蒙先生的思想學術為“情感儒學”。
最早提出將蒙先生思想概括為“情感儒學”的是黃玉順教授;隨後,青年學者崔發展博士寫了一篇文章《儒家形上學的顛覆——評蒙培元的“情感儒學”》(載易小明主編《中國傳統哲學與現代化》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認為蒙先生的“情感儒學”是真正的“回到孔子”。這是首次在正式文獻中出現“情感儒學”的概括。繼而是黃玉順等主編的《情與理——“情感儒學”與“新理學”研究》(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該書中辟有“蒙培元‘情感儒學’研究”專欄,收入五篇專題研究蒙先生“情感儒學”的文章。
“情感儒學”這個概括,如陳來教授所說,得到了蒙先生的“首肯”(參見黃玉順等主編《儒學中的情感與理性》中陳來所做的主題發言、該書的後記,現代教育出版社2008)。
其實,黃玉順提出的“生活儒學”,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對於蒙先生的“情感儒學”的一種“接著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