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釋蘊

儒學釋蘊

《儒學釋蘊》,是上海古籍出版社於2007年3月1日出版的書籍。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第1版 (2007年3月1日)
平裝: 64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32544462
條形碼: 9787532544462
尺寸: 20.2 x 13.8 x 2.4 cm
重量: 540 g

作者簡介

劉大鈞,1943年1月出生於孔孟之鄉的山東省鄒平縣。現任中國周易學會會長、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主任、《周易研究》學刊主編、全國政協委員等職務。劉大鈞先生現為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兼職教授、北京大學太極文化研究所名譽所長。

內容簡介

《儒學釋蘊》即為此次研討會論文集的儒學卷。包括簡帛儒學研究、先秦儒墨思想研究、經學研究、唐代哲學研究、宋明理學研究、清代儒學研究、現代新儒家與儒學現代價值研究、儒家哲學與文化綜論、中國哲學綜論、台灣儒學研究等十個方面的內容,真實地反映了當今國內和國際上儒學研究的現狀和水平。易學和儒學作為中華傳統文化有機體中最重要的部分,一個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大道之源";一個是中華文明的主幹,在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中一直以正統的身份和地位活躍於歷代政治文化舞台的中央。
2005年在山東舉行了"易學與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參加會議的代表除大陸、台灣、香港之外,還有來自韓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的,囊括了海內外易學與儒學研究的眾多重量級學者。

目錄

“易學與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辭(代序)
“易學與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閉幕辭
?簡帛儒學研究?
郭店竹簡“懸”字與孔子仁學
從《窮達以時》看孔子的“時遇”思想——兼談《論語》“學而時習之”章的理解問題
試論郭店楚簡對儒家“知命”學說的貢獻
?先秦儒墨思想研究·
孔子道德形上學研究
從孔子人格教育思想論君子儒小人儒
孟軻的“四善”論
論“可欲之謂善”
理智與情感之辨——孟子非以禽獸喻楊墨論
戰國前期的儒墨論爭——兼議“墨從儒出”
論儒墨之相通
·經學研究·
儒家公羊學派與心性派之迥異:人性論概述(摘要)
漢儒稱“六經”為“六藝”考
“六經”考
論《白虎通》與漢代經學之關係
論焦循的尚書學研究
·唐代哲學研究·
論理想與現實悖離時歐陽修的因應之道
李翱復性思想研究
·宋明理學研究·
論朱熹的老學思想
“仁”的詮釋之轉化與延伸——以朱熹《四書集注》為例
陸九淵思想與道家、道教
高攀龍的“理氣心性”觀
·清代儒學研究·
簡論清代儒學的再整理
·現代新儒家與儒學現代價值研究·
儒學的現代轉型及其哲學化詮釋
現代化與後現代化的兩難抉擇——當代新儒家的理論困境及其出路
中國哲學的重建:梁燕城、牟宗三與現象學
牟宗三三系論的兩個理論意義
人文與自然的相須互動——儒家生態哲學的現代詮釋
簡論儒家仁學思想對構建和諧社會的當代價值
從儒家大同思想論全球化的迷思
·儒家哲學與文化綜論·
儒家的整體生命哲學
儒學的求真求善與科學技術
文化認同與民族認同——以儒家文化為中心
中國南北宗的祭孔典禮與韓、中釋奠大祭比較
·中國哲學綜論·
論中國哲學中的“一二三”——從費希特的“自我哲學”所想到的
·台灣儒學研究·
1930年台灣儒學、墨學論戰之思維與詮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