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迫性偏執

急迫性偏執

急迫性偏執也稱急迫性偏執症,這類“病人”的特徵是:他們喜歡忙碌,喜歡解決突髮狀況;他們愈忙愈有安全感,認為忙碌才代表了重要,有意義,而閒著甚至是一種恥辱。

背景由來

急迫性偏執 急迫性偏執

現代社會中,不少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

“我的生活非常緊張,效率非常驚人,把自己的精力發揮到極限了。我害怕停下來,停下來會讓我十分緊張,忙碌中才會有安全感,可有時我真的不明白,這樣忙碌的意義究竟何在?”

“多半時候我根本無法享受人生,每做一件事情,我就會想到另外還有十件事情沒做,因而緊張甚至愧疚。”

匆忙似乎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一個符號,每個人都在隨時對自己強調“加快腳步”,對效率的追求讓人們在速度的發動機上停不下來。可是不經意間,“急迫性偏執”也許正在侵襲著人們的健康。我們的社會過度強調績效,逼出了一堆患有“急迫性偏執”病的人。

專家分析

心理學家分析認為,這些人習慣與高壓共處,甚至潛意識還愛上危機,長期處在緊張、快節奏下,做時間奴隸、績效奴隸的 "病人“,和正常健康人是背道而馳的。很多人喜歡在忙碌中追求安全感,可是人們在忙碌中,無法認真地思索,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忙碌的人休假時就病倒;退休後就會突發心肌梗塞的原因。

急迫性偏執對於急於追求效率的人來說,就好比濫用止痛藥,他們在忙碌中獲得刺激與力量,或許問題可以立刻得到緩解,卻無法根本治療。急迫性偏執其實是一種自毀行為,真正的需求未能滿足,徒然以忙碌暫時填補空虛,一般的時間管理不但未能滿足真正的需求,反而會使急迫性偏執病情加重。

德國時間管理專家羅塔爾·塞維特認為,成功的秘訣在於下列四種領域的平衡:績效、健康、人際關係、生命意義。歐洲人曾經發起了“慢生活運動”,他們解釋,“與其說是一項運動,不如說是對現代生活的反思,慢生活的本質不是懶惰,而是對生活的珍視”。

當今中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社會生存成本很高,這些都導致生存壓力加大,可是急迫性偏執因為缺乏科學規劃和管理時間的能力,帶來的結果是沒有提高,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導致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甚至導致嚴重的身心疾病。時間管理要做得好,就是要儘可能降低事情朝緊迫方向發展的可能性。因此,心理學家建議和呼籲,不妨放慢生活的腳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