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性白血病

急性髓性白血病

近年來,白血病及其癌前病變(骨髓增生異常)的發病率正逐年增高,尤其是60歲以上的人群,發病率的升高更為顯著。同樣令人擔憂的是,在兒童和年輕腫瘤(如霍奇金病、肉瘤、乳腺癌、睪丸腫瘤和淋巴瘤)患者中,骨髓增生異常和白血病的發生率也在不斷上升。

急性髓性白血病

概述

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WHO將髓系腫瘤分為四類,即AML以不成熟髓細胞在骨髓里聚集,以及骨髓造血抑制為特徵。CMPD,慢性骨髓性增生疾病,常伴未分化的髓細胞數量的增加極度增生的骨髓象,以及外周血細胞的增加。MDS,骨髓異常增生綜合症,骨髓無效造血和外周血細胞減少。MDS/MPD,骨髓異常增生/骨髓增生性疾病。

臨床症狀

發病快,數周或數月,主要表現貧血,出血,骨痛 , 疲勞、發熱、肝脾大。一組在形態、遺傳學、臨床表現、治療和預後等方面均不同的異質性腫瘤。 成人多見,15-39歲為發病高峰。

骨髓髓樣幹細胞單克隆性增生,分化成熟障礙,停止在早期髓性分化(母細胞)階段>25%。

診斷

血像、骨髓像見大量幼稚粒細胞

病理變化

急性髓性白血病 急性髓性白血病

1 原始粒細胞在骨髓內瀰漫性增生,全身各器官和組織廣泛浸潤,一般不形成腫塊。

2 外周血中白細胞總數升高,可見大量原始粒細胞。

3 腫瘤細胞主要浸潤在淋巴結副皮質區及竇內、脾臟紅髓內、肝臟竇內,可見浸潤皮膚和牙齒現象.

綠色瘤是為髓性白血病,異常白細胞在骨膜下或軟組織內所形成的一種局限性浸潤。因其顏色淡綠(瘤細胞原漿骨存在淡綠色色素),腫塊呈圓形隆起似瘤,由此得名。此病患者多為外觀健康的兒童,男性較女性多見。常有白血病的血液及骨髓象改變,病程急而發展快,可在數月乃至數周內死亡

治療

目前尚無有效療法,手術無宜。

急性髓性白血病的聯合序貫化療

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治療常採用聯合序貫化療,即獲得初始緩解(誘導治療) 後進行緩解後治療(鞏固治療)。誘導治療方案取決於患者的年齡和有無血液學疾病史,緩解後的鞏固治療方案取決於細胞遺傳學危險因素。如果患者對初始誘導治療不敏感,可嘗試放射治療。由於化療以及放療對人體均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治療中主張聯合中醫藥治療,其治療優勢有以下幾個方面:

1.急性髓性白血病放化療期間套用中醫藥可以起到減毒增效作用;

2.急性髓性白血病放、化療後長期堅持服用中藥可穩定病情,提高遠期效果,減少復發轉移可能。

3.預防和治療癌前病變等。

4.對於晚期不能接受放化療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中醫藥可以改善症狀,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命。另外,若條件允許,骨髓移植術也是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有效治療手段之一,移植成功者,一般能獲得長期的生存或治癒。

歸納起來 化療、誘導分化(全反式維甲酸)、骨髓移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