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哺乳期乳腺炎

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指乳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是產褥期的常見病,是引起產後發熱的原因之一,最常見於哺乳婦女,尤其是初產婦。哺乳期的任何時間均可發生,而哺乳的開始最為常見。

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病因

1、乳汁的淤積:乳汁淤積有利於入侵細菌的生長繁殖。原因有:①乳頭過小或內陷,妨礙哺乳,孕婦產前未能及時矯正乳頭內陷,嬰兒吸乳時困難;②乳汁過多,排空不完全,產婦沒有及時將乳房內多餘乳汁排空。③乳管不通,乳管本身炎症,腫瘤
及外在壓迫, 胸罩脫落的纖維亦可堵塞乳管。
2、細菌的侵入乳頭內陷時嬰兒吸乳困難,易造成乳頭周圍的破損,是細菌沿淋巴管入侵造成感染的主要途徑。另外嬰兒經常含乳頭而睡,也可使嬰兒口腔內炎症直接侵入蔓延至乳管,繼而擴散至乳腺間質引起化膿性感染。其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常見。

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臨床表現

1、急性單純乳腺炎初期主要是乳房的脹痛,,局部皮溫高、壓痛,出現邊界不清的硬結,有觸痛。
2、急性化膿性乳腺炎局部皮膚紅、腫、熱、痛 , 出現較明顯的硬結 , 觸痛更加,同時病人可出現寒戰、高熱、頭痛、無力、脈快等全身虛狀。此時腋下可出現腫大的淋巴結,有觸痛,化驗血白細胞計到升高,嚴重時可合併敗血症。
3、膿腫形成由於治療措施不得力或病情進一步加重 , 局部組織發生壞死、液化,大小不等的感染灶相互融合形成膿腫。膿腫可為單房性或多房性。淺表的膿腫易被發現,而較深的膿腫波動感不明顯,,不易發現。如果乳腺炎病人全身症狀明顯,,局部及全身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時,要注意進行疼痛部位的穿刺,待抽出膿液或塗片中發現版細胞來明確膿腫的診斷。

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發病過程

急性乳腺炎有三個發病階段,不同的階段表現不同,治療方法也不一樣,因此,應該了解其發病中的各個階段。
1、初起階段 初起常有乳頭皸裂,哺乳時感覺乳頭刺痛,伴有乳汁鬱積不暢或結塊,有時可有一二個乳管阻塞不通。繼而乳房局部腫脹疼痛,結塊或有或無,伴有壓痛,皮色不紅或微紅,皮膚不熱或微熱。全身症狀不明顯,或伴有惡寒發熱,胸悶頭痛,煩躁容易發脾氣,食欲不振。
2、成膿階段 患乳腫塊不消或逐漸增大,局部疼痛加重,或有搏動性疼痛,甚持續性劇烈疼痛,伴有明顯的觸痛,皮色紅,皮膚灼熱,並有壯熱不退,口渴思飲,噁心厭食,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壓痛。至乳房紅腫熱痛第10天左右,乳房腫塊中央漸漸變軟,按之應指有波動感,局部漫腫發熱,壓痛明顯,穿刺抽吸有膿液,有時膿液可從乳竅中流出,全身症狀加劇。
3、潰後階段 當急性膿腫成熟時,可自行破潰出膿,或手術切開排膿。若膿出通暢,則局部腫消痛減,發熱,怕冷症狀消失,瘡口逐漸癒合。若潰後膿出不暢,腫勢不消,疼痛不減,身熱不退,可能形成袋膿,或膿液波及其他乳絡形成傳囊乳癰。亦有潰後乳汁從瘡口溢出,久治不愈,形成乳瘺轉變為漿細胞性乳腺炎

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診斷和鑑別診斷

急性乳腺炎多發生在初產婦哺乳期, 起病急, 早期乳房內出現一局限性紅、腫、熱、痛腫塊, 伴畏寒 , 發熱等全身中毒症 狀。當急性炎症未能及時控制, 數天后迅速發展形成膿腫, 局部 穿刺抽到服液即可確診。急性乳腺炎應注意與炎性乳癌鑑別: ①急性乳腺炎初起多發生在乳腺某一區段, 而炎性乳癌細胞廣泛浸潤皮膚網狀淋巴管, 所以病變累及大部分乳房, 且皮膚呈桔皮樣外觀;②炎性乳腺癌 乳房內可觸及巨大腫塊, 皮膚紅腫範圍甚廣, 但局部壓痛及全身中毒症狀均較輕 , 穿刺細胞學檢查,可找到癌細胞確定診斷。

預防急性哺乳期乳腺炎

乳腺(乳頭、乳暈)炎,是產婦常見的疾病,並嚴重地影響母嬰雙方的健康。無病早防,有病早治。由於認識問題,多數輕防重治。本病是可以預防的,病後要防變,能得到控制。
l. 妊娠期的乳房衛生極為重要,從孕後6個月開始,每天用清潔水或中性肥皂水擦洗乳頭、乳暈,或用白酒(75%酒精也可)棉球蘸塗乳頭及乳暈,以提高局部的抵抗力。
2. 對先天乳頭畸形的,在孕後(其實是愈早愈好)加以矯正。可用小酒蠱扣在乳頭上,外用市帶固定;或用吸奶器吸出,每日1~2次,或行乳房按摩,或用手輕柔的牽拉等。
3.一定要保持乳汁通暢,乳汁淤積是引發乳房炎的重要因素,絕不可忽視。如定時哺乳,每次將乳汁吸盡,如吸不盡,可用吸乳器或按摩擠出,以使乳汁儘量排空。如乳汁過稠,塌發生凝乳阻塞乳管,要多進湯液飲食。
4.情緒要好,負性情緒易引起內火,中醫說的肝鬱氣滯,也能造成積奶。家庭成員要多關照與慰藉產婦,個人樂觀更為現實。
5.對已有乳頭皸裂者要積極治療,絕不可小視。
6.對機體其他的感染病要妥善的治療。
7.要注意乳嬰的口腔衛生,如口腔有病除治療外改用餵奶法。
8.不要養成乳嬰含乳頭睡眠習慣,注意哺乳姿勢。
9.一旦發現乳房有異常變化,應即時處理,以免病情發。
10.多飲用液體,使乳汁變稀,減少淤滯,利於乳汁排出。

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療

1、急性哺乳期乳腺炎在未形成膿腫期的治療:
①患側乳房暫停哺乳,以免影響嬰兒健康;同時採取措施促使乳汁通暢排出(如用吸乳器吸出乳汁等),去除乳汁淤積因素。
②局部理療、熱敷,有利於炎症早期消散;水腫明顯者可用25%的硫酸鎂濕熱敷。
③局部封閉:可促使早期炎症消散。
④全身抗感染:套用抗生素(頭孢黴素類,氧氟沙星,甲哨唑)。
⑤中醫藥治療:以舒肝清熱、化滯通乳為主。另外針灸、挑治、刺血、拔罐、腕踝針、火針等法,都有較好的效果。一般認為,病程愈短,針灸效果愈好,在24小時內治療更佳;病程過長或已化膿者,療效往往較差。
⑥治療乳腺炎的食療方: 
蒲公英粥
【原料】蒲公英60克 金銀花30克 粳米50~100克。
【製作】先煎蒲公英、金銀花,去渣取汁,再入粳米煮作粥。
【用法】任意服食。
【功效】清熱解毒。適用於乳腺炎、扁桃體炎、膽囊炎、眼結膜炎等症。
金針豬蹄湯
【原料】鮮金針菜根15克(或用乾金針菜24克) 豬蹄1隻
【製作】將鮮金針菜根與豬蹄加水同煮。
【用法】吃肉,喝湯。每日1次,連吃3~4次。
【功效】清熱消腫,通經下乳。適用於乳腺炎、乳汁不下。
【用法】宜秋冬季早晚空腹食用。
2、急性哺乳期乳腺炎膿腫形成期:
治療要則是及時切開引流,排出積膿。關鍵在於防治乳汁淤積,同時避免乳頭損傷,並保持局部清潔。妊娠後期(尤其是初產婦)應經常用溫肥皂水洗淨兩側乳頭;如乳頭內陷,一般可藉經常擠捏、提拉矯正之(個別需手術矯正)。要養成定 時哺乳,嬰兒不含乳頭而睡等良好的哺乳習慣。每次哺乳應將乳汁吸空,如有淤積,可借吸乳器或按摩幫助排空乳汁。哺乳後應清洗乳頭。發現乳頭有破損或破裂,要及時治療。注意嬰兒的口腔衛生並及時治療其口腔炎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