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乳腺炎專科醫院

基本信息

乳腺炎的病因
1. 乳汁的淤積:乳汁淤積有利於入侵細菌的生長繁殖。原因有:①乳頭過小或內陷,妨礙哺乳,孕婦產前未能及時

(圖)重慶乳腺炎專科醫院重慶乳腺炎專科醫院

矯正乳頭內陷,嬰兒吸乳時困難;②乳汁過多,排空不完全,產婦沒有及時將乳房內多餘乳汁排空。③乳管不通,乳管本身炎症,腫瘤及外在壓迫, 胸罩脫落的纖維亦可堵塞乳管。
2.細菌的侵入乳頭內陷時嬰兒吸乳困難,易造成乳頭周圍的破損,是細菌沿淋巴管入侵造成感染的主要途徑。另外嬰兒經常含乳頭而睡,也可使嬰兒口腔內炎症直接侵入蔓延至乳管,繼而擴散至乳腺間質引起化膿性感染。其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常見。
乳腺炎的臨床表現
1.急性單純乳腺炎初期主要是乳房的脹痛, 局部皮溫高、壓痛, 出現邊界不清的硬結,有觸痛。
2. 急性化膿性乳腺炎局部皮膚紅、腫、熱、痛 , 出現較明顯的硬結 , 觸痛更加, 同時病人可出現寒戰、高熱、頭痛、無力、脈快等全身虛狀。此時腋下可出現腫大的淋巴結 , 有觸痛 , 化驗血白細胞計到 升高 , 嚴重時可合併敗血症。
3.膿腫形成由於治療措施不得力或病情進一步加重 , 局部組織發生壞死、液化 , 大小不等的感染灶相互融合形成膿腫。 膿腫可為單房性或多房性。淺表的膿腫易被發現 , 而較深的膿腫波動感不明顯, 不易發現。如果乳腺炎病人全身症狀明顯, 局部及全身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時, 要注意進行疼痛部位的穿刺, 待抽出膿液或塗片中發現版細胞來明確膿腫的診斷。
乳腺炎的發病過程
急性乳腺炎有三個發病階段,不同的階段表現不同,治療方法也不一樣,因此,應該了解其發病中的各個階段。
1、初起階段 初起常有乳頭皸裂,哺乳時感覺乳頭刺痛,伴有乳汁鬱積不暢或結塊,有時可有一二個乳管阻塞不通。繼而乳房局部腫脹疼痛,結塊或有或無,伴有壓痛,皮色不紅或微紅,皮膚不熱或微熱。全身症狀不明顯,或伴有惡寒發熱,胸悶頭痛,煩躁容易發脾氣,食欲不振。
2、成膿階段 患乳腫塊不消或逐漸增大,局部疼痛加重,或有搏動性疼痛,甚持續性劇烈疼痛,伴有明顯的觸痛,皮色紅,皮膚灼熱,並有壯熱不退,口渴思飲,噁心厭食,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壓痛。至乳房紅腫熱痛第10天左右,乳房腫塊中央漸漸變軟,按之應指有波動感,局部漫腫發熱,壓痛明顯,穿刺抽吸有膿液,有時膿液可從乳竅中流出,全身症狀加劇。
3、潰後階段 當急性膿腫成熟時,可自行破潰出膿,或手術切開排膿。若膿出通暢,則局部腫消痛減,發熱,怕冷症狀消失,瘡口逐漸癒合。若潰後膿出不暢,腫勢不消,疼痛不減,身熱不退,可能形成袋膿,或膿液波及其他乳絡形成傳囊乳癰。亦有潰後乳汁從瘡口溢出,久治不愈,形成乳漏。
乳腺炎的診斷和鑑別診斷
急性乳腺炎多發生在初產婦哺乳期, 起病急, 早期乳房內出現一局限性紅、腫、熱、痛腫塊, 伴畏寒 , 發熱等全身中毒症 狀。當急性炎症未能及時控制, 數天后迅速發展形成膿腫, 局部 穿刺抽到服液即可確診。急性乳腺炎應注意與炎性乳癌鑑別: ①急性乳腺炎初起多發生在乳腺某一區段, 而炎性乳癌細胞廣泛浸潤皮膚網狀淋巴管, 所以病變累及大部分乳房, 且皮膚呈桔皮樣外觀;②炎性乳腺癌 乳房內可觸及巨大腫塊, 皮膚紅腫範圍甚廣, 但局部壓痛及全身中毒症狀均較輕 , 穿刺細胞學檢查,可找到癌細胞確定診斷。
預防哺乳期乳腺炎
乳腺(乳頭、乳暈)炎,是產婦常見的疾病,並嚴重地影響母嬰雙方的健康。無病早防,有病早治。由於認識問題,多數輕防重治。本病是可以預防的,病後要防變,能得到控制。
l. 妊娠期的乳房衛生極為重要,從孕後6個月開始,每天用清潔水或中性肥皂水擦洗乳頭、乳暈,或用白酒(75%酒精也可)棉球蘸塗乳頭及乳暈,以提高局部的抵抗力。
2. 對先天乳頭畸形的,在孕後(其實是愈早愈好)加以矯正。可用小酒蠱扣在乳頭上,外用市帶固定;或用吸奶器吸出,每日1~2次,或行乳房按摩,或用手輕柔的牽拉等。
3.一定要保持乳汁通暢,乳汁淤積是引發乳房炎的重要因素,絕不可忽視。如定時哺乳,每次將乳汁吸盡,如吸不盡,可用吸乳器或按摩擠出,以使乳汁儘量排空。如乳汁過稠,塌發生凝乳阻塞乳管,要多進湯液飲食。
4.情緒要好,負性情緒易引起內火,中醫說的肝鬱氣滯,也能造成積奶。家庭成員要多關照與慰藉產婦,個人樂觀更為現實。
5.對已有乳頭皸裂者要積極治療,絕不可小視。
6.對機體其他的感染病要妥善的治療。
7.要注意乳嬰的口腔衛生,如口腔有病除治療外改用餵奶法。
8.不要養成乳嬰含乳頭睡眠習慣,注意哺乳姿勢。
9.一旦發現乳房有異常變化,應即時處理,以免病情發。
10.多飲用液體,使乳汁變稀,減少淤滯,利於乳汁排出。
乳腺炎的治療
炎症初期嬰兒可以繼續哺乳, 但餵奶前後應清潔乳頭、嬰兒的口腔及乳頭周圍,這樣可起到疏通乳管,防止乳汁淤積的作用。套用吸乳器排空乳汁,用中藥外敷以促進炎症的吸收或配合理療。
補充:
急性乳腺炎有什麼症狀?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膿性病症,一般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多見於初產婦的哺乳期。細菌可自乳頭破損或皸裂處侵入,亦可直接侵入乳管,進而擴散至乳腺實質。一般來講,急性乳腺炎病程較短,預後良好,但若治療不當,也會使病程遷延,甚至可並發全身性化膿性感染。急性乳腺炎中醫稱之為“乳癰”。
急性乳腺炎在開始時患側乳房脹滿、疼痛,哺乳時尤甚,乳汁分泌不暢,乳房結塊或有或無,全身症狀可不明顯,或伴有全身不適,食慾欠佳,胸悶煩躁等。然後,局部乳房變硬,腫塊逐漸增大,此時可伴有明顯的全身症狀,如高燒、寒戰、全身無力、大便乾燥等。常可在 4~5日內形成膿腫,可出現乳房搏動性疼痛,局部皮膚紅腫,透亮。成膿時腫塊中央變軟,按之有波動感。若為乳房深部膿腫,可出現全乳房腫脹、疼痛,高熱,但局部皮膚紅腫及波動不明顯,需經穿刺方可明確診斷。有時膿腫可有數個,或先後不同時期形成,可穿破皮膚,或穿入乳管,使膿液從乳頭溢出。破潰出膿後,膿液引流通暢,可腫消痛減而愈。若治療不善,失時失當,膿腫就有可能穿破胸大肌筋膜前疏鬆結締組織,形成乳房後膿腫;或乳汁自創口處溢出而形成乳漏;嚴重者可發生膿毒敗血症。急性乳腺炎常伴有患側腋窩淋巴結腫大,有觸痛;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數增加。
(詳情請瀏覽網站)
常見的主要有兩種類型:
1.急性單純乳腺炎初期主要是乳房的脹痛, 局部皮溫高、壓痛, 出現邊界不清的硬結,有觸痛。這種單純性的乳腺炎通過幾次按摩就可以避免打吊針的痛苦了。
2.急性化膿性乳腺炎局部皮膚紅、腫、熱、痛 , 出現較明顯的硬結 , 觸痛更加, 同時病人可出現寒戰、高熱、頭痛、無力、脈快等全身虛狀。此時腋下可出現腫大的淋巴結 , 有觸痛 , 化驗血白細胞計到 升高 , 嚴重時可合併敗血症。這種情況必須去醫院打消炎針,等炎症消後再做疏通,因為輸液只能起到消炎的作用並不能疏通乳腺,為了避免乳腺炎的再次發生建議各位媽媽首先讓乳腺得到通暢。
急性乳房炎(急性化膿性乳腺炎)
概述
急性乳房炎是乳房的急性化膿性感染,絕大部分發生在產後哺乳的婦女,尤以初產婦多見,發病常在產後3~4周。
病因
急性乳房炎的發生原因,除產後全身抵抗力下降外,尚有以下兩大誘因。
(一)乳汁淤積:此為發病的重要原因。乳汁淤積的原因有:乳頭髮育不良(過小或內陷)妨礙哺乳;乳汁過多或嬰兒吸乳少,致乳汁不能完全排空;乳管不通,影響排乳。
(二)細菌侵入:乳頭破裂,乳暈周圍皮膚糜爛,這是感染的主要途徑。嬰兒口腔感染,吸乳或含乳頭睡眠,致使細菌直接進入乳管也是感染的途徑之一。
症狀
初期患者乳房腫脹疼痛;患處出現壓痛性硬塊,表麵皮膚紅熱;同時可出現發熱等全身症狀。炎症繼續發展,則上述症狀加重,此時,疼痛呈搏動性,患者可有寒戰、高熱、脈搏加快等。患側腋窩淋巴結常腫大,並有壓痛。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及核左移。炎症腫塊常在數日內軟化形成膿腫,表淺的膿腫可觸及波動,深部的膿腫需穿刺才能確定。乳房膿腫可以是單房性的,也可因未及時引流而擴展為多房性的;或自外穿破皮膚,或膿腫破潰入乳管形成乳頭溢膿;同一乳房也可同時存在數個病灶而形成多個膿腫。深部膿腫除緩慢向外破潰外,也可向深部穿至乳房與胸肌間的疏鬆組織中,形成乳房後膿腫。嚴重急性乳房炎可導致乳房組織大塊壞死,甚至並發敗血症。
檢查
血常規檢查白細胞一般升高。初期B超無明顯變化,晚期可有膿腔形成。
治療
一、急性乳房炎在未形成膿腫期的治療:
(一)患側乳房暫停哺乳,以免影響嬰兒健康;同時採取措施促使乳汁通暢排出(如用吸乳器吸出乳汁等),去除乳汁淤積因素。
(二)局部理療、熱敷,有利於炎症早期消散;水腫明顯者可用25%的硫酸鎂濕熱敷。
(三)局部封閉:可促使早期炎症消散。
(四)全身抗感染:套用抗生素(頭孢黴素類,氧氟沙星,甲哨唑)。
(五)中醫藥治療:以舒肝清熱、化滯通乳為主。
二、急性乳房炎膿腫形成期:
治療要則是及時切開引流,排出積膿。關鍵在於防治乳汁淤積,同時避免乳頭損傷,並保持局部清潔。妊娠後期(尤其是初產婦)應經常用溫肥皂水洗淨兩側乳頭;如乳頭內陷,一般可藉經常擠捏、提拉矯正之(個別需手術矯正)。要養成定時哺乳,嬰兒不含乳頭而睡等良好的哺乳習慣。每次哺乳應將乳汁吸空,如有淤積,可借吸乳器或按摩幫助排空乳汁。哺乳後應清洗乳頭。發現乳頭有破損或破裂,要及時治療。注意嬰兒的口腔衛生並及時治療其口腔炎症。
乳腺炎分為哺乳期乳腺炎、漿細胞性乳腺炎和其它類型乳腺炎,其中漿細胞性乳腺炎容易被許多醫生誤診誤治,下面重點補充介紹一下:
【概念】
漿細胞性乳腺炎,又叫導管擴張症,中醫叫粉刺性乳癰,俗稱導管炎,簡稱漿乳。
漿乳不是細菌感染所致,而是導管內的脂肪性物質堆積、外溢,引起導管周圍的化學性刺激和免疫性反應,導致大量漿細胞浸潤,故稱漿細胞性乳腺炎。反覆發作,破潰後形成瘺管,可以繼發細菌感染,長久不愈。所以說是一種特殊的乳腺炎症
漿乳不同於一般的哺乳期化膿性乳腺炎,很多人不認識這種病,把他誤認為一般細菌感染,或誤診為乳腺結核,最可怕的是誤診為乳腺癌誤切乳房。
【發病原因】
漿細胞性乳腺炎發生與乳頭髮育不良有關,像乳頭內翻、乳頭分裂等,內翻的乳頭成為藏污納垢的地方,常有粉刺樣東西,有時還會有異味。乳頭畸形也必然造成導管的扭曲、變形。導管就很容易堵塞,導管內容物為脂性物質,浸蝕管壁造成外溢,引起化學性炎症,大量淋巴細胞、漿細胞反應,形成小的炎性包塊。
【臨床特點】
1、 與妊娠哺乳無關,即不是在哺乳期發病。
2、 多數病人伴有乳頭的各種畸形或導管擴張。
3、 年輕婦女多,未婚的也不少
4、 反覆發作,長久不愈的乳暈旁瘺管或慢性炎性腫塊。有一例病史長達13年。
5、 本病並不少見,約占乳腺病人的10%,
1、 發生於非哺乳期, 年輕甚至未婚婦女。我們還治過一例男性,所以與哺乳無關。
2、 多數伴有乳頭髮育不良或乳頭畸形,像乳頭內翻、乳頭分裂、乳頭扁平等等。
3、初起為乳暈旁的局部紅腫、疼痛,反覆發作,長久不愈。
這是乳腺大導管阻塞,導管內油脂性的物質積聚和外溢,導致導管周圍的化學性炎症,大量的漿細胞浸潤,所以就稱為漿細胞性乳腺炎,是一種免疫性反應。此時的炎症並非細菌感染。一般不發燒,可以自行消退吸收,但反覆發作。
局部的紅腫如果破潰,或切開,繼發細菌感染,形成瘺管,很難癒合。因為瘺管的內口在乳頭下的輸乳管或大導管內,此處已化生為鱗狀上皮,就像肛瘺的內口一樣,不切除這個病灶的核心,也就是瘺管的內口,就不會徹底治癒。
4、毀形嚴重:多次的切開、破潰,斑痕累累,乳頭扭曲,乳房變形。如果病變多發,反覆不徹底的手術,乳房毀形更加嚴重。
5、容易誤診、誤治:
急性期如果缺乏專業知識會誤診為一般的小膿腫,以為切開換幾次藥就能好;多發瘺管,膿水不斷,可誤診為乳腺結核;最可怕的是誤診為乳癌做了根治術。如果初起的病灶離乳頭較遠,或位置深在,這種慢性炎症的腫塊,會引起皮膚粘連,與乳腺癌不易鑑別。有人因為病變長期不愈,要求把乳房整個切除(乳房單純切除術)。這樣實在可惜。
【類型】
漿乳臨床分為兩個類型:
瘺管型:
即慢性復發性乳暈旁膿腫或瘺管,又叫“導管炎”。多見於未婚少女或年輕婦女, 90%伴有乳頭髮育畸形,例如乳頭分裂、乳頭內翻或內陷、或乳頭過小或扁平。因為乳頭髮育不良,乳頭內翻必然造成導管扭曲變形,內容物排出不暢。乳頭內翻使自然脫落的表皮細胞積聚、潮濕而糜爛,引發輸乳管出口的堵塞,大導管內脂肪類物質積聚、變性,刺激導管壁引發導管周圍的炎性反應。因為類脂性物質是自體產生的,誘發的炎症屬於變態反應,細胞免疫反應。而不是像哺乳期急性乳腺炎那樣由細菌感染引發的化膿性炎症。故炎性反應緩慢,初起症狀輕微,不發燒,疼痛不劇烈。一直到乳暈旁的某一部分出現紅腫或一個小膿包才去就醫。
不幸的是一般非乳腺專業的醫生不認識這個病,以為像體表其他部位的小膿腫一樣切開引流就好了。切開或自行破潰就是瘺管的外口,其實瘺管早已形成,瘺管的內口就在乳頭下的輸乳管或接近輸乳管的大導管,大導管原來的柱狀上皮細胞化生成鱗狀上皮(與輸乳管及乳頭皮膚一樣了),形成炎性壞死病灶。如果不切除內口處的病灶和整個瘺管,外口是不會癒合的,切開引流只能解決膿腫問題,是不能徹底治癒這個病的。
腫塊型:
即慢性炎症包塊,可有多處破潰。多見於中年婦女,多伴有乳頭內翻或分裂,但也有乳頭正常者。發病可能與導管擴張有關。腫塊距乳頭較遠,與皮膚粘連,很像乳癌。腫塊呈慢性炎性改變,質地韌,邊界不清,輕微壓痛,可以突然增大,或有時大,有時小。紅腫破潰,形成多處複雜的瘺管或竇道,破潰口總與乳頭後的病灶相連,所以局部切開清瘡不可能癒合。
這種腫塊型的漿乳在診斷上的最大問題是如何與乳癌相鑑別,曾有誤行乳癌根治術的報導。必要時可穿刺做細胞學檢查。如果確診為漿乳,炎性包塊較大,用中藥治療,使腫塊變小。一般需服藥一個月以上,爭取最佳的手術時機,徹底切除病灶,最大限度的保留乳腺正常組織,保持乳房外形,並做乳頭內翻整形術,
總之,漿乳很常見,人們不認識,醫生誤治、誤診率很高。根據我們的160多例的治療經驗,可以總結如下幾條:
1、 只要認識漿乳,診斷並不困難。
2、 採用中醫治療創造手術條件,抓住最佳手術時機切除病灶。
3、 雖然住院時間長,但漿乳是可以徹底治癒的,永不復發。
4、 手術需要一定經驗,既要切除病變,又要保證乳房和乳頭的外形。
【治療方法】
1、 急性期消炎,因為不是細菌引起的,所以不必用抗菌素,中藥清熱解毒, 消腫散結。但不宜苦寒過重,越用涼藥,腫塊越不消。
2、慢性期用溫熱藥——陽和湯加減。
3、選擇最佳手術時機最重要。
發作間期,即傷口癒合期是最佳手術時機,可有些人認為病好了還做什麼手術?等到再次紅腫、破潰,如此耽誤了很長時間。
如果傷口不能癒合,待急性炎症消退,傷口最淺表時手術,這時手術後就有感染的可能。
4、手術成功的關鍵是翻轉乳暈,徹底清除病灶,清潔所有創面。
5、 手術的技術關鍵是保持外形的完美,必需做乳頭內翻的整形術。
漿細胞性乳腺炎為什麼會誤診誤治?
漿細胞性乳腺炎病灶多在乳暈附近,局部紅腫,疼痛。一般不發燒。過幾天可以自行消退,當勞累、感冒等抵抗力低下時再次發作,但一次比一次重,腫塊逐漸變大,紅腫,一般醫生認為是小膿腫,或用抗菌素打針、輸液,最後切開引流,這樣就形成了瘺管,難以癒合。有時紅腫自行破潰,同樣長久不愈。
發生於中老年婦女的漿乳,是導管擴張,導管壁退行性改變所致。
病灶還可多處發生,形成多個瘺管,甚至彼此相通,乳房千瘡百孔。就很像乳腺結核。
腫塊如果離乳頭較遠,與皮膚發生粘連,就很像乳癌。
所以應當了解漿乳,不延誤診斷,爭取一次性治癒。
急性乳腺炎的自我護理:
急性乳腺炎是指乳腺組織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多發於初產婦,由於乳腺皸裂,乳腺導管開口阻塞,引起浮汁壅積而致。本病起病急,初起乳房腫脹、疼痛,皮膚不紅或微紅,繼之局部硬結漸漸增大,疼痛加劇,伴發熱。如不積極治療,常轉化或膿腫。做好自我護理是防治本病的重要措施。
1、早期按摩和吸乳是關健。患者可用手指順乳頭方向輕輕按摩,加壓揉推,使乳汁流向開口,並用吸乳器吸乳,以暢通阻塞的乳腺管口。吸通後應儘量排空乳汁,勿使壅積。
2、中藥外敷。取硝芒100克,研細,加入麵粉調成糊劑。貼敷於息側乳房局部,可減輕乳房疼痛。
3、哺乳期要保持乳頭清潔,常用溫水清洗乳頭,定時哺乳,每次應儘可能將乳汁排空。如乳汁過多嬰兒不能吸盡,應藉助吸乳器將乳汁排空;發熱,體溫達39攝氏度時不宜吸乳。
4、不宜讓嬰兒含乳頭睡覺,哺乳後用胸罩將乳房托起。
5、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辛辣。
6、情志不暢亦與本病有關,要勸導病人解除煩惱,消除不良情緒,注意精神調理。
防治乳腺炎的自我按摩法:
推撫法:患者取坐位或側臥位,充分暴露胸部。先在患側乳房上撒些滑石粉或塗上少許石蠟油,然後雙手全掌由乳房四周沿乳腺管輕輕向乳頭方向推撫50~100次。
揉壓法:以手掌上的小魚際或大魚際著力於患部,在紅腫脹痛處施以輕揉手法,有硬塊的地方反覆揉壓數次,直至腫塊柔軟為止。
揉、捏、拿法:以右手五指著力,抓起患側乳房部,施以揉捏手法,一抓一松,反覆施術10~15次。左手輕輕將乳頭揪動數次,以擴張乳頭部的輸乳管。
振盪法:以右手小魚際部著力,從乳房腫結處,沿乳根向乳頭方向作高速振盪推趕,反覆3~5遍。局部出現有微熱感時,效果更佳。
乳腺炎的預防
①避免乳汁淤積。
②防止乳頭損傷,有損傷時要及時治療。
③不要給孩子養成含乳頭睡覺的習慣。
乳腺炎的治療
乳腺炎的治療乳房有紅、腫、熱、痛但尚未形成膿腫時,可採取以下方法治療:
①促進乳汁排空:當感到乳房疼痛、腫脹甚至局部皮膚發紅時,要勤給孩子餵奶,讓孩子儘量把乳房裡的乳汁吃乾淨,必要時可用抽吸的方法排空乳房。當炎症加重,皮膚水腫,硬而發燙,呈紫藍色,乳頭水腫。腋窩處有腫痛的硬結,以致手臂不能靠到軀幹,這是副乳腺泌乳過度所致。套用手法擠奶,每天7~8次,每次儘量將乳汁排空,可用油木梳背部向乳頭方向輕輕按摩以疏通乳腺,必要時可請外科醫生幫助推拿,這是治療早期乳腺炎,防止炎症進一步發展的最有效的措施。
②局部理療和熱敷:可用周林頻譜儀理療或用熱毛巾熱敷,每次20~30分鐘,每天3~4次,對早期炎症有效。
③套用抗生素:在上述方法無效時,應及時加用青黴素或其他抗生素,肌肉注射或靜脈點滴均可。
④中藥治療:中醫民間有許多外用藥方,治療乳腺炎有顯效。也可將仙人掌搗碎後,敷在乳房炎塊處,外面敷上乾淨的紗布,每天換1~2次,2~3天可見效。
乳腺局部化膿時的治療方法
①讓孩子只吃健康一側乳房的母乳。
②必需到外科治療,將局部的膿腫切開引流,堅持換藥,以促儘快癒合。
③配合理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
④結合中醫藥治療。

乳腺病治療技術目前領先技術是“經絡浸透療法”。“經絡浸透療法”是根據中醫經絡理論和浸透藥物刺激中樞神經產生的反饋調節機理,採用循環局部注射特殊藥物達到疏通經絡、軟堅散結、止痛消炎的治療乳腺疾病的新療法。臨床專家對上千例乳腺患者跟蹤調查發現,此新技術相對安全簡便。
“通過對穴位注射、紅外光離子導入及微波治療,同時配以中醫調理療法和激素平衡療法,能降低雌激素水平,阻斷受體與雌激素結合,中西醫結合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重慶華山醫院乳腺病專家徐主任介紹說,經絡浸透療法是一項獨具特色的治療技術,可以根據不同患者的個體體徵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從而能夠更好地為患者進行治療。

健康指導熱線:023-67123456 QQ諮詢:100968120
地址:重慶市江北區紅旗河溝汽車樞紐站旁,渝通賓館對面
網上就醫平台:www.67123456.com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