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常發生於第一次分娩後,根據病變發展過程分以下兩種類型:淤積性乳腺炎和化膿性乳腺炎。產褥期乳腺炎即急性乳腺炎時乳房的化膿性感染,幾乎所有病人均為初產婦,發病多在產後3~4周,臨床主要表現為乳房的紅、腫、熱、痛,局部腫塊、膿腫形成,體溫升高,白細胞計數增高。在膿腫形成前以抗感染促進乳汁排出為主,膿腫形成後以切開引流為主。預後較好。

基本信息

簡介

哺乳期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是指發生於婦女哺乳期的乳腺急性炎症。發病率占產婦10%,初產婦多見,多發生於產後的2~6周,系由細菌感染所致。致病菌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少數可為鏈球菌。正常婦女哺乳期乳腺腺管高度擴張,分泌大量乳汁並通過乳頭排出。若乳頭有擦傷、皸裂,細菌可直接由乳頭破口侵入,腺管內瘀積的乳汁則成為良好的培養基,使細菌大量繁殖;導致乳腺炎的發生。

多發生於產後絕大多數為初產婦多在葡萄球菌感染因乳管阻塞乳汁淤積細菌直接未見侵入所致或細菌自乳頭或乳暈的皸裂處侵入乳管並沿淋巴引流導管乳腺小葉感染 。目前都認為你在哺乳期得乳腺炎大多是因為“乳汁淤積”。乳汁淤積是由於乳汁分泌的速度比排出的速度要快造成的,通常這是因為寶寶吃奶時不能很好地吸空乳房。這種情況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寶寶含住乳頭的方法不正確。如果你的寶寶和你都不知道怎么正確含住乳頭,你的乳汁就無法被有效吸空。
其他一些導致哺乳期乳腺炎的原因包括脹奶、餵奶時間過於固定或者乳房受到外傷等,這些都會造成乳汁淤積而導致乳腺炎。感染性乳腺炎可能是由於乳汁淤積或細菌侵入所引起的,不過現在還不清楚導致感染的病原體具體是如何進入乳房的。有一些患乳腺炎的女性同時也有乳頭破裂的現象,因此感染可能就是通過乳頭上的裂口進入到乳房的淋巴系統。不過,有些專家認為乳腺炎和乳頭破裂都是由於寶寶含住乳頭的方法不正確所引起的,因此這兩者常常同時出現。 如果你是第一次當媽媽,哺乳期得乳腺炎的可能會更大,不過有母乳餵養經驗的媽媽對乳腺炎也並沒有免疫性。乳腺炎可能發生在哺乳期的任何時候,但是在生完寶寶的頭一個月,你和寶寶剛剛開始母乳餵養時最常見。

發病原因

哺乳期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

1、由於初產婦乳房未經過哺乳過程,乳管還不通暢,而初乳又比較黏稠不易排出,易造成乳汁鬱積成塊,乳房腫脹疼痛。
2、新產婦乳頭皮膚嬌嫩,嬰兒吮吸咬嚼致乳頭破損,引起乳腺管感染髮炎,乳腺紅腫疼痛。
3、乳房受到擠壓造成局部瘀奶,由於沒有及時排出,鬱結成腫塊。
4、乳房先天發育不良,乳頭內陷,嬰兒無法吸乳,乳汁不能排出。
5、隆胸手術後婦女,乳房正常結構功能受到破壞,不能正常哺乳
6、產後心情鬱悶忿怒,精神緊張,加之飲食不節,過食膏粱厚味,致肝鬱氣滯,脾胃運化不利,濕熱蘊結,氣血凝滯,阻塞乳絡。
因此急性乳腺炎的發生是因各種治病因素引起乳汁鬱積,乳絡阻塞,氣血淤滯,化熱釀毒以致肉腐成膿。臨床上以乳房結塊、紅、腫、熱、痛伴有發熱等全身症狀並容易發生傳囊為特徵。
西醫認為急性乳腺炎是在乳汁淤積的基礎上,細菌通過乳頭進入乳房引起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其致病菌多為金黃色葡萄菌。常發生於未滿月的哺乳期婦女,尤以初產婦多見。乳汁淤積,排乳不暢是發病的主要原因。產後體虛,免疫力低下、母親個人衛生較差,容易發生本病。因此,積極預防和治療本病是產後乳房保健的重要內容。

症狀

1、急性單純乳腺炎初期主要是乳房的脹痛,局部皮溫高、壓痛,出現邊界不清的硬結,有觸痛。
2、急性化膿性乳腺炎局部皮膚紅、腫、熱、痛,出現較明顯的硬結,觸痛更加,同時病人可出現寒戰、高熱、頭痛、無力、脈快等全身虛狀。此時腋下可出現腫大的淋巴結,有觸痛,化驗血白細胞計數升高,嚴重時可合併敗血症。
3、膿腫形成:由於治療措施不得力或病情進一步加重,局部組織發生壞死、液化,大小不等的感染灶相互融合形成膿腫。
膿腫可為單房性或多房性。淺表的膿腫易被發現,而較深的膿腫波動感不明顯,不易發現。

臨床表現

哺乳期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

1、郁滯期:初起常有乳頭皸裂,哺乳時感覺乳頭刺痛,有時可有一、二個乳管阻塞不通。繼而乳房局部腫脹疼痛,腫塊或有或無,伴壓痛,皮膚微紅,乳汁分泌不暢,伴有惡寒發熱、頭痛、胸悶不舒、飲食欠佳,大便乾,舌苔薄黃或黃膩、脈象弦數等。
2、成膿期:患乳腫塊不消或逐漸增大,皮膚紅腫發熱,局部疼痛明顯加重,如雞啄樣或搏動性疼痛,患處拒按。伴高熱不退,神疲乏力,噁心厭食,同側淋巴結腫大壓痛,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此時腫塊中央漸軟,按之有波動應指感,查血象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局部穿刺有膿。
3、潰後期:急性膿腫成熟時可自行破潰出膿,或手術切開排膿。若潰後膿出通暢,局部腫消痛減,寒熱漸退,瘡口逐漸癒合。若膿腔部位較深,或有多個膿腔,潰後膿出不暢,腫勢不消,疼痛不減,身熱不退,而形成袋膿或傳囊乳癰。若久治不愈,乳汁夾雜有清稀膿液自瘡口溢出,則成乳漏,收口緩慢,致斷奶後方能收口。

檢查

1、血常規檢查:初期白細胞計數一般正常,成膿期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數增加。若並發膿毒敗血症時,白細胞總數常在16×109/L以上,中性粒細胞常達0.85以上。
2、局部診斷性穿刺:對於急性乳腺炎是否已形成膿腫,尤其是深部膿腫,可行穿刺抽膿術,有助於確診並判斷膿腫的位置。
3、B型超聲檢查:炎症區乳房組織增厚,內部回聲較正常低,分布欠均勻,當有膿腫形成時,可見數目不一、大小形態不等的無回聲區,邊緣欠清晰。如膿液較稠厚時,則可見分布不均低回聲區,較大膿腫的深部回聲較淺部稍高而密,兩者之間可見液平面,內部有不均勻的光點或光團。
4、膿液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有助於確定致病菌種類,可針對性地選擇抗生素

診斷標準

哺乳期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

診斷依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症診斷療效標準》。
1、初起乳房內有疼痛性腫塊,皮膚不紅或微紅,排乳不暢,可有乳頭破裂糜爛。化膿時乳房腫痛加重,腫塊變軟,有應指感,潰破或切開引流後,腫痛減輕。如膿液流出不暢,腫痛不減,可有“傳囊”之變。潰後不收口,滲流乳汁或膿液,可形成乳漏。
2、多有惡寒發熱,頭痛,周身不適等症。
3、患惻腋下可有淋巴結腫大。
4、患者多數為哺乳婦女,尤以未滿月的初產婦為多見。
5、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
哺乳期乳腺炎根據病史和查體均能做出正確的診斷,凡在哺乳的年輕婦女出現乳房局部脹痛、結塊、伴發熱,推薦血常規檢查白細胞計數增高時,本病診斷應是較容易的。對乳房疼痛明顯、腫塊增大,局部紅、腫、熱、痛,呈持續性、搏動性疼痛,患處拒按,常伴惡寒發熱。一般發病至7-10天左右則可形成乳房膿腫,腫塊中央變軟有波動感,擠壓乳頭時可有黃稠膿液溢出。同側腋下淋巴結腫大、觸痛。推薦局部診斷性穿刺檢查或B型超聲檢查。對乳房深部膿腫則推薦B型超聲檢查。

治療措施

哺乳期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

1.早期注射休息,暫停患側乳房哺乳,清潔乳頭、乳暈,促進乳汁排泄(用吸乳器或吸吮),凡需切開引流者應終止哺乳。

2.局部用25%硫酸鎂濕熱敷、理療。

3.早期可採用青黴素80萬~100萬U加1%~2%普魯卡因10ml溶於等滲鹽水10~20ml中,在腫塊周圍封閉注射。

4.全身套用抗生素。為防治嚴重感染及敗血症,根據細菌培養及藥敏選用抗生素,必要時靜脈滴注抗生素。

5.中藥清熱解毒劑。

6.膿腫已形成應及時切開引流,切口一般以乳頭、乳暈為中心呈放射形,乳暈下淺膿腫可沿乳暈做弧形切口,膿腫位於乳房後,應在乳房下部皮膚皺襞1~2厘米做弧形切口。

哺乳期乳腺炎治療注意事項:

(1)局部熱敷,這種哺乳期乳腺炎治療方法促進乳汁通暢排出,若局腫脹明顯者可用25%的硫酸鎂濕熱敷。同時囑患者每3至4小時一次沿乳根至乳頭方向按摩8至10分鐘,並儘量擠淨乳汁或輔以吸乳器吸出。

(2)局部紅腫熱痛明顯者在哺乳期乳腺炎治療同時予以青黴素100萬u10-20ml從炎塊四周封閉。每4-6小時重複。

(3)早期乳腺炎,症狀輕微者可不停止哺乳,這是我們現在對哺乳期乳腺炎治療方法的一個優點。

(4)哺乳期乳腺炎治療對於病程在6~10天以上的慢性乳腺炎,可加用靜滴青黴素類藥物全身抗炎治療,多在1~2周內治癒。

哺乳期乳腺炎形成膿腫者行手術切開排膿,引流後均在2周內治癒,這就是哺乳期乳腺炎治療方法選擇正確後的一個顯著優點。積乳囊腫待炎症控制後經穿刺抽出積乳後可治癒。

治療方法

哺乳期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

1、郁滯期。對乳房局部腫痛,乳汁不通,瘀乳明顯的先行指抓法乳房按摩,疏通乳管,使淤滯乳汁得以排出。方法是在患側乳房塗上少許潤滑油或滑石粉,用手五指由乳房四周輕輕向乳頭方向按摩,但不宜用力擠壓或鏇轉按壓,而是沿著乳管方向把淤滯的乳汁逐步推出。在按摩的同時輕揪乳頭數次,擠壓乳暈,以擴張乳頭部的乳管。按摩至乳汁排出通暢。然後局部外敷金黃膏,以清熱解毒,活血消腫,再配合微波照射。治療每日一次,乳汁定時吸出。並內服湯藥以疏肝清熱,通乳消腫為主。方用:乳癰湯劑:柴胡10g、銀花24g、公英30g、赤芍15g、丹皮15g、王不留行10g、漏蘆10g、夏枯草15g、瓜簍15g、當歸15g、陳皮6g、橘葉10g、甘草10g。熱重加生石膏30g;腫痛重者加乳香10g、沒藥10g、元胡10g川楝10g;惡露未盡加歸尾15g、益母草15g、川芎10g;回乳加焦麥芽30g、焦山楂30g。每日一付,水煎200ml,2次/日。
2、成膿期。乳房腫痛一周以上,伴高熱不退,神疲乏力,納差,舌苔黃膩,脈弦數,乳房紅腫面積較大,腫塊周圍硬中間軟按之有波動感,或穿刺有膿的須及時行局麻下切開引流,或火針引流。選取波動最明顯處作放射狀小切口,行切開引流術後傷口內填本院自治生機象皮膏紗條以祛腐生肌,每日換藥並行乳房按摩排除瘀乳,周圍組織硬塊外敷金黃膏。每日換藥,配合內服中藥宜清熱解毒,托里透膿為主,用透膿散加味:柴胡10g、當歸15g、生黃芪30g、炒山甲10g、川芎10g、皂角刺20g、銀花20g、連翹20g、生梔子10g、瓜蔞20g、川楝15g、丹皮10g、茯苓15g、膿排盡後若瘡口漏奶可在上方用紗布墊加壓,壓住乳管斷端3-4天可止。
3、潰後期。潰後或切開排膿後,一般寒熱漸退,腫消痛減,瘡口逐漸癒合。若潰後膿出不暢,腫塊不消,疼痛不減,身熱不退,則已出現袋膿現象;若膿液侵及其他腺葉,則成傳囊乳癰;有時可見乳汁從瘡口溢出或膿水清稀,形成乳漏,收口緩慢。治療以益氣養血,和營托毒。方用托里消毒散加減:黃芪30g、黨參12g、白朮12g、茯苓15g、當歸10g、川芎10g、穿山甲10g先煎、皂角刺30g、蒲公英15g、白芷10g、甘草6g。

預防保健

1、哺乳期瘀乳引起的急性乳腺炎早期要積極治療。做好乳房按摩,對疏通乳管,排出腐乳,消腫散結,起到重要作用。伴有乳頭破裂感染的及時治療。
2、病程超過10天,乳房皮色鮮紅,壯熱不退,疼痛加重,硬塊中央變軟,按之有波動感,則已化膿。要及時引流,以免引起傳囊之變。
3、婦女在妊娠末期套用75%的酒精擦試乳頭,或用溫水洗,以增強乳房皮膚的柔韌和抵抗力。擠出乳管內的脂栓。乳頭內陷者,懷孕前需用手擠出乳頭,按摩牽拉糾正之。
4、養成定時哺乳習慣,注意乳頭清潔。產婦乳汁過多,哺乳後尚未排盡時,可用吸奶器或用手擠壓按摩,使乳汁排出,防止淤積。
5、如有乳頭擦傷、皸裂或身體其他部位有化膿性感染時,應及時治療。
6、產後飲食調養注意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的攝入。多飲水,心情舒暢,保證充足睡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