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式相親

快餐式相親

快餐式相親,就是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家人安排好,來到家中跟自己見面。這也逐漸成為節假日大齡青年回老家之後的被迫選擇。

簡介

從2015年開始,1990年及以後出生的人群,慢慢進入25歲的法定“晚婚”年齡,成為待娶、待嫁的主要人群。不知不覺間,80後逐漸退出相親大舞台,90後晉級待婚主力。

“今年寒假剛回家,爸媽就把單人床換成了雙人床!”這是中國人民大學一位90後男生遭遇的尷尬。父母雖然沒有明著催婚,卻用實際行動暗示,他已經不小了,到了該找個伴侶的年紀。遭遇類似經歷的,還有在上海就讀研一的女大學生阿娟(化名)。她告訴中新網生活頻道:“我家是農村的,家人的觀念比較傳統,女孩子一旦過了25歲,還沒結婚沒男朋友,就很難‘出手’了”。因此,今年春節,還沒過24歲生日的她已有三次相親經歷。“過年走親戚,被問得最多的就是‘對象’”,“我沒對象,對不起誰了”,不少90後大學生紛紛吐槽。

很多標榜“新新人類”的90後們,熱衷於家人、親朋張羅的傳統相親方式,遠勝於婚戀網站、電視相親節目、婚介公司組織的相親大會等新型交友方法。網友@在河之洲介紹:“婚戀網站能促成有緣人,周圍也有同學註冊了交友賬號,但是我還沒遇到過成功的例子。畢竟網路具有虛擬性,不能全信。”還有網友表示:“熟人牽線搭橋的相親,起碼對這個人的背景有一定了解,即使不成也不至於上當受騙。網路上的就不好說了,實名又怎樣,在婚戀網站上找對象最終騙財騙色的例子很常見。”

調查

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發起的一項調查顯示,將近一半的大學生認為,到了適婚年齡仍然單身就接受相親,只有17.67%大學生表示,相親不靠譜,不接受這種交友方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