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牛存人

十牛圖乃宋代廓庵師遠藉‘牧牛’之十階段表示修行過程之十種次第,並附上序、頌以評唱之。 其第七階段即‘忘牛存人’,系比喻修行到達圓熟、物我一如、無事安閒之境地。 乃藉牧牛人既已歸家,自然忘卻手中之牛,比喻主觀之‘人’和客觀之‘牛’無有對立之境界。

忘牛存人:為十牛圖之第七圖所表示之境界。十牛圖乃宋代廓庵師遠藉‘牧牛’之十階段表示修行過程之十種次第,並附上序、頌以評唱之。其第七階段即‘忘牛存人’,系比喻修行到達圓熟、物我一如、無事安閒之境地。乃藉牧牛人既已歸家,自然忘卻手中之牛,比喻主觀之‘人’和客觀之‘牛’無有對立之境界。
十牛圖頌忘牛存人序七(卍續一一三·四六○上):‘法無二法,牛且為宗,喻蹄兔之異名,顯筌魚之差別。如金出礦,似月離雲,一道寒光,威音劫外。頌曰:騎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閒;紅日三竿猶作夢,鞭繩空頓草堂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