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後勤補給線

志願軍後勤補給線

抗美援朝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運用人力、物力及各種技術手段,保障作戰需要、部隊生活和軍隊建設方面的後勤工作,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向前線運送物資的汽車隊穿過敵機炸彈封鎖區向前線運送物資的汽車隊穿過敵機炸彈封鎖區

組建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運用人力物力及各種技術手段保障作戰需要部隊生活軍隊建設方面的後勤工作,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1950年7月31日,中央軍事委員會根據朝鮮戰局的發展,確定以第13兵團為主組成東北邊防軍。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東北軍區後勤部組建三個後勤分部,共約7000人,部署三條通往戰區的縱向兵站線,突擊前運作戰物資補充修理技術裝備,組建了有4.5萬張床位的醫院和由3萬多人組成的民工擔架隊。10月23日,東北軍區後勤部組成前方後勤指揮所入朝,統一組織戰區後勤工作。

1950年10月—1951年6月,志願軍協同朝鮮人民軍實施戰略反攻,“聯合國軍”為阻斷志願軍運輸供應,對朝鮮北部實施全面封鎖破壞,使志願軍後勤人員、車輛物資設施遭受嚴重損失,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志願軍後勤採取一系列應急措施後勤分部增至4個,人員增至2.8萬餘人;及時調整兵站線部署,通過兵站線的延伸對部隊實施跟進保障;把主要工作轉入夜間進行,以減少美機空襲所造成的損失;突擊搶運彈藥,前送大批炒麵,實行重點供應;從國內動員大批民工支援前線。這些措施使供需矛盾有所緩解。

補給線

7月開始,朝鮮北方發生特大洪水,美軍趁機集中其主要空軍力量志願軍後方實施“絞殺戰”。志願軍陸續增加鐵道運輸部隊、搶修部隊和護路高炮部隊,總人數達5萬餘人。後勤戰線對物資嚴密組織疏散並加強偽裝,有計畫地構築地下、半地下倉庫掩體,把人員、物資車輛轉入防護設施內。組織搶修,部隊鐵路公路隨炸隨修,在鐵路受阻地段,組織運輸部隊裝卸部隊進行倒運、接運。加強高炮部隊的對空防禦和民眾性的對空射擊活動。與此同時,後勤還改變原來供應體制,實行分區供應與建制供應相結合,並建設與此相適應兵站運輸網。至1952年6月,志願軍挫敗了美軍的“絞殺戰”,並在反“絞殺戰”鬥爭中建成“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為保證持久戰打下了基礎

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作戰前,志願軍後勤儲備作戰所需彈藥和兩個半月的主副食品;在43天的上甘嶺戰役中,及時供應各種物資1.6萬多噸。在1953年反登入作戰準備中,囤積彈藥12.3萬多噸、糧食24.8萬多噸,可供全軍食用8個半月,為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提供了充分物資保證

輝煌戰果

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後勤共接運從中國運往前線物資260多萬噸,補充槍械48萬多支(挺)、火炮1.3萬多門、汽車2.1萬多輛,救治傷員38萬多人次、病員45萬多人次,修復槍枝7.5萬多支(挺)、火炮1.4萬多門次,新建公路2500多千米,加修公路8100多千米,新建倉庫1.5萬多個(座),病房6900多間,簡易營房7萬多座,汽車運輸204.4萬多台次、3.27億多噸千米、48.多萬噸運量,鐵路運輸38.5萬多車、800多萬噸運量。後勤部隊湧現出功臣4.8萬餘人,集體立功單位766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