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常用成中藥

心腦血管常用成中藥

愈風寧心片具有解痙止痛之功效,能增強腦及冠狀動脈的血流量,用於高血壓頭暈、頭痛、頸項強痛、冠心病、心絞痛、神經性頭痛、早期突發性耳聾等症,臨床套用多年,療效突出受到患者歡迎。

概述

心腦血管常用成中藥心腦血管常用成中藥
1.愈風寧心片
藥理研究表明,葛根中主要有效成分為大豆甙及甙元、葛根素等黃酮類物質。該類黃酮化合物具有降壓、增加腦及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謝,抗心肌缺血,改善外周微循環,解痙等多種藥理功能。經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等六家醫院臨床驗證:用愈風寧心片治療伴有頸項強痛和頭痛的高血壓症、心絞痛、早期耳蝸性耳聾、偏頭痛及腦外傷後遺症等病症有顯著療效。

主要成份

:葛根。
功能主治:解痙止痛,增強腦及冠脈血流量。用於高血壓頭暈,頭痛,頸項疼痛,冠心病,心絞痛,神經性頭痛,早期突發性耳聾等病症。
2.消栓通絡片
同仁堂科技公司生產的消栓通絡片對治療腦血栓後遺症有較好的療效,該藥配方組成符合中醫藥理論原則,生產工藝先進,產品質量可靠,長期服用無毒副作用,現已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為治療腦血栓康復期的非處方藥。
處方特點
處方中三七可化瘀消腫,川芎散風止痛,山楂行瘀化滯,以上藥物都具有擴張血管,行瘀通經絡,降血壓之效,再配上黃芪補氣,療虛弱,桂枝助陽,溫通經脈,兩種藥物加入能起到陽氣足,經脈通暢,而形成氣行血行之效,更佐以鬱金舒氣解郁,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血管擴張能力,全方諸藥同用,能達到活血化瘀,溫經通絡,降血脂,化血栓之效。
藥理作用:可明顯抑制體外血栓的形成,延長血栓形成的時間,使血栓縮小。
主要成份:川芎、丹參、黃芪、澤瀉、三七、槐花、桂枝、鬱金、木香、冰片、山楂。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溫經通絡。用於血脂增高,腦血栓引起的精神呆滯、舌質發硬、言語遲澀、發音不清、手足發涼、活動疼痛。
注意:禁食生冷、辛辣、動物油脂食物。
3.活血通脈片
活血通脈片以益氣滋陰、活血化瘀為主,有增強體力之功效,對胸悶氣短、頭暈、頭痛、心悸煩躁、失眠、腹脹、痛經等症有一定療效。曾數次獲北京市優質產品獎。
方中以人參、雞血藤等補氣益血;黃精、麥冬等滋補陰液;三七、降香、川芎、丹參、桃仁等活血脈,化瘀血,增強血液流量;冰片、菖蒲,芳香通竅,舒氣止痛,以緩解心絞痛。諸藥相配,起到活血化瘀,強心鎮痛的作用,可治心氣不足,胸悶氣短,心絞痛,精神疲倦等症。
藥理作用:
(1)活血通脈片對實驗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2)能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流變系指標、血漿濃度和加快紅細胞的電泳時間,對血液高粘滯綜合症有降粘和解聚作用。
主要成份:三七、丹參、川芎、冰片、石菖蒲、人參、桃仁、紅花、赤芍、鬱金、降香、木香等17味。
功能主治:活血通脈,強心鎮痛。用於冠狀動脈硬化引起的心絞痛,胸悶氣短,心氣不足,瘀血作痛。
注意:孕婦慎服。
4.人參再造丸
處方來源於清·《古今醫方集成》“回生再造丸”方加減。
臨床用於中風后遺症,口眼歪邪,語言蹇澀,半身不遂等。對血壓不高腦血栓形成的急性期過後的病變,既中醫所說的中風后遺症,有較好的療效。
主要成份:人參、蘄蛇、三七、何首烏、天麻、麝香、牛黃、沉香、冰片、黃連、大黃、硃砂等56味。
功能與主治:祛風化痰,活血通絡。用於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拘攣,言語不清。
5.安宮牛黃丸
安宮牛黃丸是傳統藥物中最負盛名的急症藥品,尤其適用於痰熱型中風,伴有高熱昏迷燥動的病人,另外還廣泛套用於顱腦損傷意識障礙、幼兒重症肺炎、高熱驚厥、中毒性痢疾、大腦發育不全等伴有高熱、神昏、抽搐等危象的急救,因而被稱為中醫治療高熱症的“溫病三寶”之一,自古以來即有“救急症於即時,挽垂危於頃刻”的美稱。
處方來源於清代吳鞠通的《溫病條辯》卷一。
主要成份:牛黃、水牛角濃縮粉、麝香、硃砂、雄黃、黃連、黃芩、梔子、鬱金、冰片。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用於熱病,邪入心包,高熱驚厥,神昏譫語。 注意:孕婦慎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