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思路

《心的思路》,作者:白雲禪師著,由宗教文化出版社於2006年出版,近些年,佛教盛行台灣,寺廟林立,頗有唐宋氣象;尤其難得的是,僧才倍出,舉凡報紙、電視、廣播等媒體,幾乎隨處可見、可聞講經說法之事。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心的思路

如是之象,時潮所趨,吾輩僧尼大眾 ,非為熱鬧,虔誠奉行職責,洵乃佛子無可推諉如來家業;唯教儀愈興旺,信眾愈普及,隨之知識水準自然提高,吾輩於廣開法筵之時,當心著實饒益眾生為要務,弘宣佛陀之教,無法義的闡釋,切不可以自我意識而違佛意。現前教方字、錄音、錄像的作品如雨後春筍,不免粗製造之嫌,其內容草率,義理偏差者不在少數。

編輯推薦

禪要從自心中流露,要有修養才能從自心中流露出禪的智慧,而修養又是如何得到的呢?就要累積知識經驗,而且要能運用這些知識經驗,發揮其力量,這就是禪的智慧。本書主要講述了如何做個修行人、自我行為的修養與生命價值的展現、認識佛教與現實生活、禪宗面面觀、禪的內心世界等內容。

目錄

自序

禪的智慧

如何做個修行人

大乘菩薩的行修——四無量心

大乘菩薩的行修——六波羅蜜

自我行為的修養與生命價值的展現

菩薩行道與現實生活

認識佛教與佛法

禪宗面面觀

佛法的智慧論

禪的內心世界

好好開拓自己

談心

尊重與珍惜

從生活中認識佛法

運用思想發揮智慧

開發自我

前言

佛經中說諸供養,以“法”供養為最。. 法供養,除了佛法修學的心得,更涵蓋了世間於人、事的知識經驗;提供與更多的人共同分享,使其增長饒益性的智慧者是。近些年來,佛教盛行台灣,寺廟林立,頗有唐宋氣象;尤其難得的是,僧才倍出,舉凡報紙、電視、廣播等媒體,幾乎隨處可見、可聞講經說法之事。如是之象,時潮所趨,吾輩僧尼大眾,非為熱鬧,虔誠奉行職責,洵乃佛子無可推諉之如來家業;唯教儀愈興旺,信眾愈普及,隨之知識水準自然提高,吾輩於廣開法筵之時,當以著實饒益眾生為要務,弘宣佛陀之教,於法義的闡釋,切不可以自我意識而違佛意。.. 現前佛教文字、錄音、錄像的作品如雨後春筍,不免粗製濫造之嫌,其內容草..

書摘

大乘菩薩的行修——四無量心本次講座的主題是大乘菩薩的行修,也就是修行菩薩法必須要把握的法要。所謂修行菩薩法,我們不能以在家或出家來分別。菩薩這個名詞,梵文叫“菩提薩■”,翻成中文的意思是“覺有情”。這個詞語很難理解,所以我將它以白話的方式詮釋為“修行覺悟的人”,也就是學佛的人,佛法的實行者。

在這個前提下,所謂大乘菩薩,必須要把握兩個最重要的課題,菩薩法是以四無量心、六波羅蜜作為修行的指針,包括道理和方法。做一個修行覺悟的人,如果我們只是依某一些比較偏、窄的知見或方法來實踐,以菩薩而言那是不夠的。菩薩要以覺悟為前提,通常談覺悟,就會聯想到“佛陀”的本義,一般只是定位在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這些已經成就的佛陀地位上,亦即是從已經完成果位者的角度,來界定“佛陀”這個名相。事實上,於佛法_的理念,應該是以“覺悟為內涵”的這個定義,去面對“佛陀”這兩個字。為什麼要強調覺悟?因為人在日常生活中必然要面對人與事,難免在應對的時刻有很多問題發生,其中少不了利害相關每個人,於人於己都希望獲得的是利益,而非傷害。在利益方面,想要使別人得到,而且自己也能獲致,這不是難事;但是要做到既不傷害別人,又要使自己不受到傷害的話,那就不容易了!提到不傷害別人,又可勉為其難地做到,倘若想兼顧自己也不受到傷害,實在很難!而學佛的人既然是以覺悟為前提,他的目標就是學習如何不傷害別人,也不傷害自己。於此必須要有道理、方法來幫助我們,至於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思想、觀念,該如何去培養、表現它?在佛法中涉及到慈、悲、喜、舍,稱之為“四無量心”的項目,也正是這裡首先要介紹的理法。一般來說,佛以慈悲為懷,菩薩也是以慈悲為懷,其實學佛的人無不以慈悲為懷。慈悲的意思大家都理解,要詳細說出其中的含義,就必須要理解“拔苦與樂”:拔除別人的痛苦,給予別人快樂。可是,這裡面究竟和佛法所說的慈悲,是不是那么的貼切?尤其個人所表現出來的,是不是真能拔除別人的痛苦,給予別人快樂?此點值得深思。剛才我說:不傷害別人,就必須要做到拔除別人的痛苦,給予別人快樂;同樣,要不傷害自己,也必須拔除自己的痛苦,給予自己快樂。可能大家會疑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