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衛生

心理衛生

心理衛生也稱精神衛生,它是關於保護與增強人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學原則與方法。心理衛生不僅能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而且可以培養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促進人的心理健康。心理衛生的內容是十分廣泛的。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心理特點,心理衛生的內容也不盡相同。人在不同年齡階段,各有一定的生理特點與心理特點,並且出現與之相聯繫的心理問題。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特點,有效地預防一些心理衝突的發生,及時地解決一些心理問題是個體心理衛生的主要目標。

內容

講究衛生,預防疾病,保持身體健康,這已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可是,怎樣才算講究衛生?這恐怕在看法和做法上就大不相同了。不少人一提講衛生就想到注意公共衛生,講究個人衛生,加強體育鍛鍊,攝取適量的營養,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等等,這些無疑都是重要的。但是,這樣做只能預防顯微鏡下看到的微生物對人體的侵襲,只能把筋骨肌肉鍛鍊得更有力量,還不能確保人們的健康。這時因為,人生在世,難免遭受種種矛盾與挫折,因而社會、心理因素也同樣危害人的健康。譬如,一個人身強力壯,卻理智欠佳,人格異常,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那怎能說他“健康”?所以世界衛生組織把健康的定義修改為:健康“不但沒有身體的缺陷與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這就是說,人要做到健康,必須體魄健全,身心健康,這種健康才算是真正的健康。怎樣做才能達到身心全面健康的目的?中國傑出的心理學家潘菽教授早在四十年前就曾指出:“我們因注重身體的健康,故研究生理衛生;我們若要使得心理得到健全的發展,則必須注重心理衛生”。由此看來,心理衛生乃是達到心理健康的手段。

健康的心理狀態和完整的社會適應能力與生理衛生是分不開的。由於心理和生理是互相影響的,心理不健康會給生理狀態(人的軀體)造成傷害。因此,講求心理衛生在某種意義上說比生理衛生更為重要。人的心理如果不正常,一方面通過心理影響生理的途徑,會危害人們的軀體健康,甚至造成疾病,特別是各種慢性病,如各種心身疾病。另一方面,一旦人們的心理陷入了反常狀態(輕者形成神經官能症或人格障礙,重者形成各種精神病),人的社會適應能力就會受到破壞,甚至無法進行正常的家庭和社會活動,從而給個人和家庭帶來極大的苦惱和不幸,以至給整個社會造成危害。 心理衛生的任務是多方面的,而首要的任務多在青壯年時期,防止嚴重損害社會勞動力的情況出現。精神病病人通常不能自理生活;在激動興奮狀態下還會毀物傷人或者自毀,破壞生產,影響社會。因此,增進人們的心理健康,防止精神病的產生是整個社會面臨的任務之一。其次是制定培養和鍛鍊健康“人格”的心理衛生原則和措施。第三是根據人生各個不同年齡階段的不同心理特點(包括嬰兒期、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訂出保持各年齡階段心理健康的一般心理衛生原則和方法。第四是提供人們在生活、工作和勞動的各領域中進行活動時所要注意的心理衛生的原則和措施。

心理衛生心理衛生

總之,心理衛生不僅是個人,而且是整個社會都應該關心的問題。因為心理健康與否既與每個人的個體健康發展有關,也與整個家族、整個民族的健康發展有關。隨著社會的向前推進,物質文明的迅速提高和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社會中的人際關係就更加複雜,生活的節奏更加緊張,威脅人們的心理健康的因素也越來越多。因此,心理衛生問題也就顯得更加複雜而重要。在我國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下,人民民眾的身心健康問題受到國家和政府的特別關心和重視,為維護和保持人們的心理健康創造了最根本的良好條件。

老年心理衛生

世界衛生組織新的年齡劃分法提出:

45歲以下為青年

45—59歲為中年

60—74為年青的老人或老年前期

75—89歲為老年

90歲以上為長壽老人

1.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1.26億,占總人口的10%,並且老年人口還將繼續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長。

據估計,2025年將達到2.9億。老年精神衛生問題包括老年期精神疾病和老年期特有的心理問題。老年期精神疾病如老年性痴呆(阿爾茨海默病)、老年抑鬱等。老年期特有的心理問題包括心理老齡化、離退休後的心理適應,喪偶與再婚,“空巢現象”等。

2.老年期的心理特徵和心理變化

對外界事物的感覺能力逐漸衰退,學習新事物較慢,但是老年人豐富的閱歷和人生經驗在一定程度上能彌補心理機能上的不足。注意力轉移緩慢、分配困難。死記硬背比年輕時差了,但理解之後的記憶能力並沒有明顯退化。想像力受到經驗的限制,很難活躍,愛嘮叨。消極、抑鬱,容易煩躁、悲傷、害怕、不滿等,情感脆弱,生活、社交圈子變小,表現出對新的、自己不熟悉的事物、領域的畏難、畏懼、擔憂,甚至拒絕等表現。

3.老年人的自我概念和變化的性格

自我概念即如何看待自我的問題老年人的自我概念表現為:我是否老了?是否有價值?我是否真的老不中用了?我生活中還有什麼希望?我們鼓勵:能接納自身的生理老化,也能接受自身心理功能的部分改變。鼓勵的原因:更能自我接納、自我肯定,更能主動去適應角色改變,調整自己的角色行為。老年人的性格變化因人而異,一般既有穩定、連續的特點,同時也由於生理因素、環境、社會心理因素、認知和人生閱歷的影響,性格會發生一些改變,使性格具了有變化的特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