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統計學

心理統計學

心理統計學是研究在心理實驗或調查中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數字資料,以及如何根據這些資料所傳遞的信息作出科學推論的套用統計學分支。它的目的是測量人的能力、知識、態度、性格特徵等,並且發展相應的工具。心理統計學是心理學研究的有效工具之一。心理統計學被廣泛套用於測量人的性格、態度和信仰、教育產出、以及健康相關的領域。推論統計結果的可靠性除了受到實驗方法和數據處理方法的影響,還受到樣本容量影響,根據過大或過小的樣本計算出的結論都可能是不可靠的,為此,心理統計學中又有w2法和D值法來檢驗樣本是否大到足以影響推論的地步。

背景

相關書籍相關書籍

在心理統計學早期的理論和套用之中,重點集中在測量人的智力。Francis Galton經常被認為是心理統

計學之父。他設計和套用了一系列的心理測試。但是,心理統計學的起源經常和心理物理學聯繫到一起。心理統計學的先驅Charles Spearman曾經從師於心理物理學家Wilhelm Wundt。Spearman設計了測量智力的早期方法之一。著名的心理統計學家L.L.Thurstone曾經發展了後來被稱為比較判斷法則的測量方法,這個方法被認為和由Ernst Heinrich Weber 與Gustav Fechner這兩位心理物理學家所發明的測量方法有緊密聯繫。他們所發展的統計測量方法現也在心理統計學界廣泛套用。

心理統計學被廣泛套用於測量人的性格、態度和信仰、教育產出、以及健康相關的領域。測量這些補課觀察的特徵是非常困難的,在理論界,許多的研究都致力於準確的定義這些概念並且把他們量化。於是對此的評批也聚集於對於這些定義和量化工作的懷疑。很多批評來自於物理學界以及社會科學的激進分子,他們認為很多時候這種測量是不準確的,而且被濫用了。但心理統計學的倡導者認為這些濫用數據往往來自於對於心理統計學準則的忽視。他們也反駁到,物理學所研究的很多無法被觀測到的屬性比方力的作用和熱能,也是依靠推斷他們的表現才實現研究的。

研究內容

心理統計學(StatisticsinPsychology)是心理學研究的有效工具之一。心理學發展的歷史證明,科學心理學離不開科學實驗或調查,而心理實驗或調查又必然要面臨處理數字資料的問題。例如:怎樣收集資料才能使數字最有意義、最能反映所研究的課題;採用什麼方法整理和分析所得數據,才能最大限度地顯現這些數據所反映的信息,從而對實驗或調查結果作出科學的解釋;怎樣才能從所得局部結果推論到總體,作出一般規律性的科學結論等等。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依靠科學的統計方法。

心理統計學與教育統計學、生物統計學、醫學統計學等相似,都是數理統計學在某一學科的具體套用。數理統計學提供了許多處理數字資料的一般方法,心理統計學則針對心理學的特點,研究如何套用這些方法去解決心理實驗或調查中的數據問題,兩者既有密切聯繫又不等同。隨著心理學的發展,必然會有更多的數理統計方法被引進心理統計學中來,這樣也會促進心理統計學的發展。

研究分類

從內容上看它,心理統計學可分為描述統計和推論統計兩大部分。其中描述統計又分為集中趨勢分析和離中趨勢分析和相關分析三大部分。推理統計又可按樣本容量分為Z檢驗,T檢驗,P檢驗三大類方法。按參與計算的數據個數分,又有單總體檢驗,平均數差異檢驗(兩總體差異的研究)和多因素分析三種計算。按數據處理方法又可分為參數分析和非參數分析。描述統計——集中趨勢分析、離中趨勢分析、相關分析。推論統計——參數分析、非參數分析。

描述統計

描述統計又分為集中趨勢分析和離中趨勢分析和相關分析三大部分。 集中趨勢分析主要靠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等統計指標來表示數據的集中趨勢。例如被試的平均成績多少;是正偏分布還是負偏分布。

離中趨勢分析主要靠全距、四分差、方差(平方差)、標準差等統計指標來研究數據的離中趨勢。例如,人們想知道兩個教學班的語文成績中,哪個班級內的成績分布更分散,就可以用兩個班級的四分差或百分點來比較。

相關分析探討數據之間是否具有統計學上的關聯性。這種關係既包括兩個數據之間的單一相關關係——如年齡與個人領域空間之間的關係,也包括多個數據之間的多重相關關係——如年齡、抑鬱症發生率、個人領域空間之間的關係;既包括A大B就大(小),A小B就小(大)的直線相關關係,也可以是複雜相關關係(A=Y-B*X);既可以是A、B變數同時增大這種正相關關係,也可以是A變數增大時B變數減小這種負相關,還包括兩變數共同變化的緊密程度——即相關係數。實際上,相關關係唯一不研究的數據關係,就是數據協同變化的內在根據——即因果關係。獲得相關係數有什麼用呢?簡而言之,有了相關係數,就可以根據回歸方程,進行A變數到B變數的估算,這就是所謂的回歸分析,因此,相關分析是一種完整的統計研究方法,它貫穿於提出假設,數據研究,數據分析,數據研究的始終。

例如,人們想知道對監獄情景進行什麼改造,可以降低囚徒的暴力傾向。人們就需要將不同的囚舍顏色基調、囚舍綠化程度、囚室人口密度、防風時間、探視時間進行排列組合,然後讓每個囚室一種實驗處理,然後用因素分析法找出與囚徒暴力傾向的相關係數最高的因素。假定這一因素為囚室人口密度,人們又要將被試隨機分入不同人口密度的十幾個囚室中生活,繼而得到人口密度和暴力傾向兩組變數(即人們討論過的 A、B兩列變數)。然後,人們將人口密度排入X軸,將暴力傾向分排入Y軸,獲得了一個很有價值的圖表,當某典獄長想知道,某囚舍擴建到N人/間囚室,暴力傾向能降低多少。人們可以當前人口密度和改建後人口密度帶入相應的回歸方程,算出擴建前的預期暴力傾向和擴建後的預期暴力傾向,兩數據之差即典獄長想知道的結果。

推論統計

推論統計是統計學乃至於心理統計學中較為年輕的一部分內容。它以統計結果為依據,來證明或推翻某個命題。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分析樣本與樣本分布的差異,來估算樣本與總體、同一樣本的前後測成績差異,樣本與樣本的成績差距、總體與總體的成績差距是否具有顯著性差異。例如,人們想研究教育背景是否會影響人的智力測驗成績。可以找一100名24歲大學畢業生和100名24歲國中畢業生。採集他們的比-西智力測驗成績。用推論統計方法進行數據處理,最後會得出類似這樣兒的結論:“研究發現,大學畢業生組的成績顯著高於國中畢業生組的成績,二者在.01水平上具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大學畢業生的比-西智力測驗成績優於中學畢業生組。”。

推論統計的理論假設是機率論。機率論研究發現,當樣本總體的樣本容量達到特定值時候,則[樣本總體分布]的形狀為Z分布(樣本容量三十以上)、T分布(樣本容量為三十到八)或P分布(樣本容量為十以下)的。這時,人們從樣本總體中隨機抽出一個樣本,這個樣本落在這個樣本總體的中心區域的可能性較大,落在邊緣區域可能性較小,出了某一區域的可能性很小。這一規律在所有定樣本容量的數據分布中都存在。因此,人們可把兩組數據放到一個坐標繫上,然後根據兩組數據的統計參數來比較兩個分布是否有顯著性差異,並估算出猜錯的可能性。

推論統計中最常用到的指標為Z分數(大樣本研究)、T分數(小樣本研究)、P分數(二項分布研究),檢驗方式主要有Z檢驗、T檢驗、)。除此以外,推理統計中另有非參數分析方法,可以根據數據的秩來計算統計結果。

推論統計結果的可靠性除了受到實驗方法和數據處理方法的影響,還受到樣本容量影響,根據過大或過小的樣本計算出的結論都可能是不可靠的,為此,心理統計學中又有w2法和D值法來檢驗樣本是否大到足以影響推論的地步。

常用軟體

SPSS是世界上最早的統計分析軟體,由美國史丹福大學的三位研究生於20世紀60年代末研製SPSS for Windows是一個組合式軟體包,它集數據整理、分析功能於一身。用戶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和計算機的功能選擇模組,以降低對系統硬碟容量的要求,有利於該軟體的推廣套用。SPSS的基本功能包括數據管理、統計分析、圖表分析、輸出管理等等。SPSS統計分析過程包括描述性統計、均值比較、一般線性模型、相關分析、回歸分析、對數線性模型、聚類分析、數據簡化、生存分析、時間序列分析、多重回響等幾大類,每類中又分好幾個統計過程,比如回歸分析中又分線性回歸分析、曲線估計、Logistic回歸、Probit回歸、加權估計、兩階段最小二乘法、非線性回歸等多個統計過程,而且每個過程中又允許用戶選擇不同的方法及參數。SPSS也有專門的繪圖系統,可以根據數據繪製各種圖形。

發展

一般地講,古典心理統計學的內容主要就是這些。隨著統計學、心理學、現代測量理論的發展,包括IRT理論(item response theory)在內的許多心理學數學研究方法仍在進一步充實心理統計學。實際上,用作心理統計核算的著名數學軟體——社會科學統計系統(簡稱SPSS)每年出一個新版本,已經連出了十三版。而且仍然在不斷添加新的數據處理程式。因而心理統計學既是古老的學科,又是不斷發展著的學科。

統計學也不僅套用在心理學領域,包括臨床醫學、教育學、社會學等社會社會科學都廣泛使用這些統計學的新成果。

因此,想進一步了解心理統計的相關知識,可以搜尋SPSS、SAS、心理測量學、現代心理測驗理論、數據處理方法、實驗心理學、實驗方法、統計學、社會學、統計、推理統計、醫學統計學等關鍵字。

圖書信息

書名

書 名: 心理統計學

作者:邵志芳

出版社: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10月

ISBN: 9787501970124

開本: 16開

定價: 45.00 元

內容簡介

《心理統計學》系統介紹了心理統計學的理論基礎、邏輯思路,以及各種常用的統計方法。書中對每種技術的適用情況、具體操作和注意事項做了認真說明,而且將統計思想化繁為簡,時時滲透在其中,讓原本艱深的學習變得得心應手、自然而然。《心理統計學》論述精煉,語言活潑,深入淺出,實例豐富,再也不讓學生們望“統計”而生畏。

作者簡介

邵志芳,1985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系並留校任教。1994年獲得博士學位。長期從事認知心理學研究,並講授心理統計學、認知心理學等課程。曾在SSCI和CSSCI期刊上發表論文20餘篇,著有《心理與教育統計學》《認知心理學——理論、實驗和套用》《思維心理學》(第二版)《社會認知》等教材和專著,翻譯作品有《基礎與套用心理學》(閔斯特伯格著)和《認知心理學》(索爾所等著,第七版)。

圖書目錄

第1章 心理學是一門統計性科學

第2章 數據的種類和表征

第3章 常用特徵量

第4章 機率基礎

第5章 機率分布

第6章 抽樣技術與樣本平均數的抽樣分布

第7章 平均數的參數估計

第8章 平均數的假設檢驗

第9章 總體方差與總體比例的統計推斷

第10章 方差分析

第11章 相關分析

第12章 回歸分析

第13章 X2檢驗

第14章 非參數檢驗

附錄

……

編輯推薦

《心理統計學》: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教學工作委員會推薦教材,高等院校·套用心理學專業教材。

序言

心理學既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職業。搞學問的心理學家偏重於基礎知識,探究某種心理與行為的性質、機制、機能和規律,進而揭示人們內心世界的奧秘。他們屬於學術心理學人才,其發現有助於我們理解、解釋、預測和控制心理與行為。職業心理學家屬於套用心理學人才,他們把心理學的知識和方法套用於某一相關領域,從而提高了個體、組織和社會的效能。當然,這種把心理學劃分為學術心理學與套用心理學也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文明的進步,心理學的套用範圍日益擴大,愈來愈顯得重要。從個體層面來看,人生周期從胎兒期、嬰兒期、幼兒期、兒童期到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後期等各階段都有學習、教育、發展和心理保健等問題需要套用心理學人才去服務,以使人們能充分發揮潛能,過上健康、幸福的生活。從團體層面來看,家庭氛圍、社區生活環境、校風班風、企業組織、軍隊士氣等也需要套用心理學人才去服務、去建設。從社會層面來看,社會變遷如生活環境、社會結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的變遷、問題化解和調適也離不開套用心理學人才的服務。當前關係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如人口健康、現代農業、環境資源、社會和諧等,都與心理學密切相關,急需高素質的套用心理學人才去服務。因此,培養高素質的套用心理學人才是當今時代的迫切需要。做好這項工作,對於推動我國心理科學的發展,滿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心理科學人才的需求,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那么,高素質套用心理學人才應當具備哪些特徵呢?最近我在網上向86位我國心理學工作者(其中有不少是心理系或學院的負責人)作調查,得到53位學者的回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