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興鄉

德興鄉

本詞條是消歧義詞條。在中國,被叫做德興鄉的有3個,分別是:甘肅省隴西縣德興鄉、西藏墨脫縣德興鄉、遼寧省西豐縣德興鄉。

基本信息

甘肅省隴西縣德興鄉

德興鄉隴西縣德興鄉區點陣圖

概述

德興鄉位於隴西縣西北部,東與福星鎮接壤,南臨柯寨鄉,西與雙泉鄉毗鄰,北與渭源縣交界,東西寬約11公里,南北長約15公里,總面積110.4平方公里,海拔2135——2447米,年降雨量約300毫米,無霜期130天左右,鄉政府駐地眼窩距縣城56公里。

德興鄉現轄廟兒灣、趙家營、范家去、馬家坪、陽山、齊家營、營門等7個行政村,43個自然社,2508戶農戶,11527人(其中農業人口11470人);總耕地面積43899畝,人均占有耕地3.9畝;現有退耕還林8350.4畝,涉及全鄉6村,社,戶農戶;大家畜、豬、羊、雞存欄量分別是3706頭(匹)、7413頭、2471隻、12355隻;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293元,糧食總產量4568噸,人均產糧399.6公斤;鄉鎮企業23家,從業人員35人,營業總收入75萬元,淨利潤5萬元,實交稅金2萬元。

歷史沿革

德興鄉由原仁德鄉改為德興而命名。解放前屬仁德鄉;1949年解放後設德興鄉;1953年分設祿川、德興鄉;1958年公社化後,將德興、祿川二鄉與復興等鄉合併成立復興公社,該社為復興公社德興管理區;1961年成立德興公社;1983年7月改成德興鄉至今。
德興鄉洋芋種植

農業發展

種植業北部以糧食作物為主,中西部以種植洋芋藥材為主,鄉黨委、鄉政府提出“基地求規模,項目增後勁,兩洋(羊)添收入,勞務創品德,特色促發展,工作爭一流”的思路,全鄉基本形成了以李紅路為主涉及全鄉廟兒灣、齊家營、趙家營、營門、范家去、陽山、馬家坪等村的萬畝洋芋種植長廊,年戶均種植洋芋5畝左右,10畝以上種植大戶占種植戶的30%左右;形成了以隴西縣德鑫洋芋協會為主的產購銷為一體的經營模式,通過“企業+協會+農戶”的動作機制,有效的促進了協會“內聯農戶、促農增收,外聯市場、促農增效”的目的,年戶均增收8000元左右,協會每年貯藏鮮薯1萬噸以上,為農戶增加隱形收入1000元以上;形成了以營門、廟兒灣、趙家營等村為主的藥材育苗、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供銷發展格局,戶均年種植藥材5畝以上,戶均年收入10000元以上;形成了以齊家營、陽山等村為主的以種草養畜、發展舍飼養殖為主的草畜發展格局,現建成標準化羊舍600多座,青貯池300多眼,養羊5000多頭。

德興鄉德興鄉

城鎮建設

全鄉途經縣鄉道路2條43.5公里:李紅路途經全鄉廟兒灣、營門、范家去、馬家坪、齊家營5村全長28公里,受益農戶涉及全鄉28社1200多戶6000多人;胡何路路途營門村全長15.5公里,受益農戶7社270戶1100多人。現有鄉村道路74.4公里,村社道路157.9公里。其中鄉村農二級道路三條:白杜路26公里,涉及全鄉范家去、馬家坪、齊家營3村19社520多戶農戶;黃陽路19.3公里,涉及范家去、趙家營、陽山3村17社420多戶農戶,該路2008年被縣交通局列為全縣重點標準化改建項目,項目主體工程已竣工,現正在鋪砂掃尾;廟趙路5.4公里,涉及廟兒灣、趙家營2村8社160多戶農戶,該路2008年被縣交通局列為全縣重點標準化改建項目,已經竣工並投入使用。

西藏墨脫縣德興鄉

德興鄉德興鄉

概述

德興鄉位於墨脫縣南部,地處雅魯藏布江右岸,隔江與墨脫鎮相望,南與背崩鄉巴登則村相接,平均海拔1200米,鄉政府駐地德興村,海拔850米,距縣城7.8公里。

德興鄉是一個以門巴族為主的多民族居住鄉,屬典型的立體氣候區,植被垂直分布,森林覆蓋率達85%。

由於受印度暖濕氣流的影響,氣候溫暖、多雨、潮濕,年降水量2000至3000mm,年均氣溫18℃,無霜期約350天。

德興鄉下轄7個行政村,分別為德興村、文浪村德果村荷扎村那爾東村、巴登則村、易貢白村

2007年,全鄉共296戶,鄉村人口1554人,居民絕大多數為門巴族。

經濟狀況

德興鄉經濟以農業為主,是該縣重要的農業區之一。2007年,全鄉農作物播種面積4392.51畝,農作物總產量166.37萬斤。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手工編織業和亞熱帶水果種植業有一定發展,其中手工編織的休差、休斯貢、藤竹編織比較出名,亞熱帶水果有香蕉、琵琶、檸檬、柑橘等水果。

墨脫縣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廣東、福建兩省的援藏幹部也籌備了大量的援藏資金投入基層農牧區建設,促進了德興鄉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德興鄉青椒

特色產業

墨脫縣鄉村公路建設力度加大,農牧民民眾的背運收入逐年減少,墨脫縣委、政府高度重視,逐步引導民眾調整增收渠道,充分利用墨脫縣的地理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

青椒是墨脫縣的特色產品之一,利用傳統種植方法,在每年11月份至12月份開始育秧,次年的2至3月份栽培,5月底左右開始進入市場,與大棚蔬菜相比其特點是:入口辣而香,口感好,綠色無污染。墨脫辣椒正是因為其獨特的口感深受境內乃至貢布地區和整個西藏地區的歡迎。

德興鄉黨委、政府利用自己方便耕種、臨近縣城的優勢,大力引導和鼓勵農牧民民眾種植具有本地傳統特色的青椒。文浪村、荷扎村、德果村種植的青椒均獲得豐收,其中文浪村的青椒第一個上市,比往年提前了半個月,以20-25元/斤的價格出售(現降到10-8元/斤),在縣市場上十分暢銷。各村出售的青椒共9000餘斤,預計收入9萬多元,青椒已成為德興鄉民眾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墨脫縣委、政府正進一步加強扶持特色產業的管理力度,指導民眾抓住機遇,作好田間管理工作,提高科學管理和科學種植水平,逐年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產量,使墨脫縣特色青椒逐步走向區內、區外等更大的市場

遼寧省西豐縣德興鄉

概述

德興鄉地處遼寧西豐縣北部山區,與吉林省梨樹縣接壤,全鄉面積106.98平方千米,耕地面積2.5方畝,人口1.1萬人,是一個典型的出區小鄉。轄德興、普濟、連雲、施德、房身、隆化、雙榆、樹景等8個村委會。
德興鄉溫室油桃

經濟狀況

柞蠶放養、溫室油桃和冷棚甜瓜生產是該鄉支柱性產業。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種植業結構不斷最佳化。瓜菜保護地開發面積達1150畝,溫室棚菜開發逐年遞增,實現線性效益400萬元,全鄉人均增收400元。

畜牧業實現產值1000萬元,黃牛飼養876頭,養羊1038隻,生豬1500頭,肉雞30萬隻,僅此幾項使全鄉人均增收1300元。柞蠶放養128把,產量128噸,蠶農實現收入1152萬元。

在招商引資方面實現歷史突破,引進項目6個,到位資金1785萬元,實現固定資產投資1765萬元。成功地完成專用肥廠轉制工作,鄉政府每年可獲租金40萬元。花炮廠整體出售,新上了施德綜合廠和普濟繅絲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