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鐘鼓樓

德昌鐘鼓樓

德昌鐘鼓樓坐落在四川省涼山德昌縣城上翔街與下翔街交界處,為涼山州目前保存較好的漢族傳統古建築。始建於清道光18年(公元1838年)。

基本信息

歷史

德昌鐘鼓樓德昌鐘鼓樓
德昌鐘鼓樓始建於清道光18年(公元1838年)。當時主街南、北、中三處均建有魁星閣。現存的鐘鼓樓居中,因名中閣,習稱中樓,後訛今名。
清同治2年(公元1863年)毀於火。
光緒13年(1887年)再建,31年又毀。今存之鐘樓系宣統2年至民國元年(公元1910年至1912年)所重建。占地142平方米,通高24米。樓底用青磚結為拱硐。南北向拱門貫通正街,門高7米,寬4.2米。門上有額,北曰“南通蒙治”,南曰’北達京畿’。拱硐之上,建樓3層6面。
1樓面額,會際風雲,2樓北額光昭星斗。3樓南額歌風,此額詠月。
各層均檐角反翹,懸有風鐸。整個建築宏偉壯觀。

特色

德昌縣城歷來為燕子密集之地,外地人來此莫不為之驚嘆,因而享有“攀西燕子城”之稱。而鐘鼓樓又是全城燕群集中之所在地,各層樓檐下燕巢密布,燕子發出叫聲悅耳動聽。不吃你的油不吃你的鹽,借你房子住三年’這句話,相傳還是燕子們說的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